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著光亮」的倫敦地鐵

經濟日報 發佈 2022-02-20T00:17:36+00:00

還記得第一次坐倫敦地鐵時,拖著大行李箱的我,被腳下的台階難住了。可能也是因為那次經歷,筆者對倫敦地鐵的印象一直是繁忙中「透著光亮」。

融入一座陌生城市,往往從地下鐵開始。

還記得第一次坐倫敦地鐵時,拖著大行李箱的我,被腳下的台階難住了。正當我想奮力提起箱子時,身邊一位小哥一把抄起了箱子,拿下台階,然後便匆匆消失在站台。這是我初到倫敦,感受的第一點溫暖——來自陌生人。

可能也是因為那次經歷,筆者對倫敦地鐵的印象一直是繁忙中「透著光亮」。

倫敦地鐵是複雜的。

在這裡,你能輕易判斷一個人是不是「老倫敦人」,只要看他需不需要看地鐵圖就能知道個大概。倫敦地鐵圖是一種在地鐵站里隨處可見的免費的小冊子,乍一看就像由無數彩色線條組成的迷宮。這些彩色線條共同編織成了一張縝密的網,不僅有交匯點,還有並行線。很多線路都會經過同一個車站,便於換乘,而且還會無縫對接地上輕軌和火車站,導致地鐵圖看上去錯綜複雜。

不過,複雜不等於混亂。

倫敦地鐵不僅每條線都有屬於自己的顏色,就連車廂內的把手也塗上了這些獨有的色彩。只要記清線路顏色,就能知道自己從哪來、要到哪裡去,加上無處不在的換乘站,高密度的地鐵站點幾乎可以把你帶到倫敦的各個角落。

倫敦地鐵是老派的。

世界上第一條地鐵是1863年開始運營的倫敦大都會線路,連接帕丁頓和法靈頓。悠久的歷史,讓倫敦地鐵難免設施陳舊。比如,消失的手機網絡信號。正因為此,紙質讀物才是倫敦人的「地鐵伴侶」。拿一份地鐵口派發的免費都市小報,或者是在包里隨時備一本小說,沒有網絡的旅途別有一番風味。

不過,老派不等於老氣。

倫敦地鐵是地上空間的延伸。在這裡,永遠存在著驚喜,到處充斥著「文藝細胞」,只待那雙會發現的眼睛、懂聆聽的耳朵。比如,地鐵站台的牆壁就是絕佳的藝術長廊,既能看到永久性藝術作品對地鐵站及沿線設施的裝飾與美化,也有很多臨時性藝術項目,包括展覽、海報、手冊等平面設計作品。此外,倫敦地鐵站允許街頭表演,只要通過「試鏡」獲得一張演出資格證,就可以在規定的區域內進行表演。當你穿梭於不同站點,不僅能「偶遇」正在創作馬賽克拼圖的雕塑家,還有可能「邂逅」音樂表演,這一切讓枯燥的通勤變成了一場動態的藝術旅行。

很多人說,倫敦地鐵有自己的浪漫,尤其對於「粉絲」來說,更是如此。

如果你是偵探迷,貝克街地鐵站自然是不能錯過的。尤其是一出站,看到車水馬龍中,福爾摩斯雕像悄然矗立,真有一種「夢幻照進現實」的感覺。地鐵站旁就是貝克街221B。這個「福爾摩斯住址」原本是小說虛構的,可恐怕小說家自己也想不到,倫敦人竟然因為熱愛專門造了一個出來,當作福爾摩斯博物館。直到今天,這個博物館仍會收到世界各地福爾摩斯迷寄來的信件。

如果你熱愛足球,那麼就坐著地鐵去看球吧。在約定好的地鐵站口集合,穿著自己喜愛的主隊球衣,喊著口號、唱著歌,一大波球迷浩浩蕩蕩出發了。如果剛好在地鐵里遇到客隊球迷,互嗆幾聲也是難免的。至於比賽結束後的車廂里,則有人歡喜有人愁,歡呼聲、放肆的笑聲或是突然爆發的哭聲、怒氣比比皆是,仿佛人生的所有酸甜苦辣都被濃縮進了小小的一節車廂里。

在倫敦坐地鐵,不管去哪都要記住一句話,「Mind the Gap(小心空隙)」。可能是由於年代久遠,地鐵車廂和站台之間的縫隙很大,需要抬腿邁過。每次到站,都能聽到列車員在廣播裡反覆提示。如今,這句話已經成了倫敦地鐵的「代言」,還被印在各種冰箱貼、紀念品和T恤衫上,衍生為倫敦地鐵文創產品。就連每年的跨年煙火秀,主持人都會用這句話來收尾,既是一種安全提醒,也是一種文化象徵。

多年之後回想起在倫敦的生活,地鐵幾乎串聯起筆者全部的生活軌跡:這裡有迷惘——坐了很久的地鐵去租房,結果房子沒租成,返回的時候還搞錯了列車的方向;有尷尬——從地鐵站出來還沒走到圖書館,就被突然而至的「倫敦雨」淋成「落湯雞」;有驚喜——地鐵可以帶你去往各種有趣的集市「淘寶」;有鄉愁——周末的時候,經常坐藍色的地鐵線去中國城超市採購,犒勞一下自己的「中國胃」……

還記得離開倫敦前的幾天,筆者特意像觀光客一樣,對照著地鐵圖,一站一站「打卡」大本鐘、倫敦眼、威斯敏斯特宮。那一刻忽然感覺,地鐵就像一個老朋友,默默陪伴著每一個人,見證著他們生活的點點滴滴,分享著成長的喜悅與煩惱。

不同膚色、不同語言的人們,路過這裡,來了又走,從不停留;不同經歷、不同色調的人生,經過這裡,帶來了精彩,也留下了悲傷。這一切猶如光影,雖斑駁了站台,也豐富了倫敦地鐵以及它承載的意義:匆忙或閒在、得意或失意的人們啊,無論發生什麼,當下一趟地鐵列車隆隆駛來時,還請「Mind the Gap」,然後繼續大步向前。(吉亞矯 來源:經濟日報)

來源:經濟日報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