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與烏克蘭為何刀兵相向?歷史上的俄羅斯與烏克蘭

老威觀史 發佈 2022-02-25T00:34:19+00:00

最近俄羅斯與烏克蘭爆發了激烈的衝突,就最近幾天來說,隨著態勢的不斷升級,俄烏之間也爆發了戰爭,那麼在歷史上來說,俄羅斯和烏克蘭是怎麼來的呢?

最近俄羅斯與烏克蘭爆發了激烈的衝突,就最近幾天來說,隨著態勢的不斷升級,俄烏之間也爆發了戰爭,那麼在歷史上來說,俄羅斯和烏克蘭是怎麼來的呢?俄羅斯與烏克蘭之間有著怎樣的恩怨情仇呢?下面我就來說一下這個話題。

要說道俄羅斯與烏克蘭的歷史,我們就要從最早居住在東歐平原上的東斯拉夫人說起了。

早期的東斯拉夫人一直都處在蠻荒狀態,分成了眾多的部落,部落與部落之間也常年打打殺殺,紛爭不斷。直到公元9世紀的時候,隨著諾曼人的到來,東斯拉夫人原有的局面才開始被打破。

諾曼人,其實就是處在北部的日耳曼人,Norman,從諾曼人的英文我們就能知道,諾曼人就是北方人的意思。在當時來說,諾曼人是個航海民族,中世紀時期的維京海盜,說的也是這些人,他們沿著歐洲的海岸到處展開了征服戰爭,曾經征服過法國北部、英格蘭這些地方,今天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從血緣上來說就是諾曼征服者威廉的後代。後來諾曼人又越過了直布羅陀海峽,征服了西西里、馬爾他等地。

而諾曼人的一支,也被稱為瓦良格人、羅斯人,他們來自斯堪地那維亞半島,就選擇了往東發展。我國第一艘航母遼寧號的前身瓦良格號的名稱,也由此而來。

羅斯人從波羅的海進入到了涅瓦河,然後順著河流南下,進入到了第聶伯河,來到基輔,接著繼續順流而下,到了黑海,直到拜占庭。

而這條道路,在當時就被稱為瓦希之路,瓦指的是瓦良格,希指的是希臘,瓦希之路就被羅斯人經營成了一條商道。後來隨著阿拉伯人的崛起,地中海航道被截斷,而歐洲基督教勢力與阿拉伯人又不對付,所以很多歐洲商人就走了瓦希之路。瓦希之路在一段時間裡就成了一條非常重要的商道。

由於外來的諾曼人很少,所以他們也只能沿著河岸零星地建立了許多城市,並與當地的東斯拉夫人融合。

羅斯人於公元862年到了諾夫哥羅德,880年到了基輔,而羅斯人的首領留里克三兄弟也是在這一時期建立留里克王朝,定都基輔,因此留里克王朝也被稱為基輔羅斯。

而留里克王朝的建立,就一般被認為是俄羅斯的起源。

留里克王朝一直延續到了16世紀,最後滅亡是因為末代沙皇沒有兒子,就找了個近親羅曼諾夫家族接替了皇位,所以留里克王朝從法統上來說是沒有中斷的,直到1917年的二月革命結束,延續了1000多年。

此後基輔羅斯就成了東斯拉夫人的中心,這個局面維持了300多年,直到蒙古人第二次西征的時候,才打破了這個局面。

蒙古人在第二次西征的時候,就摧毀了東歐平原上幾乎所有的國家,並建立了金帳汗國,此後莫斯科就開始興起了。

莫斯科能夠興起,主要是仰仗了蒙古人,莫斯科原本是個荒涼而偏僻的地方,但蒙古人在征服了羅斯這片土地後,由於蒙古的人口不多,也無力統治這片廣大的區域,就扶持莫斯科做了他們的代理人。

對於蒙古人來說,莫斯科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負責對羅斯所有公國徵稅,拿著這些稅收來養活蒙古人,是蒙古征服者的一個管家。

在金帳汗國早期的時候,蒙古人實力強大,莫斯科也在蒙古人的支持下,經常四處打仗,如果打不過就找蒙古人幫忙,蒙古人也會出兵幫他們打仗。於是在蒙古人的扶持下,莫斯科公國就逐漸強大了起來。

