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簡單的統計解析《花田喜事》母夜叉的投資策略與古代算命佬邏輯

李豐毅 發佈 2022-02-26T21:24:56+00:00

香港電影《花田喜事》有一個被魔改的段子經常被轉來轉去——有一小姐,遇到一個上京趕考的窮書生避雨,發現其很有才華後,掏出一些銀兩,並以身相許,次日小姐垂淚送書生:「君若高中莫負妾身。」書生發誓後走了。小姐讓丫環把書生的名字紀錄在冊,丫頭說:「這已經是第五十個書生了!

香港電影《花田喜事》有一個被魔改的段子經常被轉來轉去——


有一小姐,遇到一個上京趕考的窮書生避雨,發現其很有才華後,掏出一些銀兩,並以身相許,次日小姐垂淚送書生:「君若高中莫負妾身。」書生發誓後走了。小姐讓丫環把書生的名字紀錄在冊,丫頭說:「這已經是第五十個書生了!」小姐說:「沒辦法,總有一個會真的考上的。」

----2016最佳小說《風投》



這個段子後續還有幾個,如《融資》、《跟投》、《泡沫》等,但還是不能顯示原劇情關於投資的精髓——投資不是胡來,而是篩選及風險控制


原劇情是母夜叉救下落難的林嘉聲並資助八兩金助其上京赴考,然後威逼林嘉聲在名錄上簽字畫押。林嘉聲一看名錄上已經寫滿名字了。

母夜叉說道:我一年之中總會遇到三五十個像你這種落難書生,這叫漁翁撒網,分散投資,狀元夫人我是做定了。

為保證林嘉聲是的確是上京赴考,母夜叉親自送其坐計程馬入城考試,並且從熟練程度來猜測,計程馬司機恐怕也是供應鏈中的一環,會將林嘉聲送到指定的客棧備考,總之就是安排得妥妥噹噹,讓林嘉聲插翅難逃。


這個劇情在我經常拿來和朋友、客戶分享,去年也常用來解析老虎環球基金打旋風的投資策略。


母夜叉的投資雖然在漁翁撒網,但這是篩選過後的撒網。


《花田喜事》的背景是北宋,開封府附近。而母夜叉的活動範圍、勢力範圍就是開封府附近的一條進京的必經之路,很大一部分上京赴考的書生最後的一段路。從出發地到京城,一路上踩狼虎豹、雨露風霜都已經淘汰大部分考生,這些考生金錢、本事、毅力、運氣等缺一不可。

若守在其他地方,效果肯定大幅降低。這也是為何輪次越低成功率越低的原因。所以老虎基金投的都不是天使輪、A輪,而是經過資本市場其他同行檢驗過的創業項目;


為了增強投資效果,母夜叉二話不說是八兩金資助,這是巨資,同樣老虎基金也是對被投項目也會提高估值、大筆投資,增加被投項目的成功率。


為保證自身利益,母夜叉要求林嘉聲簽字畫押,同樣風險投資也會通過法律文件保障自身利益。


為了保障自己的書生可以金榜題名,母夜叉會安排後計程馬、甚至餐飲住宿續服務,既是為了保障自身的利益更是為了杜絕被投對象融資跑路。這也是老虎等基金的常規操作,聯合其他資本、幫助被投企業儘快上市變現。


母夜叉的一系列操作,雖然不一定能保證成為狀元夫人,但成為進士夫人卻是大概率事件。母夜叉若生在當世,必定是投資高手。搞笑賀歲片也是透露著香港濃濃的商業氣息。



關於科舉考試,《雍正王朝》中也有一個故事,一名神秘算命佬在一個茶樓居然僅僅通過簡單「測字」算出雍正朝第一次恩科考試的包括劉墨林在內的前三甲。這個故事非常精彩,我在此就不展開,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觀看相關電視劇。


這個算命佬不管其出生背景如何,但從經濟學的角度分析,他或者他背後的茶樓老闆也是投資高手,算命佬成了這個茶樓的配套之一。


首先,這個算命佬工作的地方是一個全國考生落腳的茶樓。千里迢迢至此落腳的大概率是人中豪傑才。若在地方或鄉間,這個先生猜中的成功率是會相當低的。在這個茶樓,這個算命佬只要勤快一點,每一個考生都服務過了,遇到狀元也是大概率的。


其次,這算命佬大概率是茶樓的配套服務或合作夥伴。不管這個算命佬有沒有本事,但他的「鼓勵」必定能提高考生的信心,若在此居住的考生金榜題名,茶樓必然收益;只需命中一次,此類故事越必定流程廣泛,因為人們都有獵奇的的心理,最終會帶動茶樓的收入。


