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藏品的熱風,還不能把用戶吹向目的地

環球旅訊 發佈 2022-02-20T17:58:11+00:00

不是所有值得收藏的物品,都能成為數字藏品。2月18日,打開支付寶旗下的數字藏品平台鯨探,平台中的31件數字藏品,每個藏品限量發售10000份,已經全部處於售罄狀態。有網友評論:「太火爆了!幾乎每次都是秒空。

不是所有值得收藏的物品,都能成為數字藏品。

2月18日,打開支付寶旗下的數字藏品平台鯨探,平台中的31件數字藏品,每個藏品限量發售10000份,已經全部處於售罄狀態。

有網友評論:「太火爆了!幾乎每次都是秒空。」

春節期間,曲江文旅限量發售的「2022 中國年·迎財神數字」藏品也被幾度秒殺,在阿里拍賣平台上,還有人最終出價1312元競拍該產品。

到底是誰帶起了數字藏品的這陣風?萬物皆可成為數字藏品嗎?數字藏品愛好者們能否順著風向走進目的地?

「『數字藏品』這陣風能把遊客吹到目的地嗎?」2月16日,在環球旅訊市場經理曾琳昕主持下,故宮研究院故宮文物南遷研究所所長徐婉玲、支付寶鯨探行業專家魏鵬舉做客旅訊Live,共同探討了上述問題。

01 誰在玩數字藏品?

毫無疑問,年輕消費群體是數字藏品的追捧者。魏鵬舉和徐婉玲都認為,Z世代作為網絡原住民,對網絡世界的接受程度要比上一代人高得多,對虛擬經濟有更高的認知度與認可度。

數字藏品的概念源於國外大熱的NFT(非同質化代幣),將區塊鏈技術的特性賦予數字藝術品,讓虛擬物品擁有不可篡改的唯一憑證。

據了解,在國外已經有成熟的NFT交易市場,如Opensea 、Rarible、SuperRare等。而在國內,根據中國人民銀行2021年9月24日發布的通知,則全面禁止與虛擬貨幣結算和提供交易者信息有關的服務,因此NFT的數字藏品不能在國內進行交易買賣。阿里、騰訊旗下的數字藏品平台都明確表示,用戶不得將數字藏品用於任何商業用途,請勿對數字藏品進行炒作、場外交易。

為此,魏鵬舉多次強調:「目前鯨探平台上的產品定價屬於非盈利的定價,價格都維持在成本線上。對於已經推出數字藏品的博物館來說,相關收入僅占極少的一部分,對博物館線下文創收入而言沒有任何影響。」這一觀點在早前曲江文旅發布的一則股票交易異動公告中得到證實,公告顯示,近期公司及下屬子公司西安城牆旅遊發展有限公司等分別推出數字藏品,目前該項收入在公司年度營收中占比尚不到1%。

除此以外,藝術品的創作者也是數字藏品玩家陣營中的一員。徐婉玲就從身邊的藝術家朋友中獲取了許多關於數字藏品的信息。「他們從學術的角度來探討如何將數字藏品的區塊鏈技術與自己的創意結合,使其藝術品在虛擬世界中得以呈現,並能夠躋身NFT數字藝術收藏品之列。」

02 萬物皆可收藏

但未必萬物皆可成為數字藏品

如今在支付寶鯨探、騰訊幻核、百度超級鏈等平台上,除了可以看到博物館的數字藏品,還有亞運火炬、中國航空航天發布的空間站主題等各式各樣的數字藏品。

就連春節上線的賀歲片《奇蹟·笨小孩》,最近也發行了10000張頭像數字藏品。放眼望去,數字藏品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包括卡牌、漫畫、音頻等,仿佛萬物皆可數字藏品。

據徐婉玲回憶,大約在20年前,博物館就已經開始有計劃地進行館藏品的數字信息採集、保存和整理。「對於博物館藏品保管而言,除了其物質本體的保護以外,藏品的數位化就是利用數位技術保存藏品,更側重於對藏品完整價值的保護與利用。」在判斷一個物件能否成為數字藏品上,徐婉玲更多考慮數字藏品的本質,「一千個人看數字藏品可能會有一千個觀點,但需要看清楚數字藏品本身記錄了什麼、承載了什麼。博物館藏品是歷史的見證物,包含著自然的、歷史的、藝術的價值。同樣地,數字藏品也應該在傳遞這些價值方面擁有獨特的意義。」