在蒙古人哪裡,莫斯科學會了八思哈制度,也就是戶籍制度,在摸清了戶籍的情況下,他們又從蒙古人哪裡學會了各種徵稅制度,通過徵稅來維持了國家的運轉。

而在徵稅制度產生以前,羅斯這片土地是沒有徵稅制度的,基輔羅斯主要從各民族搜刮土特產,再將其賣到拜占庭賺取商業利潤,以此維持國家的運轉。

而莫斯科公國,後來就發展成了今天的俄羅斯。到了15世紀,當金帳汗國衰落了以後,俄羅斯就逐步強大了起來,不過與俄羅斯同時強大起來的,還有諾夫哥羅德。

從文化上來說,俄羅斯與諾夫哥羅德完全不同,俄羅斯受蒙古人的影響非常大,他們從蒙古人那裡繼承了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權制度,也從蒙古人哪裡學會了建立一個高度統一的軍事帝國制度,受蒙古人的影響非常深。

比如在彼得大帝以前,俄羅斯的沙皇和貴族的服飾,都明顯地帶有蒙古人的色彩,尤其是他們頭上戴的氈帽。

而諾夫哥羅德則是個商業共和國,不僅商業發達,而且還跟波羅的海的中世紀商業城邦聯繫密切,尤其是漢薩同盟,彼此間往來較多。

在諾夫哥羅德,商人的勢力很大,掌權的不是國王,而是謂徹,謂徹是該國的最高權力機構,相當於議會

在蒙古人入侵的時候,諾夫哥羅德成功地避開了蒙古人的破壞,所以當蒙古勢力衰落以後,借著蒙古人崛起的俄羅斯和避開了蒙古人破壞的諾夫哥羅德,就同時強大了起來。

於是在很長一段時期里,諾夫哥羅德就成了俄羅斯最為主要的對手,直到1487年,俄羅斯最終擊敗併吞並了諾夫哥羅德。

那麼今天的烏克蘭是怎麼來的呢?其實今天的烏克蘭與哥薩克就有著很大的關係。

對於哥薩克,我們一般的印象就是一群騎著馬,打仗特別厲害的人,很多人認為哥薩克是個民族,但實際上哥薩克中既有烏克蘭人,也有俄羅斯人和波蘭人,而且哥薩克的語言也不同,說俄語、烏克蘭語、波蘭語的都有,所以哥薩克並不是一個民族或族群。

實際上哥薩克一詞出自突厥語,意為「自由自在的人」或「勇敢的人。哥薩克實際上指的是一種生存狀態,而以這種生存狀態生活的人就是哥薩克。那麼哥薩克是怎麼來的呢?

當俄羅斯在15世紀逐漸進入中央集權時代以後,農奴被管控得越來越厲害,他們不是被沙皇管控就是被農場主管控,由於管控得過於嚴酷,很多人不願受這種管控,就跑了出來,過起了流量的生活。

當然,流浪的生活也並不好過,所以哥薩克中就有不少打家劫舍的,比如俄國著名畫家蘇里科夫的名畫斯捷潘拉辛,其中的斯捷潘拉辛就是個典型的哥薩克形象。

由於先前蒙古人的屠殺,所以在15世紀的時候烏克蘭這塊地上的人口就非常少,於是烏克蘭就成了哥薩克的主要盲流方向。哥薩克在來到烏克蘭後,與當地的人逐漸融合,形成了部落組織和共同體,而這些人就成了今天烏克蘭人的祖先。所以我們不能說哥薩克就是烏克蘭人,但今天烏克蘭人的主體其實就是哥薩克。

一部分哥薩克就在今天第聶伯河的中游建立了扎波羅熱營地。而這個扎波羅熱的哥薩克人就被看做是烏克蘭歷史的開端,扎波羅熱哥薩克也就成了最早的烏克蘭人。

哥薩克人實行的是蓋特曼制,蓋特曼就是哥薩克的首領,這個制度拿到今天來說對烏克蘭的影響也很大。

簡單來說,蓋特曼制是一種民選首領的制度,哥薩克的首領並不世襲。但是在民選首領的同時,他們也強調整體一致性,強調部落要一致行動,不強調個性,如果出現少數派,那麼多數派就會施加壓力,將少數派變得跟多數派一樣。

