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V、Tiffany御用空間設計師新作亮相,Yabu Pushelberg:我們不做「趕時間的設計」

福布斯 發佈 2022-02-26T06:04:24+00:00

2021年的設計界,最出圈的事件,無疑是那棟位於熱鬧的右岸與文藝的左岸的交界處、地處羅浮宮與巴黎聖母院之間的那座歷經百年的地標性建築,重新煥然新生。

2021年的設計界,最出圈的事件,無疑是那棟位於熱鬧的右岸與文藝的左岸的交界處、地處羅浮宮與巴黎聖母院之間的那座歷經百年的地標性建築,重新煥然新生。LVMH 集團總裁Bernard Arnault賭了一把,邀請Yabu Pushelberg和SANAA等設計師一起,耗時20年,斥資7.5億歐元,喚醒這座巴黎百年傳奇百貨La Samaritaine,一時間引起全球轟動。

由LVMH集團斥資打造的La Samaritaine

La Samaritaine 與巴黎多個著名旅遊勝地相鄰,其裝飾藝術設計的裝修讓這裡成為了巴黎的新地標性建築。2001 年,LVMH 收購了 La Samaritaine 的多數股權,並於 2010 年將其全數收購。2005 年由於消防安全問題,LVMH 對 La Samaritaine 停業整修。

此次翻新,Yabu Pushelberg受邀負責La Samaritaine的室內設計,在接下設計工作時,兩位設計師不禁反問道:「這裡曾經是巴黎人的一家大型、輝煌的雜貨店,那麼,為什麼不讓當地人與之產生共鳴呢?」於是,受到 Edmund White 撰寫的《巴黎遊蕩者》一書的啟發,Yabu Pushelberg 想在讓人獲得親密友好的購物體驗之外,獲得一種「巴黎漫步」的羅曼蒂克。

Yabu Pushelberg

George Yabu和Glenn Pushelberg,是目前國際上赫赫有名的兩位設計界大師。他們,被譽為世界設計界的「教父」;他們的作品,被設計師爭相學習模仿。獨特,是Yabu Pushelberg的專屬靈魂。在Yabu Pushelberg的作品中,情感、希冀、期望、生活、藝術似乎都在強烈地跳動著。與其說雅布的設計創造美,不如說他們的設計驅動了審美。

1980年,Yabu Pushelberg設計師事務所正式成立,打造了倫敦艾迪遜酒店(The London EDITION)、法國巴黎春天百貨(Printemps Paris)、紐約四季酒店(Four Seasons Hotel New York)、路易威登香港旗艦店(Louis Vuitton Hong Kong)等設計精品項目。

近日,在英國倫敦梅菲爾(Mayfair)的格羅夫納廣場,你可以欣賞到Yabu Pushelberg的全新設計力作,近距離感受兩位設計巨人獨具匠心的空間藝術。

1938年,格羅夫納廣場一號、二號、三號合成為一座華麗的建築,成為美國駐英國大使館及大使府邸。在格羅夫納廣場一號的打造過程中,Yabu Pushelberg從高雅豪宅提煉設計理念,通過尺寸、比例和細節,將這座奢華宅邸如歷史畫卷般徐徐呈現於世人面前,「我們想創造一個沒有矯揉造作的珍稀世界,賦予這座歷史感的建築以一個個具有節奏韻律的獨立空間。房間之間巧妙的隱蔽性視線不僅創造了貫穿住宅的行徑,也將個人的生活小插曲自然地融入進一幅溫馨的藝術作品之中。」

而格羅夫納廣場一號的設計靈感,則源自於其背後的歷史意義和建築的恢宏原貌。正如他們曾說的:「回溯歷史背景會讓我們所做的設計更有共鳴,項目本身會有更大的分量。」原使館的標誌性橢圓元素也被保留了下來,並融入住宅長廊中,成為建築通道,延續建築的歷史意義。此外,Yabu Pushelberg還保留了最初復刻的房間——橢圓形辦公室,由此可以讓這棟作為前美國駐英國大使館的建築得以在重構中凸顯舉足輕重的歷史地位。在設計上,兩人通過宏偉、永恆的室內細節設計和正式的平面布局設計,進一步將新喬治亞建築特徵延伸到室內,並由經典的內部細節和莊重的平面布局導出層層疊疊的房間。

