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風創新時尚旅遊

人民網 發佈 2022-02-25T02:39:31+00:00

當國潮遇到旅遊,新場景、新體驗、新文創精彩綻放。中華傳統文化的溫度和張力,帶來了中國旅遊創新的源泉和動力,旅遊業不斷探索國潮「新玩法」。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自貢燈會上的「精衛女神」彩燈。 陳婷婷攝

遊客身著漢服手持魚燈行走在安徽黃山歙縣汪滿田村。 王 初攝(人民圖片)

當國潮遇到旅遊,新場景、新體驗、新文創精彩綻放。中華傳統文化的溫度和張力,帶來了中國旅遊創新的源泉和動力,旅遊業不斷探索國潮「新玩法」。融中國風和創意感於一體的國潮之旅,正在擦亮中國旅遊振興的品牌。

著古裝尋古意

前不久,虎年第一場瑞雪飄落京城,故宮六百年的紅牆黃瓦與晶瑩潔白的雪花營造出如詩如畫般的美景。遊客紛紛身著古裝,裝扮成才子佳人、公主王子,雪中徐行,仿佛穿越一般。

飄雪之日就是出遊之時,北京的故宮、頤和園、天壇、北海和景山等景點的門票早早預訂一空,許多遊客盛裝古典,在名勝古蹟中賞雪吟詩拍照。「我時常約上好友『進宮』拍照,穿漢服、旗裝在故宮留下最美的身影。晴空萬里、淫雨霏霏、雪花漫天……不同場景能拍出獨特的意境。」北京姑娘雨涵稱自己是一名忠實的「故宮粉」。

春季賞花游已拉開序幕,著古裝尋古意成為亮點。近日,在武漢東湖梅園,不少市民遊客身穿古裝化身古人,踏香覓春,美麗典雅。除了漢服巡遊,梅園還推出投壺、拔河、捶丸等一系列古代運動體驗,好一幅古人春遊的圖景。

著古裝出遊折射出人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喜愛。披羅衣之璀璨兮,珥瑤碧之華琚,這是很多女人心中的夢想。近年來,不少景區紛紛推出穿漢服免費入園、免費穿漢服遊覽等活動,尤其吸引了眾多女性遊客。

途牛旅遊網旅拍負責人萬靜鈺告訴記者:「近兩年國潮風吹熱了旅拍產品。國潮旅拍產品的搜索量和預訂量逐年上升。經典出遊線路中不斷增加漢服、民族服裝等旅拍服務。桂林線路中的苗族服飾旅拍受到各年齡層遊客的認可。在雲南麗江束河古鎮,穿著少數民族傳統服飾拍新婚寫真,深受人們喜愛。很多女性遊客穿著華麗的明清服飾,搭配精緻妝容,體驗沉浸式故宮一日游。」

文博游品文化

故宮開年大展「何以中國」,正在文華殿舉行。良渚玉琮、青銅何尊、長信宮燈……全國30家博物館精選出來的130餘件文物精彩亮相,吸引了眾多觀眾前來一睹國寶風采。

三星堆出土的青銅大面具亮相虎年春晚,展示了三星堆青銅文明的獨特魅力和古老中華文明的絢麗多彩,也引發了人們對文博旅遊的熱情。據悉,春節假期,三星堆博物館接待遊客83707人次,文創銷售收入同比增長339.01%。元宵節期間,回到四川廣漢三星堆博物館的青銅大面具與公眾正式見面。

以文博為代表的中華傳統文化受到大眾喜愛。博物館游是市民遊客休閒生活中的文化大餐,成為本地游和微度假的首選。新春期間,國家博物館、上海博物館、揚州博物館等眾多博物館推出虎年相關的主題展覽,受遊客歡迎。逛博物館已成為人們美好生活的一部分。「十三五」期間,全國博物館數量增至5788家,博物館年度參觀人數增至12億人次,未成年人觀眾數量每年達2.9億人次。

深入了解、互動體驗成為遊客的新需求。元宵節期間,三星堆博物館舉行古蜀國祭祀祈福特別體驗活動,遊客參與其中,感受古蜀文化魅力。在甘肅張掖博物館,孩子們度過了難忘的元宵節,通過微短劇、猜燈謎、品中國茶文化、器樂展示等豐富的習俗體驗活動,直觀感受傳統文化。

途牛旅遊網西北線路負責人張杰介紹:「在西安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國潮款兵馬俑雪糕成為遊客必打卡項目,遊客還可在陶俑工坊親手製作迷你陶俑,製作獨一無二的文創紀念品。遊客參觀完西安小雁塔後,還可在小雁塔燕園體驗傳統瓦當拓片技藝,豐富的體驗課讓人們深刻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藝術之美。」

盲盒是潮玩中最具代表性產品之一。多家博物館依託歷史文化資源,打造出一個個備受追捧的「爆款」盲盒,如故宮推出的故宮祥瑞系列盲盒、河南博物館推出的考古盲盒、敦煌研究院推出的「天龍八部」盲盒等,獲得眾多年輕遊客喜愛。

新場景新創意

當國潮遇到旅遊和科技,更是創意繽紛。夜幕降臨,一座懸浮於半空的宮殿華燈閃耀,流光溢彩,遊客穿行其間,如在夢中。四川自貢燈會久負盛名,已有近千年的歷史,擁有「天下第一燈」的美譽。自貢中華彩燈大世界景區門票及相關產品主要預訂平台驢媽媽旅遊網負責人介紹:「春節期間,自貢中華彩燈大世界成為各大旅遊平台上最熱門的景區之一。作為融合傳統國風文化的沉浸交互式數字型景區,它不斷創新沉浸式場景,帶領遊客領略一場「五嶽歸來不看山、自貢歸來不看燈」的極致彩燈夜遊盛宴。尤其是出自《山海經》的「精衛女神」,融創意和科技於一體,為遊客帶來「彩燈+文化+科技」的全新體驗。

近年來,年輕一代的文化自信日漸強大,國潮也影響著他們的旅遊休閒選擇。馬蜂窩旅遊發布的《旅遊新國潮》報告指出,「95後」是旅遊新國潮的引領者,相比於簡單的拍照打卡,他們更熱衷於對中國文化進行沉浸式的體驗。馬蜂窩推出的將傳統年畫與潮流藝術絲網印刷相結合的「虎年限定新年畫」活動,同城俱樂部組織的「敦煌壁畫岩彩製作」活動均受到年輕用戶歡迎。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越來越多的年輕遊客熱衷於在旅途中探索和體驗非遺,旅遊體驗也成為非遺傳播和傳承的重要方式。近日,同程旅行與中國國家地理·中華遺產共同打造的非遺旅遊專題活動「2022尋跡中華」上線,旨在讓更多年輕人了解非遺背後的文化內涵。活動通過線上視頻、直播等形式分享非遺旅遊體驗,並將實地走進安徽銅陵、山東聊城、山西五台山等地,探索當地「非遺+旅遊」的融合發展。同程旅行相關負責人介紹,去年該平台非遺旅遊關注度同比上漲46%,未來將更多聚焦年輕遊客需求,融合科技和創新的力量,傳承和發揚中國非遺文化。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