這樣的文化,與俄羅斯高度的集權體系,就顯得格格不入了,再加上哥薩克本身就是不滿俄羅斯,從俄羅斯哪裡逃出來的,所以就那些哥薩克的首領來說,有親土耳其的,有親波蘭的,雖然也有少數親俄羅斯的,但多數都是反對俄羅斯的。

就在烏克蘭逐漸形成的時候,烏克蘭西邊又同時出現了兩個強大的國家,波蘭和立陶宛,這兩個國家在15世紀的時候合併成了波蘭-立陶宛王國。同時南邊的突厥人也逐步強大了起來,建立了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再加上東邊的俄羅斯,烏克蘭就長期活在了三大勢力的夾縫當中。

而就烏克蘭人來說,他們無論對俄羅斯人、波蘭人、立陶宛人還是土耳其人都是抗爭的態度。

由於弱小,所以他們的抗衡也很弱,為了生存,就要依靠一個大國去對抗另一個大國,生活在烏克蘭的哥薩克要麼依靠波蘭對付俄羅斯、要麼依靠土耳其對抗俄羅斯,要麼依靠波蘭對抗土耳其,當然,哥薩克人中也有傾向於俄羅斯的,但大多數的哥薩克人對俄羅斯採取的是對抗的態度。

1647年,當時屬於波屬烏克蘭的一個哥薩克首領赫梅爾尼茨基為了對抗波蘭,就與俄羅斯結成了盟,簽訂了佩列亞斯拉夫爾條約,並打敗了波蘭軍隊,而在1654年佩列亞斯拉夫爾條約簽訂的那一年,就一般被認為是俄烏合併的一年。

赫梅爾尼茨基死後,後來的蓋特曼基本都是反俄的,他們要麼聯合波蘭立陶宛,要麼聯合土耳其來對抗俄國。

不過到了17世紀,隨著俄羅斯的逐步強大和波蘭、土耳其的逐漸衰落,烏克蘭就失去了靠山。18世紀,俄羅斯與普魯士、奧地利瓜分了波蘭,又在後來的多次俄土戰爭中擊敗了土耳其,烏克蘭就最終被俄羅斯所吞併。

直到1917年,俄羅斯帝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土崩瓦解,十月革命後,出現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蘇俄,蘇俄在經過了三年多的內戰後,到了1922年12月,烏克蘭就成了蘇聯的一個加盟共和國。

1954年,為紀念佩列亞斯拉夫爾條約簽訂300周年,當時的蘇聯領導人赫魯雪夫就將克里米亞劃給了烏克蘭。因此就有人認為,赫魯雪夫是烏克蘭人,但實際上,赫魯雪夫是俄羅斯人,不過他曾在烏克蘭擔任過領導人,對烏克蘭就有好感。執政以後也採取了不少優惠烏克蘭的政策,把克里米亞劃給烏克蘭也是其中的一項政策。

不過將克里米亞劃給烏克蘭,也就為後來俄烏矛盾埋下了伏筆,造成了2014年的克里米亞危機。

二戰以後,烏克蘭就成了蘇聯重要的工業基地,而隨著大量俄羅斯人來到烏東地區,這也加劇了烏克蘭的民族矛盾。就今天來說,烏克蘭雖然有130多個民族,但最為主要的也是烏克蘭族和俄羅斯族。烏克蘭族占了烏克蘭總人口的77.8%,而俄羅斯族則占了17.3%,烏克蘭與俄羅斯兩大民族,是烏克蘭最為主要的部分。

到了1991年,蘇聯解體了以後,俄羅斯和烏克蘭從原先的蘇聯分了出來,成了兩個國家。

蘇聯解體後,烏克蘭一直致力於加入北約和歐盟,而隨著北約和歐盟的逐步東擴,烏克蘭也就成了俄羅斯與歐盟、美國所爭奪的焦點。

烏克蘭對於俄羅斯來說,一旦失去了烏克蘭這個屏障,那將會直接面對歐盟和美國,所以俄羅斯也就不會允許烏克蘭倒向北約和歐盟。

一個想加入北約和歐盟,一個不想對方加入北約和歐盟,這也就導致了俄羅斯與烏克蘭之間矛盾的逐步激化,以至於到了今天,最終刀兵相向。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