對於兩位設計師而言,每一次作品的設計,都是一次全新的出發。在Yabu Pushelberg以往的設計項目,其中,享譽全球的建築不勝枚舉。紐約的星級酒店、香港的餐廳、倫敦的私宅……習慣穿梭於不同城市的George Yabu和Glenn Pushelberg,憑一支筆和飽含靈感的圖紙,帶人們去嚮往的地方旅行、生活。Glenn Pushelberg透露,每一個接手的項目,都堅持創造情感共鳴空間的承諾,因為這是一個空間與大眾之間唯一真誠的聯繫方式,也能以此與人們產生連結和情感共鳴。

在Yabu Pushelberg的世界裡,設計是件浪漫的事,你絕對看不到任何的複製粘貼,他們曾說自己擅長創造獨特、討厭重複的設計,正如George Yabu所說,「沒有兩個項目是完全相同的。它們可能擁有同樣的願望或者風格,但是每一個和我們產生連接的經歷,都必須闡述明確的觀點。」 因此,他們所設計的作品或空間,都可以稱得上是「全世界獨一無二的存在」。

「好奇心一直是我們設計的驅動力。」熱愛新鮮感的George和Glenn用40年抵達自己設計的初衷——生活在令人嚮往的目的地、被值得留戀的環境和充滿關懷的物件所包圍。George與Glenn的作品或許也有脈絡可循,他們欣賞流動和變化,卻始終堅守設計中對人的情感關注,空間線條的勾勒、材料的選擇、藝術品的安排,無不與自然環境、地域文化相連。

相較於建築設計師這個身份,某些時候,他們更像是電影導演,用設計勾勒框架,但不預設「情節」。他們喜歡以一個「客人扮演主角的故事」開始,以敘事為基礎的設計方法,讓人們能夠接觸經歷中的每一個元素,每一個設計的元素都通過人們的體驗緩緩展開。「由此,我們能夠創造出一個富有巧思、充滿活力的場所,與人產生情感共鳴,給人的思想和心靈留下深刻的印象。」George Yabu補充道。

深圳柏悅酒店

「設計沒有辦法偽造。」George Yabu始終在強調,「它可以是好的、差的,或者是就差一點點,而區別通常在於這個項目是否是『用心(intention)』建造的。為了引起真實的共鳴且超越時空的限制,你必須設計一個能容納靈魂的項目。設計的目的就在於分享,幫助個人與其周圍的環境一起成長。如果一個項目可以與某人進行個人層面的對話,那麼它就能以最純粹的設計形式來體現設計的精妙之處。對我們的星球來說,這也是最可持續及合乎道德的選擇。」

這種生活態度也體現在他們過往的作品裡,「我們不做『趕時間的設計』,而是一步一個腳印、一磚一石地紮實積累。」George Yabu說道。

投資26億,歷時7年打造的倫敦Londoner酒店

對於細節的把控,兩位設計師可謂十分精準,因為在他們看來,最小的細節可以提升體驗,也可以破壞體驗。「我們曾經為一家豪華珠寶店做設計,通常珠寶店採用不同色溫的光照來提升珠寶展示效果。燈光聚焦之下寶石們登上了最精彩的舞台,大多數設計師不會考慮到當顧客把寶石拿出展示區時時,就瞬間失去了照明帶來的光彩。」而這,也啟發著他們思考空間設計的更多細節。

隨著時代的變化,人們對於「奢華」的定位,對於豪華酒店設計的需求都發生了巨大改變。Glenn Pushelberg認為,在疫情期間,人們的價值觀已被重塑,「無論是從設計美學還是項目本身出發,都會重新回歸至簡約。」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