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落幕!空客A380正式停產,為啥不改成運輸機?對中國也有啟示

強國新武器 發佈 2022-02-20T03:27:57+00:00

早在2019年2月,空客與阿聯航空達成了削減A380訂單的協議後,空客宣布,於2021年完成訂單交付後停止生產空客A380客機,截止今日,最後一架空客A380客機的交付,也代表了一個時代的落幕,「空中霸王」就此揮手告別,黯然離場。

不久前,歐洲飛機製造業巨頭空中巴士公司向買家交付了最後一架空客A380客機。早在2019年2月,空客與阿聯航空達成了削減A380訂單的協議後,空客宣布,於2021年完成訂單交付後停止生產空客A380客機,截止今日,最後一架空客A380客機的交付,也代表了一個時代的落幕,「空中霸王」就此揮手告別,黯然離場。

值得思考的一點是,空客A380真的是一架失敗的飛機嗎?短短16年的飛行就此宣告結束,空客A380為什麼會就此離場?

空客A380是空中巴士公司研發的雙層4發巨型客機,這款客機是目前全球載客量最高,體積最大的飛機,成功打破了波音747近31年的世界載客量最高的客機紀錄。並且,空客A380超越波音747,但又不同於波音747。空客A380是世界航空界首架真正意義上的雙層客機,什麼叫真正意義,空客A380清楚明白的告訴了你,從頭至尾均為雙層客艙,當採用最高密度座位安排時,最多可承載893名乘客,其客艙使用實際面積達到478平方米,比波音747大超過40%,同時在擁有如此大載客量的同時,空客A380的航行距離可以達到15700千米,相當於8500海里,足以不停站由中東阿聯的杜拜飛往北美洲美國洛杉磯。

民航客機的發展進入上世紀70年代後,航空市場快速增長,航空交通已經變得越來越普及,人們對航空出行的要求也大幅度提高,航行行程已經從國與國變為洲與洲。航空公司要順應時代的發展必須研發製造出載客量更多,航行里程更長的客機。這些問題是迫在眉睫需要解決的,而空客A380正好完美符合了這些要求,這還能說空客A380是一款失敗的客機嗎?不僅不能,這款飛機甚至是一架成功的飛機,它凝結了空中巴士公司科研人員的所有心血,可以說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客機,它奠定了寬體客機的革命,卻也快速的落下帷幕。那麼為什麼,空客A380如此符合時代要求的先進飛機會就此停產,黯然離場呢?

這一切,還需要從歷史中找尋答案。1970年,空客的一生之敵,波音公司在空中旅行剛開始流行時期,將航空領域引入了一個商業噴氣機的新時代,其生產的波音737是民航界史上最暢銷的飛機,但其並不滿足現狀止步於此,在關鍵時刻,波音公司付諸全部家當與泛美航空做了一場決定了未來半個世紀航空格局的豪賭,耗時五年時間研發製造出了超大型遠程四法寬體客機波音747。波音公司賭贏了,並且贏的非常徹底,波音公司憑藉波音747客機這張商業王牌一舉成為了全球航空業的霸主,而此刻,空中巴士公司才剛剛成立,這是一個後起之秀的故事。

當時以英國為首的歐洲國家在「歐洲一體化」的推動之下,英法西等國家聯合創辦了空中巴士公司,空客從一開始就被賦予了「天空中要有歐洲人自己的飛機」的殷切希望。但要在航空領域開闢出屬於自己的市場就避不開當時的航空霸主,波音公司。可以說再後來的發展中,空客一直在與波音暗自較勁,視超過波音為目標,這也為空客A380的失敗埋下了伏筆。這個伏筆非常重要。

空客一開始的發展並不理想,1972年,自家研發製造的第一款飛機,空客300,除了在歐洲內部國家有些許訂單外,在世界航空領域一直反響平平,對航空霸主波音沒有一絲一毫的撼動。空客還需要成長,其自己也深知這條路的不易,在經過了16年的沉澱後,空客A320橫空出世,搭載了當時最先進的技術,在窄體中短程飛機市場上,終於迎來了與波音737的正面對決,並迅速占領了一部分市場,威脅到了波音的霸主地位,至此,波音才開始正視空客的實力。16年的沉澱,只為一朝成名。

隨後在打開了市場並有著政府的多方面支持之下,空客成為了波音最大的競爭對手,也變為了世界上唯二的大型噴氣式客機製造商,世界航空領域格局發生改變,一家獨大的壟斷局面也成為了「非波音即空客」的分庭抗禮。

至此,我們可以發現,空客是一個挑戰者,而且是一個極具浪漫主義的挑戰者,他選擇挑戰霸主,並成功的成為對方強有力的競爭者。但空客並不滿足於此,波音747已經在歐洲上空飛行了20餘年,經過戰略的考慮,也出於對大型客機的嚮往,空客正式開始了對超大型寬體機市場的進軍,而我們的主角,空客A380就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誕生了。

這個世界上最大的寬體客機是空客挑戰波音的重磅武器。對於空客A380與波音747的詳細對比網上有無數的數據分析,不過多贅述,總結來說,空客A380贏了,無論是在載客量還在航行里程距離上都是贏了。但是這個贏得加上雙引號,確實,空客A380贏了波音747,但卻輸給了這個時代。

我們舉一個例子就能很明顯的看清楚為什麼空客A380輸了。在近兩年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的緊張時期,中國作為疫情防控最好的國家,許多國家都爭相來到中國購買醫療物資,但是德國在多次來中運輸物資時使用的飛機都是伊爾-76運輸機或者安-255運輸機,這些運輸機都是前蘇聯的產物,德國從烏克蘭租用而來。那為什麼不租用歐盟的A380呢?雖然A380不是運輸機,但勝在空間更大,並且也是最先進的飛機,搞不好價格上也會優惠很多。根本原因就是A380它不實用,首先,油耗非常高,比普通的雙發寬體機高出一倍有餘,其次硬體要求高,全世界也只有少數的門戶級機場才有足夠長的跑道和適合的廊橋。對於運送貨物來說並不實用。

這個舉例雖然片面,但是十分具體。將A380的缺點暴露的一覽無餘,將A380用於商業上,油耗高,入座率低,使用限制多,還有價格貴。可以說,A380哪都好,就是不好用,一個要投放市場的商業飛機忌諱的問題,它全占了,哪怕它再好,再完美,不能產生有效利益,也不會有人買單。還記得剛剛講的伏筆嗎?空客想推出自己的超大型飛機,很大程度上是想著超過波音747,完成自己的挑戰,空客太盲目了,認為只要比波音747好便是勝利,但不順應市場發展趨勢的東西,再好也只是個玩具。空客A830的失敗是必然的,也是四發寬體客機時代的落幕。

空客A380與時代的揮手告別,也給中國航天領域的發展帶來了啟示,中國的客機製造一直再追趕西方,不閉門造車當然是好的,但也不能一味的追求載客量,追求航行里程。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口吃成個胖子,飯要一口一口的吃,路要一步一步的走,目前世界上最暢銷的客機還是像波音737那樣的窄體噴氣客機,自問世到現在已經生產了超過10030架,並仍有超過4673架的訂單等待交付。目前,窄體噴氣客機還是主流,並且有著更加成熟的市場,這為中國C919客機的發展指明了道路。(家楓)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