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鄉下46天⑬」鄂西南咸豐唐崖土司城,深山藏著的「小故宮」

陶鈞2021 發佈 2022-02-19T04:18:58+00:00

2022年2月19日,晴,星期六如果說北京紫禁城是大故宮,那麼坐落在湖北省恩施自治州咸豐縣唐崖鎮唐崖河畔的唐崖土司城遺址就是「小故宮」了。唐崖土司城遺址占地74萬平方米,其面積比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北京紫禁城(故宮)還大。

2022年2月19日,晴,星期六

如果說北京紫禁城是大故宮,那麼坐落在湖北省恩施自治州咸豐縣唐崖鎮唐崖河畔的唐崖土司城遺址就是「小故宮」了。

唐崖土司城遺址占地74萬平方米,其面積比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北京紫禁城(故宮)還大。

唐崖土司城遺址所在地古屬施州,主要族群為自古定居於此的土家族。元末始,由覃氏土司世襲統治,管轄領地達600多平方公里。



唐崖土司城始建於元朝至正十五年(1355),鼎盛於明天啟年間,廢止於清雍正十三年(1735)改土歸流,共歷16代18位土司,是14至18世紀唐崖覃氏土司的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中心。2015年7月4日,在德國波恩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9屆世界遺產大會上,唐崖土司城遺址被成功列入《世界遺產目錄》,是全國第48處、湖北省第3處,恩施州唯一一處世界文化遺產。

唐崖土司城遺址是湘、鄂、川、黔邊少數民族地區中格局最為清晰、保存最為完好、最具代表性的土司遺存。

游唐崖土司城遺址,可以領略巴楚建築的精湛工藝,了解土家土司壯闊的傳奇人生,體驗古老淳樸的民俗民風,感受「一日穿越千載,一圈走遍土家」的美好神韻。





鼎盛時期的唐崖土司城恢宏壯觀,建有三街十八巷三十六院,有土司衙署、書院、靶場、營房、萬獸園、養馬場、寺廟宗祠、錢庫等設施。遺址中至今保存尚完好的有「荊南雄鎮」石牌坊、張王廟「石人石馬」、土司王墓以及城牆、街巷遺蹟等。

那天,我們冒雨漫步在600多年前建造的土司城街巷院中,沿青石板路蜿蜒而行。斑駁的古老城牆,雄壯的石人石馬,奇偉的「荊南雄鎮」牌坊,還有土司王墓、採石場、營房、橋上橋等景觀,穿越時光隧道,徐徐鋪開的歷史畫卷,展示了古代中國西南山地多民族聚居地獨到的管理方式和土司制度的演變等,對研究中國的土司制度和燦爛的民族文化具有重要價值。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唐崖土司城的「門道」就是土家族文化。其文化涵蓋面很寬泛,難以一語道盡,比如土司城址朝向,一改我國歷來講究的坐北朝南傳統,坐西朝東,體現了土家族特有的習俗文化;明天啟四年(1624年)朝廷為表彰土司覃鼎而建立的「荊南雄鎮」牌坊,已成為古城遺址的標誌性建築;遺存的建築雕刻,城址選址,地勢考究,建設布局等,都從不同側面體現了漢族和土家族文化相融合的豐富內涵;還有栩栩如生的石人石馬所承載的動人故事,以及古城充分利用周邊的山形水勢構建的一道「固若金湯」的防禦體系等等,都是吸引遊人眼球的「看點」。





600多年的歲月洗禮,唐崖土司城址如同一件再造的藝術品,一半為古人雕琢,一半因時而作。城址由一條南北向主幹道,三縱三橫的次幹道,以及數十條巷道形成的道路系統分割為數十個院落,故有「三街十八巷三十六院」之稱。

土司城,一部厚重的土家族民族史。這裡離我的老家也就20多華里的距離,也許是家鄉情結所致,也許是民族族緣關係原因,這裡的一磚一石,一草一木,一城一池,不管是原有的,還是現在「據古復原」的,讓人倍感親切,令人沉醉其中。春夏之時的古城遺址內,處處鳥語花香,溪水潺潺流淌,踏著清幽蜿蜒的石板小徑,呼吸著自然天成的清新空氣,足以讓人忘卻世俗的紛紛擾擾,倍覺神清氣爽。

唐崖土司遺址歷史博物館裡的不少展物記錄了這座古城的前世今生。一件件出土展物,一幅幅珍貴圖片,一段段文字說明,足以見證,這裡曾經是山地城市的佳作典範,是多民族文化發展融合的結晶。豐富的歷史遺存,也從不同側面見證了古代中國對西南山地多民族聚居地區實行「齊政修教,因俗而治」的獨特管理智慧。

穿過石碑坊下行不遠就到了位於唐崖河畔的張王廟。廟內的石人石馬,凝聚了土家男兒的勇猛與血性。他們以忠君愛國、勤勞勇敢、開放包容、驍勇善戰的土司遺風,終年守護著這一方水土,彰顯了土家族人的彪悍和這個民族的強大。



古城漸漸變老,故事歷久彌新。唐崖土司城裡不僅有文化,也有故事。早先的,功德牌坊與西征戰事、石人石馬的傳說、玄武山夫妻杉的美談、「橋上橋」的由來;現代的,申遺成功的次日,唐崖河突然猛漲的河水沖刷出一根距今已有3000多年歷史、價值過億元的烏木,成為遺址內遊人爭相目睹的新景觀。申遺成功與烏木出土的巧合,一傳十,十傳百,雙喜臨門的故事,給土司城綴上了厚厚的傳奇色彩。

走進歷史,走進古城,伴君獨幽,讓人沉浸在古老而靈動的意境裡。唐崖土司城的故事與傳說,被演繹成一個又一個文藝作品,賦予了濃濃的時代氣息和優良的文化精華,撰成了古今雜糅、更富故事情節的「今古傳奇」……(胡仁鈞文/圖,歡迎轉發)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