落日餘暉——南明晉王李定國收復桂、湘兩省之戰

四野後人論歷史 發佈 2022-02-19T11:27:36+00:00

這一年,南明軍隊在晉王李定國的率領下,先在桂林大敗老牌鐵桿漢奸清定南王孔有德。這一戰李定國不但逼得孔有德闔門自殺以謝其主子,同時還為南明永曆政權收復了廣西全境。

公元1652年(順治九年、永曆六年)這一年是南明永曆政權與清王朝作戰史上最輝煌的一年。這一年,南明軍隊在晉王李定國的率領下,先在桂林大敗老牌鐵桿漢奸清定南王孔有德。這一戰李定國不但逼得孔有德闔門自殺以謝其主子,同時還為南明永曆政權收復了廣西全境。接著李定國又率得勝之師繼續北上,然後又在湖南衡州演武亭設伏大敗清敬謹親王尼堪(努爾哈赤子褚英之子)。是戰,明軍在李定國的正確指揮下不但全殲了入伏的八旗之軍,就連尼堪的腦袋亦被李定國砍落在馬下。隨後李定國又率部乘勝收復了湖南全境。

消息傳開,清廷大為震驚。其舉朝「君臣聞警,上下震動,聞李定國名,股慄戰懼。」一度有「棄湘、粵、桂、贛、川、滇、黔七省與明帝媾和之議」(《清史稿》)。

那麼,李定國是在什麼樣的情況下在短時間內取得一舉收復兩省失地的輝煌戰績的呢?

李定國原系大西軍領袖張獻忠的義子,由於他自少年時就生長在軍中,到成年時因為多年的沙場生涯他己經成為張獻忠麾下不可多得的驍將之一。張獻忠出川抗清戰死以後,李定國出於民族大義的原因便主動歸順南明政權,從此開始了他自己十七年的抗清生涯。


順治九年初,為了消滅西南諸省的抗清勢力,已經親政年余的順治帝命定南王孔有德由桂林出河池,兵臨貴州,同時令平西王吳三桂由嘉定(四川樂山)取道敘州(四川宜昌)進攻川南。清廷的戰略目標非常明確,他們就是妄想通過這次兩路大軍的合圍,一舉消滅聯明抗清的大西農民軍,進而消滅南明殘餘政權,完成他們的一統大業。

面對大西軍之生死存亡之戰,時任大西軍二號首長的李定國仔細分析敵情經過深思熟慮以後,立即致信一號首長義軍孫可望,信中李定國向孫可望提出了自己詳盡的作戰計劃。

孫可望看信後同意了李定國的作戰計劃,決定大西軍兵分兩路出擊清軍。北路軍由劉文秀為主將,白文選、王復臣副之。這路軍負責進攻四川。東路軍則以李定國為主將,馬進忠、馮雙禮副之。這路軍進攻湖南。孫可望本人則率「駕前軍」坐鎮滇黔。

李定國誓師出征前,曾經與部下約法五條:不殺人、不姦淫、不搶財貨、不宰耕牛、不放火。軍中上下在出征以後無論是誰犯者皆斬之。


自古以來有嚴明的軍紀的部隊戰鬥力絕非一般,李定國部亦是如此,因此李定國這路軍一路進展順利。出師不久,他們就在李定國的率領下連戰連捷,湖南之沅、靖、武崗諸州皆被大西軍收復,其兵鋒直指湖南境內的軍事重鎮寶慶府(今湖南邵陽)。

為保寶慶不失,遠在桂林的孔有德在接到寶慶守將沈永忠的告急信以後,立即派兵馳援寶慶。但未等援軍趕到,李定國已經出奇兵直取寶慶,其駐守的清軍五千人除沈永忠以外悉數被殲。

孔有德聞迅立即收兵回保廣西軍事重鎮全州,但李定國此行之目的就是直指孔有德這個大漢奸。為此李定國兵分三路,一路人馬以馮雙禮取全州,另一路人馬由張勝攻嚴關,自己則親率一路人馬直撲桂林。

因為嚴關係桂林門戶,為此孔有德集精銳去復該城。大西軍在李定國的布置下以象陣對付孔有德軍。是役,清軍「王師大奔,死亡不可勝計,橫屍遍野」。

不甘失敗的孔有德再次組織力量進攻大西軍,結果這次敗得更慘,兵鋒交處只見「兵未交而象陣前列,勁卒山擁,塵沙蔽日,馬聞象鳴皆顛厥,有德眾遂奔,掩殺大敗」。經此之敗,孔有德僅率親信幾百人逃回桂林城。


大西軍在李定國的指揮下直逼桂林城下。清定南王孔有德在額中一箭城欲陷時,走投無路的他只好「聚其寶玩於一室,手刃愛姬,遂閉戶,自焚死」。總計定南王府數百人口,僅有其女孔四貞得以活命。

桂林被大西軍拿下以後,不堪清廷暴政的廣西民眾迅速起來響應李定國,僅兩個月廣西全境悉歸南明永曆政權。

這年八月,李定國以明巡撫徐天佑守桂林,自己則率軍北上直取湖南。就這樣大西軍一路勢如破竹,當李定國兵臨衡州時,曾經的敗將沈永忠聞迅而逃,長沙巡撫金廷獻以下官員更是各奔東西。接下來,常州、岳州、永新等州府均落入大西軍之手

至此,李定國「兵出凡七月,復郡十六,州二,闢地三千里」。這是我漢民族政權自關外薩爾滸之戰以來與滿清政權作戰少有的勝仗,憑此一點,李定國足以與岳飛、于謙並列為我們這個民族的英雄。

清廷聞訊大驚,北京的順治帝為此派出了敬謹親王尼堪為首的滿清八旗勁旅前往衡州對付李定國。這支以尼堪為首的清軍皆是清軍入主中原時的主力人馬,其人馬共計十五萬,其隊伍中領軍之人有三位貝勒,然後還有八位固山貝子。

面對強敵李定國絲毫不懼,他清楚知道尼尼堪自清軍入關以來幾無敗仗而且異常驕橫。因此他就故設疑兵,然後與尼堪三戰三敗,接著把他引入自己設伏的險要地帶,其結果就是清軍慘敗,同時尼堪之八亦喪於李定國之手。

然而,正當李定國準備繼續擴大戰果之際,他的義兄孫可望因為嫉妒其功而撤回馮雙禮等人的隊伍,孤軍深入的李定國最終只能放棄了繼續征討清軍的步伐。

歷史過去了幾百年,但李定國這位抗清英雄依然讓我們牢記。直到今天,西南諸省的晉王祠依然是我們後人紀念這位英雄的地方。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