條件有限的情況下,如何進行學習空間的創新?

未來學校研究院 發佈 2022-02-21T03:10:15+00:00

學習空間作為未來學校研究與實踐的一個重點領域,引起了許多國家和國際組織的重視。2021年7月,歐盟「諾維加多」(Novigado)項目發布的《學習空間創新指南》(簡稱《指南》)是該領域的一個前沿性成果。

學習空間作為未來學校研究與實踐的一個重點領域,引起了許多國家和國際組織的重視。2021年7月,歐盟「諾維加多」(Novigado)項目發布的《學習空間創新指南》(簡稱《指南》)是該領域的一個前沿性成果。該項目旨在通過創新學習環境和運用ICT將傳統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轉變為促進學生主動學習的課堂。其項目成果不僅對學習空間的理論研究進行了系統梳理,而且提出了面向未來學校的學習空間創新的具體實踐路徑與策略。

01、學習空間創新的路徑

學習空間創新是適應未來教學方式轉型和提升學生學習效果的需要,為此不能為了創新而創新,而應該與學生的關鍵能力培養和未來學習圖景結合起來。關鍵能力培養是創建學習圖景的重要考量,學習空間創新則要根據學習圖景來進行。

六個未來課堂圖景

基於未來教育發展趨勢的研判和展望,《指南》構建了六個未來課堂圖景,分別為「專家」圖景(TheExperts)、「基於項目的學習(PBL)輪盤」圖景(TheProject-basedLearningWheel)、「協作閱讀」圖景(CollaborativeReading)、「展會式項目評估」圖景(Fair-HkeProjectAssessment)、「知識市場」圖景(KnowledgeMarket)、「移動辯論」圖景(MobileDebate),每一個圖景都著重培養兒種關鍵能力。

六個「理想」學習空間

六個未來課堂圖景的落地實施需要與之相匹配的學習空間設計。為此,該《指南》就各個未來課堂圖景、各個階段的理想空間布局進行了分析,並從總體上概述了這六個未來課堂圖景的空間規範。

「專家」圖景的主要目標是培養學生的合作技能和自我效能感。對於該圖景,由於其主要為小組活動,所以需要較為寬敞的空間,同時還要保證小組之間互不影響,儘可能保證空間的安靜,所以像走廊、休息室等都可以成為選擇。此外還需要便於小組靈活組合的移動桌椅,以及討論活動所需的技術支持工具,如計算機、行動裝置、白板等。

「基於項目的學習輪盤」圖景主要目標是創建一個用於分享學習機會的最終產品,包括夢想、探索、製圖、製作、詢問、再造、展示七個階段。各個階段需要不同的空間配置。例如在「夢想」階段,只需要有單獨的座椅即可;在「探索」階段,需要有小組桌、計算機、可訪問的外部資源(如圖書館),甚至戶外;在「製圖」階段,需要有小組可以安靜討論和作出選擇的空間;在「製作」階段,需要更大的小組桌、創客空間、視頻實驗室等;在「詢問」階段,需要主廳、白板、椅子等;「再造」階段的空間需求與「製作」階段相同;在「展示」階段,需要可以依次展出作品的場所。

「協作閱讀」圖景的主要目標是通過分析和協作實現對一本書或一篇長文的理解,包括共享書本、個人閱讀、合併筆記、跟蹤總結四個階段。因為包括個人閱讀和分享閱讀兩類活動,所以需要一個可以自由移動的開放空間和學生可以安靜閱讀的小空間,如房間一角、走廊、樓梯等都可以成為選擇。另外,還需要有用於分享的顯示設備等。

「展會式項目評估」圖景的主要目標是讓小組同時展示最終產品。因此在設計上主要是需要一個較為開闊的可以展示產品的空間,同時也需要一些顯示設備、展示板等。

「知識市場」圖景主要目標是基於學生需求和技能的多樣性在課堂上建立幫扶關係,包括準備、登記、輔導和測試四個階段。該圖景相對而言對空間的要求比較低,傳統的教室加上可以開展一對一輔導的空間即可,一對一輔導空間可以通過使用可攜式白板而移到戶外。

「移動辯論」圖景主要是培養學生的溝通和論證能力,包括布置、定位、辯論、事後補充、返回定位五個階段。對於該圖景,只要有一個可以自由移動的空間即可,不需要額外的桌椅,像空教室、走廊、室外都可以。

02、學習空間創新的策略

構建動態化教室

根據該《指南》構建動態化教室可以採取以下一些舉措。

一是去除教室里不必要的設施,採取易移動的桌椅,可以組合出適宜多種活動的布局。該指南提出了12種示例,包括:

「魚缸」式

全班分成兩組組成內外兩圈,每次由其中一圈學生討論,另一圈學生分別觀察其中一個說話者


「思考-結對-分享」式

教師提問後,所有學生思考然後兩人一組討論並達成共識,最後在全班分享討論結果


「拼圖」式

首先同角色學生組成小組討論,然後不同角色學生組成新小組討論


「旋轉木馬頭腦風暴」式

教師在教室不同地方放上一張寫著問題的紙,並按紙張數量將學生分組,每組用5-10分鐘時間對該問題進行頭腦風暴,然後換話題討論


「攪拌混合物」式

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分組討論一個話題,然後其中一個學生轉到另一個小組解釋原小組討論結果


