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人的婚姻與家庭,常見的歸因錯誤有哪些?

老校尉 發佈 2022-02-20T19:21:00+00:00

他引用上世紀末網上熱傳的「50年代嫁工人,60年代嫁軍人,70年代嫁窮人,80年代嫁文人,90年代嫁富人」的段子,說明軍人之不吃香,不僅由來已久,而且實在是受大政方針和社會發展影響,滿滿都是吃虧感。



春天來了,萬物復甦,又到了相親和戀愛的季節。

軍人也不例外。某軍官春節假期「相親季」的感受,總結為:「我看上的看不上我、看上我的我看不上她」,成功引導戰友們的熱議。

朱幹事的看法是,軍人在婚戀市場上越來越不吃香了。

他引用上世紀末網上熱傳的「50年代嫁工人,60年代嫁軍人,70年代嫁窮人,80年代嫁文人,90年代嫁富人」的段子,說明軍人之不吃香,不僅由來已久,而且實在是受大政方針和社會發展影響,滿滿都是吃虧感。

劉幹事的看法更進一步,軍人在婚戀市場上,其實從來就沒有吃香過。

理由很簡單,軍人地位高的時候,往往也是隨時要拿命去換的時候。

天下太平的時候,風險小了,可軍人地位也低了。「好男不當兵、好鐵不打釘」,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陳幹事則是從另外一個角度看的,假如你是父母,你會把自己的女兒介紹給軍人嗎?

一方面,軍人長年不在家,照顧不了家庭,選擇一個軍人女婿就相當於給自己找了個負擔。

另一方面,軍人工作地區、發展規劃和後路都很不穩定,選擇軍人女婿就相當於選擇了不穩定。「別人怎麼樣我不知道,反正我是不會選的。」

出來收拾殘局,講清道理的永遠是馬乾事。他的角度更加特別,並且似乎也更有道理,講的是要防止歸因錯誤和光輪假定。

首先,很多矛盾和痛苦,是戀愛婚姻自帶的,與是否是軍人無關。

「童話很豐滿,現實很骨感」馬乾事說,「童話里的王子和公主結婚後,就過上了幸福的日子。現實卻是,歐洲的王子和公主基本上都要嫁或者娶好幾次,中國的王子和公主活不到成年的更是不可勝數。」

有位婚戀專家說過,即使是再恩愛的夫妻,也會有千百次想把對方掐死的衝動,以及無數次想離婚的想法。只是因為家庭組成不易或者孩子或者別的什麼原因,終於還維持下來而已。

聚少離多的軍人婚姻自然會給感情帶來一定的影響,同時也會給感情帶來一定的保護,「小別勝新婚」,一定時間的分居其實也有利於更好的保持各自的形象。

「很多軍人兩地分居時感情很好,隨軍後卻離婚了。」馬乾事說,「還有不少退役回歸家庭之後,才發現自己和家庭格格不入,最終還是分開的。」

試想一下,如果你的老公是《光榮歲月》裡神經病似的石光榮,有幾個新時代女性會繼續陪著他呢?

世間事,不如意者十常八九。民政局每天那麼多人去離婚,可見婚姻的好壞與是否是軍人並沒有太大關係。

其次,婚姻家庭中遇到的很多差距和不甘,只是生活的本來面目,既無關婚姻,也無關職業,更不宜歸因於軍人。

2020年,面對扯著自己叫喚求救的老婦人,花了200多萬治療自己新冠肺炎的川普說出了真相,「這就是生活!」

生活原本就是不公平的,或者說是不平等的,這也是為什麼大家都要期盼平等呼喚公平的重要原因。更進一步講,正因為生活的不平等,所以才要更加努力、積極向上。

比如,北上廣深一線城市的好房子總是有限的,如果所有的人都想在一線城市擁有一套房子的話,那就不是北上廣深而是鶴崗了。所以不管採取什麼措施,進入一線城市總是要被設限的,總不可能那麼容易進入的。

再比如,事少錢多離家近、位高權重責任輕的工作和崗位總是有限的,如果再扣除近水樓台先得月的,去掉專業對口最適宜的,再減去早已蹲坑做準備的,真正能拿出來給積極向上、奮鬥起來的年輕人的崗位,實在是很有限的。

「股神」巴菲特在認真回顧自己成長經歷之後,發自內心地說出真相:

對自己一生影響最大的股票紅利,其實是卵巢紅利。

絕大部分平凡人的人生,在出生時就基本確定了。

實現階級躍升,是很難的事情,具體的難度,可以參照「一將功成萬骨枯」來衡量。

再次,有舍就有得,同樣的有得就有舍,軍人身份的影響同樣也是有利有弊,過分強調某一部分都是不合理的。

2020年,某市的中考狀元是個軍娃,她因父親是烈士加20分後獲得全市第一名。

有家長就酸道,「憑什麼給她加20分呢?」孩子說,「我寧可被扣掉50分,只要爸爸能陪在我身邊。」

心理學和傳播學上有個基礎理論叫「觀察者偏差」。用馬克思主義的話來講,其實就是立場問題,站在什麼立場就決定了你會有什麼樣的看法。

站在軍人和軍屬的立場,會覺得軍人付出這麼多,得到的卻這麼少,而且很多得到還是用不上的,很是吃虧。

可如果站在外人的角度看,會覺得軍人又是優先,又是優惠,又是優待的,享受得已經過多了。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是世事常態,到底誰有理,起決定作用的往往是公婆在家裡的實際地位,誰拳頭大誰說了算,誰收入高誰說了算,誰貢獻多誰說了算。道理就是如此。

最後,軍人的付出和貢獻,針對的是整個群體,把所有的榮耀和福利放到個人身上,本就不太合適。

軍人當然是偉大的,邊遠艱苦地區的軍人更加的偉大。

反過頭來說,是不是所有的軍人都偉大,是不是所有的軍人都很艱苦呢,甚至可以說,是不是所有的軍人都有資格享有尊崇呢?顯然不是的。

軍人群體中,「紐西蘭」「陸野基」的兄弟們是很辛苦的,駐大城市的,服務保障系統的,以及大機關的,有些工作比地方和其他行業其實還是輕鬆。

對軍人的尊崇和偉大,針對的是整個群體,並不是每個人都有資格有條件或者說有機會享受到所有的優待優惠優先。

很多能享受到的人,其實享受的是那些享受不到的人的付出。

相比於犧牲的人來說,戰鬥中生存下來的已經很幸運了。

相比於享受不了任何福利和優待的紐西蘭兄弟來說,能享受一點已經很了不起了。

至於大機關、大城市部隊的,好意思說嗎?

真正需要尊崇和優待的,其實是付出最多的戰友。

可他們往往因為奮鬥在艱苦邊遠地區,或者駐地在小城鎮裡,難以享受到各類優惠優待優先的待遇,他們能期盼的只有「張公子」而已。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