這個算命佬或他背後的老闆,和母夜叉的投資水平可以一較高下。


至於這位算命佬有沒有能力算出考中的考生呢?我個人是傾向於相信他是有能力甄別出能夠走得更遠的考生(們),但並不能如故事中直接斷考生次序、三甲名次。


因為金口直斷的往往是民間傳說(現在的都市故事),而非現實。




關於算命佬和科舉的故事,還有一個。


在清朝初年,有三位秀才寒窗苦讀多年,相約一起結伴赴京趕考。走到半路上的時候,他們偶然遇到了一位算命佬擺攤。於是三人就湊了上去,好不容易輪到了三人,其中一位秀才就問算命佬:「請問先生,我們三人這次考試結果到底如何?」


算命佬忖思片刻便閉上了眼,嘴裡開始念念有詞,手指也掐來掐去。不多時,他忽然睜開雙眼,沖三位秀才伸出了一根手指頭。


三位秀才看了又看,還是不明白這一隻手指頭的意思,於是就就請求算命先生給拆解一番。但算命先生卻搖了搖頭,故作神秘地對他們說:「現在是天機不可泄露,等出了結果你們自會明了。」


結果一個考上了,另外兩個都考不上。很多人就說這個算命佬厲害。


這個算命佬在這裡其實是在耍小聰明,如果三人都沒考中,就說『一同落榜』;如果有兩人考中,那就是『一人落榜』;如果三人都考上了,那就是『一同考中』!無論最後結果是什麼樣子,算命先生都能圓了自己的說法。


當然,這個故弄玄虛的段子,肯定是考不上的讀書人編造出來埋汰算命佬或者算命這個行業。




我們現代人往往將科舉考試等同於高考,但有著本質的區別。古代的科舉,看似是普通人的故事,但實際上都是「有錢人」的故事——畢竟能讀書、上京考試的往往都不是最底層的農民,大部分佃農連吃飯都是問題,更別說讀書了。


科舉自隋唐一路發展,但那是考中的大部分還是原來世家子弟,因為買書、讀書、寫字、請教師、上京考試、都要很多錢和很多時間,中層都沒有機會;


宋代商業經濟更加發達、印刷術廣泛應用後,書價降低了,讀書才慢慢由中高層往下普及,但科舉考試沒有。因為沒有規定考試的範圍,自然就是越有錢的人、藏書越多、讀書越多的人越占優。大部分讀書人生活都很苦,如范仲淹需要「斷齏畫粥」,但無論如何,如范仲淹等讀書人大概率也是脫產學習,而非半工讀。後世很多文人都會誇大了讀書他們的艱辛,但當時的生產力普遍就是如此。


明代朱元璋統一了考試方式並將內容限定在一個小範圍內,即考八股文,才最終讓底層有上升的機會。


清代的教育水平較明代是有比較大的下降,即毛入學更低,讀書的門檻又變得更高了,考中的已經沒有底層了。


從來出貴子的都不是寒門。以前不是,現在也不是。




以上三個故事,若將上京趕考的讀書人比作創業者,將金榜題名比作上市,他們成為獨角獸的概率是很高的。因為這些上京赴考之人已經有了基礎,已經跨過地方考試的門檻,也有了上京的資本,這就好比已經過了天使輪、A輪,雖然離上市還遠,但希望是有的。


若你是故事二、故事三中的算命佬,你只要學過概率論,根本不需要故弄玄虛、只要遵循大數定律,你開口中的成功率也是很高的。這種成功率肯定高於買彩票的1/47。押對了一個,後面的名聲就響了。




當然,算命佬也是有本事的。即使是簡單技巧。如所謂,醫卜星象,觀人於眉。


觀察人的眉眼真的能判斷人的前景。在古時候,經濟並不發達,不容易吃到肉,沒有足夠的蛋白質供應,大部分人的營養不良、眼神並不好;當然,除了肉食之外,提升眼神還有一個方法就是讀書。


目光呆滯、眼睛發黃肯定做事不利索,能做大事情的概率肯定就低;眼神好,要麼就是讀書人,要麼就是有錢人,好好說話其實很簡單。


這其實是一種選擇(篩選)的能力。




創業投資成功有兩種能力,一個是解決問題的能力,拼技能;一個是選擇的能力,重運氣。


解決問題的能力如下棋、讀書、寫作、編程等,是能力取向,努力即可。


至於運氣的問題可以問我。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