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公司觀察」海底撈巨虧背後的火鍋產業變局:「打反差」的頭部之戰

證券時報e公司 發佈 2022-02-23T18:48:57+00:00

海底撈去年高達38到45億元的虧損規模,正持續在餐飲產業圈加速滌盪。表面來看,作為海底撈上市以來首次年度虧損,公司遭遇了業績滑鐵盧;從更深層次考量,則折射出此前綿亘在火鍋產業多年的「一超多強」正在向「多強共進」演進。

海底撈去年高達38到45億元的虧損規模,正持續在餐飲產業圈加速滌盪。表面來看,作為海底撈上市以來首次年度虧損,公司遭遇了業績滑鐵盧;從更深層次考量,則折射出此前綿亘在火鍋產業多年的「一超多強」正在向「多強共進」演進。

近些年來,隨著包括巴奴、七欣天等在內的一眾火鍋新勢力快速崛起,火鍋業的市場生態正在快速改變。這種改變有些類似於傳統汽車巨頭遭遇「造車新勢力」圍堵的新舊之爭,頭部企業通過「打反差」的戰法,開啟「神仙打架」的新模式,這也導致這個八千億級別的火鍋市場賽道,必將面對新一輪的滌盪和重構。

從目前跡象來看,這種重構已經暗流涌動。表徵之一就是,就在海底撈遭遇業績滑坡的同時,火鍋產業內玩家資本運作和產業運營迭出。

資本運作方面,以巴奴、周師兄為代表,相繼拿下億元級別的大額融資,加速向全國市場擴張。海鮮火鍋品牌七欣天,也傳出衝刺上市的消息,這意味著海底撈將在資本層面將面臨更多維度的競爭。

企業運營方面,「打反差」則成為重要特色。從去年開始,火鍋業龍頭上演這廂閉店、那廂擴張的互博大戲。其中呷哺呷哺宣布關閉200家門店、海底撈也跟隨作出斷臂止血式決定,宣布將在全國關停300家門店。這與此前海底撈的擴張標籤形成鮮明對比。在過去幾年中,海底撈將旗幟插遍大江南北,憑藉多年品牌影響力,初始階段勢如破竹、開城不斷,但隨著餘量市場被擠壓、各路火鍋玩家瘋狂湧入以及疫情動態反覆,海底撈最終遭遇市場反噬。

從目前主要火鍋玩家,尤其是新勢力的運作情況來看,擴張依然是戰略關鍵詞之一。今年1月,海鮮火鍋品牌七欣天披露了IPO招股書,擬登陸港交所募資約2億美元。招股書顯示,公司在2022-2024年,七欣天預計新增門店300家,從華東地區擴張至華南、華中和華北地區。而近些年崛起的最愛跟海底撈「叫板」的玩家巴奴也著力全國性布局,並加速一線大城市開店。

不過,在海底撈被迫收縮戰線的教訓下,新晉玩家的擴張之路已經變得平緩而穩健。以巴奴為例,公司最新獲得5億元融資,公司相關負責人對此回應,將不搞快速擴張,而是要著力做好產品可持續創新。這也體現出火鍋產業通往高質量發展的自覺性在增加。

「打反差」的基礎來自於資金的投票。2020年和2021年間,巴奴先後拿下番茄資本和CPE源峰資本等數億元融資,這為擴張式發展提供了彈藥。但對於擴張模式的品牌來說,最大的挑戰已經不是如何增收,而是是否擁有在更大體量下進行運營的能力。如何做到在產品質量與開店節奏的適配,也將成為新勢力面臨的新課題。

差異化的開關店節奏只是火鍋市場「打反差」的維度之一。實際上,即便有八萬億的市場規模,但是門檻相對較低,市場競爭激烈,不少品牌從誕生之初就必然印刻著差異化基因。以巴奴為例,公司一方面找尋到爆款單品毛肚作為切入點,另一方面也樹立起反對過度服務的大旗,強調「適度服務」以及「服務不過度,樣樣都講究」。從西安、南京等地的用餐火爆程度來看,這種差異化運營戰略已經得到市場初步檢驗。就其本質來看,這也表明諸多新晉玩家一方面把握住海底撈「船大難掉頭」的痛點,另一方面也瞄向了在新消費時代對年輕消費群體的吸引力。

值得注意的是,在火鍋頭部企業的「反差大戰」中,政策加持正在來襲。2月中旬,國家發改委等十四個部門聯合印發《關於促進服務業領域困難行業恢復發展的若干政策》,其中針對餐飲業提出7條紓困扶持措施,涉及企業防疫補貼、下調外賣平台服務費、緩繳保險費用、拓寬融資渠道等方面。這一政策一方面映射出餐飲行業面臨挑戰和困難,另一方面也給包括火鍋在內的所有餐飲行業發展注入強心劑。

數據顯示,在2021年前十月,我國餐飲企業一共註銷吊銷近80萬家規模。可以確定的是,在這場「打反差」的頭部之戰中,誰最能在回暖前夕,在市場中更能穩健的攻城略地,誰才能在白熱化的競爭中脫穎。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