每個人都有自我認為有收藏價值或紀念意義的物品,但就行業生態而言,魏鵬舉認為萬物皆可成為數字藏品並不現實。「假如一個數字藏品只有極少數人喜歡它,不見得能產生很大的影響力。」他以鯨探上的數字藏品舉例,「鯨探目前主要使命是弘揚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主要瞄準文化藝術類產品,更看重數字藏品的文化價值、國家重大事件中的代表性價值以及審美意義。」

他指出,「產品本身就是藏品」是成為數字藏品的前提,然後再基於區塊鏈技術幫助藏品進行確權並在虛擬世界中呈現。「這就意味著產品變成數字藏品的過程需要成本,所以產品應該要有高於成本的價值。如果產品同時擁有社會、文化、經濟價值,那麼它就有可能成為數字藏品。」

此外,上線數字藏品需要與平台進行研判和溝通,魏鵬舉指出,平台對藏品的清晰度、三維建模等都有嚴格的要求,上線時還需要考慮營銷節點才能達到宣傳效果。

03 用數字藏品帶動目的地

可能還言之尚早

現階段,數字藏品並沒有交易屬性,更多是一種品牌傳播的創新手段。魏鵬舉大膽的假設,當數字藏品積累足夠的用戶量時,鯨探在現有的業務基礎上可以拓展為類似於數位化淘寶的平台,除了吸引專家級別的團隊推出數字藏品以外,還可以鼓勵更多個體加入。「有些籍籍無名的藝術家可能缺乏傳統藝術品推廣渠道或市場,但未來可以通過數字藏品的形式來推廣個人藝術品。」

就目的地而言,過去消費者通過雲直播、線上展覽等方式探索目的地,數字藏品的出現給了消費者了解目的地全新的視角。

徐婉玲表示,「當我無法親身遊覽故宮的時候,數字藏品可以讓我獲得獨特的體驗過程。」在鯨探上隨手打開一件數字藏品,可以360°觀看藏品全貌,還可以看到藏品設計靈感來源、細節介紹和歷史背景。消費者在關注數字藏品的同時,還能從數字藏品的角度看到目的地的另一面,了解它的文化意義和社會價值。如魏鵬舉所言,數字藏品也是呈現目的地面貌的文創產品。

即便如此,現階段談論利用數字藏品帶動目的地旅遊還為時尚早。

首先,從旅遊的本質來看,消費者始終需要到目的地親身體驗,才能感受到目的地的人文風情。虛擬世界中的數字藏品雖然可以給予消費者獨特體驗,但畢竟不能替代真正意義上的旅行。徐婉玲指出,「虛擬世界與真實空間的體驗肯定會有所差別,就目前而言,數字藏品還不能起到引流的作用」

其次,從目的地或文旅企業角度出發,要通過數字藏品的形式達到宣傳和轉化效果,必然需要內容輸出和流通。徐婉玲認為,一個具體的建築或文物成為數字藏品以後,必定會在相關領域的圈層中流通,流通過程中,加密技術對智慧財產權的保護和界定是需要重點考慮的問題。

雖然鯨探上的數字藏品經常被一售而空,但暫時還沒有利用數字藏品為目的地進行品牌營銷的案例。魏鵬舉認為,數字藏品還處在發展的培育期,並沒有達到價值變現的水平,一方面數字藏品的發起方是專業的機構或團隊,另一方面區塊鏈技術還需要更穩定成熟,最後用戶體量也還不足以支撐。

不過,有行業人士在提出一個思路:現階段,數字藏品的力量還不足以帶動目的地的流量,但假設消費者在遊覽目的地的過程中得到良好的體驗,則有可能對目的地的數字藏品產生興趣。換言之,目的地有可能利於數字藏品引流,幫助數字藏品變得更強大。

新事物從出現到發展成熟總需經過一段探索的時間,未來數字藏品還能為市場帶來什麼樣的新價值?或如徐婉玲所言,數字藏品是具備想像空間的,它有無限的可能性。

投稿爆料/尋求報導:news@traveldaily.cn

投放廣告/贊助活動:sponsorship@traveldaily.cn

TravelDaily

滑動查看更多

回看本期旅訊Live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