「畫廊行走」式

學生分組討論教師布置的某個話題,並將結果進行可視化展示,然後解散原小組並組成新小組,互相分享所學內容


「哲學席位」式

全班針對一個問題開展辯論,學生根據自己觀點站正反一方,辯論過程中可根據觀點變化隨時改變站位


「同心圓」式

學生以同心圓形狀組合成兩圈,外圈每一個學生與內圈每一個學生結對討論教師給出的問題,並進行輪換


「掩護站」式

學生4-6人組討論某一個問題,然後每個小組派2名學生到另一個小組,分享在前一個小組的討論結果,並提出新的相關問題


「滾雪球討論」式

學生先2人一組討論一個話題,然後合併為4人一組討論,並逐漸增加,直到全班討論


「筆談」式

教師將空白紙張貼到教室不同地方,學生可以在上面寫下自己的問題,也可以參與回答其他人的問題


「世界咖啡館」式

學生分組討論一個問題,並寫下討論結果,討論後每組主持人留下,其他成員移到另一小組,主持人向新成員解釋討論結果,新成員發表意見並補充想法,如此循環進行

二是構建符合環境變化的靈活學習空間。例如,在新冠疫情下,可以允許學生站著聽課或轉移戶外以及建設數位化學習空間。

三是使用視頻會議在線系統,包括使用視頻會議系統的分組會議室選項等。

構建基於學習區的未來教室

學習區理念主要是將教室的空間設計與創新教學結合起來,《指南》以歐洲學校網2012年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創建的未來教室實驗室進行了說明。

該實驗室設置了六個學習區:互動區、交換區、發展區、探究區、創造區、展示區,每個區代表一種教學理念,並提供最適合促進這些教學理念實施設備。

互動區是為了促進學生的積極學習,在空間設計上主要是打破傳統的排排坐布局,同時通過ICT設備讓每一位學生都可以隨時參與到教學中。

交換區是為了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在空間設計上主要是採用靈活的家具和電子設備,讓學生可以方便開展點對點合作、團隊合作、遊戲學習、在線協作以及頭腦風暴等。

發展區是為了培養學生的自我反思和元認知技能,在空間設計上主要是為學生提供一個自由的非正式學習環境。

探究區是為了培養學生的批判思維能力,在空間設計上主要是提供靈活的家具和便捷訪問真實生活數據及分析工具等。

創造區是為了促進學生的個性化學習,在空間設計上主要是提供必要的技術工具,如攝像機.視頻編輯軟體、錄音設備等,讓學生可以訃劃、設計和製作自己的作品。

展示區是為了促進學生作品的分享和交流,在空間設計上主要是提供可重置家具的展示空間,包括在線測試、調查、發布工具等。

重新布局學校空間

《指南》認為,創新學習空間不應只從教室層面考慮,也應從整個學校層面考慮,其基本的思路是要將傳統的固定教室的學校改造為更加開放和靈活的學習空間。具體來說,首先要服務於教學創新的需要,這是改造學校學習空間的前提和出發點。可以採取以下策略:充分利用學校空餘空間,如走廊.大廳、閣樓等;拆分現有空間,連接現有的學校建築等;利用校外空間,如公共機構,並與社區共享空間來開展課外活動。

另外,對於學校學習空間創新,可採取循序漸進的改造過程:重新安排教室空間;升級和更換教室家具;在全校範圍內調整使用和改造學習空間;從內到外對學校建築進行結構性改造;利用校外和社區空間;規劃全新的學校學習空間設計;建造滿足不同學生群體需求的現代學習空間。

03、學習空間創新的挑戰與應對

關於心態

《指南》指出,學習空間創新會給教師、校長和學生的心理帶來不小的挑戰。

對於教師來說,他們可能並不清楚為何要進行學習空間創新,也可能對學習空間創新滿足改革教學的需要持懷疑態度。學習空間創新對校長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們需要有遠見與能力,需要提供必要的時間、資源和機會等。對於學生來說,他們需要一定的時間來適應靈活的學習空間,同時還需要有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等能力。

針對這些挑戰,《指南》提出一些應對措施,包括:在創新學習空間規劃階段,要通過協作討論、協商等途徑,給予教師、學生甚至家長積極的話語權,形成共同的改革願景;在空間改造過程中,要採用靈活的方法,使空間創新符合學校實際情況;在空間創新完成後,要通過計劃、行動和反思的不斷循環往復來創造一種促進疊代、持續質量提升的創新學校氛圍,促進過渡與轉變。

關於工具

學習空間創新涉及一些家具和設備的更新,這也可能會給教學帶來一些挑戰。

一是學習空間的物理設計和桌椅等設施不能充分滿足不同教學活動需求,解決這一挑戰需要在設計過程中多傾聽教師的聲音並考慮學生的需求。

二是學習空間布局不當可能會在學生之間、小組之間產生噪聲、干擾或分心,並不易管理。解決這一問題,需要教師在實施小組教學時提前明確討論的行為規範,也可以使用一些隔音設備來降低噪聲。

