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說三國名將:五子良將張遼的故鄉在哪裡

燦爛海灘 發佈 2022-02-20T17:30:42+00:00

張遼,字文遠,生於漢靈帝建寧二年(公元169年),卒於曹魏黃初三年(公元222年),是漢末三國時期名將,著名的「五子良將」之首,戰績彪炳,最為著名的戰例有兩個,一是獻帝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隨曹操北征烏桓期間斬殺烏桓單于蹋頓,二是獻帝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以八百壯士大敗孫

張遼,字文遠,生於漢靈帝建寧二年(公元169年),卒於曹魏黃初三年(公元222年),是漢末三國時期名將,著名的「五子良將」之首,戰績彪炳,最為著名的戰例有兩個,一是獻帝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隨曹操北征烏桓期間斬殺烏桓單于蹋頓,二是獻帝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以八百壯士大敗孫權十萬大軍。從今天開始,筆者將對張遼的生平事跡做一個系列介紹。本文要談的是第一個問題:張遼的故鄉在哪裡?


有關張遼故鄉的記載,在《三國志·張遼傳》中有著明確的介紹。書中提到:「(張遼)雁門馬邑人也。」那麼,雁門馬邑又是如今的哪個地方呢?


首先來說說雁門。史料中提到的雁門,指的是雁門郡,是古代地理名詞。該郡始置於戰國時期,由趙國君主趙武靈王所置。秦始皇統一六國時,雁門郡的轄縣僅有三個。到了西漢,雁門郡的轄縣逐漸增加。《漢書·地理志》載:西漢初年,雁門郡轄縣已達到十四個,戶七萬三千一百三十八,人口二十九萬三千四百五十四。在這十四個縣當中,就有馬邑縣。


由於地處邊陲,雁門郡長期受到匈奴襲擾,戰事不斷,漢代名將衛青、李廣都曾在該地與匈奴爆發激戰。受常年戰事影響,當地民眾也變得彪悍異常,崇尚武力。不過,隨著漢武帝擊敗匈奴,雁門郡局勢終於得以穩定下來。


雁門郡形勢的再度惡化,始於東漢光武帝建武十五年(公元39年)。由於外族襲擾,東漢帝國被迫放棄將雁門、代郡、上谷三郡百姓內遷至常山關、居庸關以東地區,雁門郡也因此被放棄。直到建武二十六年(公元50年),東漢帝國才收復了雁門郡。不過,已內遷的雁門郡百姓心有餘悸,僅有少部分民眾回到故土。因此,東漢時期的雁門郡所轄十四縣中,大部分縣變得荒蕪,馬邑縣成為雁門郡僅有的幾個有人居住的縣。


作為雁門郡中最為出名的縣,馬邑歷史悠久。馬邑的得名最早見於秦朝。這裡不僅發生過著名的「馬邑之謀」,同時還留下了李廣、韓安國、公孫賀等西漢名將的足跡。馬邑這一地名也從秦朝一直持續到民國。民國三年(公元1914年),馬邑併入朔縣。至此,在歷史上維持了兩千多年的馬邑這一地名不復存在。


從地理沿革的情況來看,馬邑即為如今的陝西省朔州市。有趣的是,為了紀念張遼這位朔州市籍的歷史名人,該市主幹道被命名為張遼路。這裡附帶說一句,除了張遼以外,西漢女詩人班婕妤、唐朝名將尉遲恭、後唐皇帝李存勖、明朝宰相王家屏均為朔州籍歷史名人。

參考書籍:《史記》、《三國志》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