三是將技術設備整合到新的空間中也吋能帶來一些挑戰。學習空間中的技術設備如果是隨機配置的,那麼可能很難有效發揮作用,應該根據教學目標計劃來配置技術設備。

關於技能

一是對教學技能的挑戰。學習空間的變化可能需要教師對傳統的教學方法進行調整或改變,包括教師需要學會使用一些新的技術設備,這樣才能順利實現過渡。

二是對課堂管理技能的挑戰。在傳統的講授式課堂教學中,教師相對容易控制課堂秩序,但是在學習空間創新的課堂上,由于越來越重視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參與性、合作性等,學生的活動將進一步加大,由此帶來這種教學「分散化」以及相互之間可能出現的一些干擾都需要教師積極應對。

三是對團隊合作技能的挑戰。創新學習空間要求加強教師之間的合作、參與團隊規劃、分拘責任等,這對於部分教師來說,可能一開始很難適應,因為他們習慣了以往「個人化」的教學模式。

針對這些挑戰,《指南》提出了一些應對舉措。一是採取分階段、循序漸進的方法來實施,如首先讓部分更積極、更堅定、意願更強烈的教師來試點,而不是全面鋪開。二是實施可持續能力建設計劃來提高教師的熟練技能,使他們能夠有效利用學習空間。三是為教師提供高質量專業發展機會,提高教師教學技能,例如建立專業學習社區,鼓勵教師分享經驗與相互學習等。

04、《學習空間創新指南》的啟示

強化學習空間創新的教肓學維度

未來學校學習空間創新需要重新反思教育學的路線,不能過度採取設備與技術主義的路線,否則就如有學者所指出的:「新技術不僅沒有成為課堂轉型的助推器,反而強化了傳統課堂的弊端,把原來的『人灌』變成了現在的『電灌』和『智灌』」。

結合《指南》內容,我們可以採取以下思路改變這種現象。一是創新學習空間要關注教育的未來發展趨勢,包括教育作為一種獨立性社會實踐活動存在的發展趨勢、教育應對社會經濟未來需求的發展趨勢、新技術引發的教育發展趨勢等。對這些發展趨勢進行準確研判,並分析目前學校的學習空間布局與設計是否可以適應這種未來發展趨勢,進而提出創新學習空間的思路。二是創新學習空間需要關注學校內外的文化與現狀。一方面需要堅守那些被證明是成功的學校教育傳統,不能因肓目追求學習空間的創新而犧牲本來的優秀學校文化;另一方面需要結合自身的現狀,包括學校現有學習空間的布局、教師對未來教育教學及學習空間的了解程度、師生對學習空間創新的態度與信息技術技能水平以及學生家長的態度和社區支持環境等,進行學習空間創新。

重視學習空間各方的需求與體驗

學習空間是教與學活動的場所,教師和學生是創新學習空間時需要重點考慮的對象,當然其他相關人員也不應該忽視,如學生家長、學校管理人員等,因為學習空間不僅僅是物理空間,也包括數位技術支持下的虛擬空間,這些均會涉及其他人員。

具體而言,在設計學習空間時,需要考慮是否能讓教師易於上手,操作是否便捷等,不能因求新而使得學習空間成為教師教學的新負擔。另外,學習空間應儘可能地滿足教師的教學改革需求,特別是基於未來發展的教學需求等。

對於學生來說,除了關注空間的物理特性是否切合學生舒適與安全等需求外,還應該從設備配置和布局設計上考慮不同類型不同年級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此外,還需要注重物理學習空間與虛擬學習空間的有機結合,以利於學生數字技能的培養。

提升教師的學習空間素養水平

從教育發展趨勢來看,技術與學習空間的融合是未來教育的一個典型特點。在這種學習空間的變革之下,單純地掌握信息技術的使用已不足以成為一名合格的未來教師,學習空間素養自然成為必須。

歐盟「設計未來創新學習空間』』項目2021年發布的報告就提出建議:「空間的設計、布局和技術知識以及將其融入教學實踐的理解和技能,特別是形成性評估、個性化、協作和創造性——應納入教師專業能力和知識框架。」

就具體實施而言,一是在政策層面,應將學習空間素養納入教師教育有關規劃中,特別是數位技術支持下的學習空間有關的知識和技能。需要指出的是,這並不意味著一定要讓教師成為學習空間的設計師,但至少要求教師對學習空間有著比較全面準確的認識,並能夠與自己的教學方式結合起來。二是在實踐層面,要採取基於真實環境,並有空間設計師、信息技術專家以及教育教學專家等共同參與的教師專題培訓,以提高教師的學習空間使用與設計技能。


來源丨《人民教育》,本文系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中央級科研院所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助項目「澳大利亞應對數字經濟的教育改革研究」(GYI2019082)階段性成果。

作者丨張永軍,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