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LED虛擬攝影棚後,能否在上海誕生下一個《流浪地球》?

上觀新聞 發佈 2022-03-01T00:42:24+00:00

上海迎來全國乃至全球目前最領先的數字虛擬攝影棚。位於上海科技影都·長三角國際影視中心內的東1影棚LED虛擬屏目前搭建完畢,投入試運營,並在2月22日至2月28日對外展示。絡繹不絕的參觀人群,驚艷於影棚能夠實現「所見即所得」的拍攝效果,還可以為劇組節省高達95%的場景搭建成本。

上海迎來全國乃至全球目前最領先的數字虛擬攝影棚。位於上海科技影都·長三角國際影視中心內的東1影棚LED虛擬屏目前搭建完畢,投入試運營,並在2月22日至2月28日對外展示。絡繹不絕的參觀人群,驚艷於影棚能夠實現「所見即所得」的拍攝效果,還可以為劇組節省高達95%的場景搭建成本。

小小一塊屏,給創意人才帶來的是無限想像。好萊塢知名視效總監雅克·斯卓威斯來影棚參觀後說:「我迫不及待地想要下場去實驗了。」在項目負責人眼中,LED虛擬攝影棚不僅將為上海影視產業帶來巨大變革,背後也有對未來城市數位化轉型的思考。

一塊屏幕藏著一個小世界

「只要你覺得它是真的就可以了。」華策長三角國際影視中心運營公司總經理郗岳笑著說。他向記者演示了LED虛擬影棚搭建完成後拍攝的首個視頻:一名手持機關槍、身穿黑色制服的搜救隊員走入一個巨大的山洞裡,洞外的粗糲山石反射著刺眼的陽光,碧綠的灌木枝條隨風輕搖,他俯下身子,撿起地面的砂石細細探究。隨著鏡頭緩緩推移,他逐漸探尋到了岩洞盡頭,外面露出一艘巨大的輪船廢墟現場,似乎有人類生存的痕跡……

哪些場景是真實的搭景,哪些只存在於虛擬世界?記者直到走到攝影棚現場,靠近屏幕仔細觀察,才確信只有前景部分——演員腳踩、觸摸過的砂石,是真實存在的。這不得不令人感嘆影視劇「騙術」的進一步升級。而且,整個場景搭建只用了兩天時間,按照傳統搭景速度,做這樣龐大、逼真的山洞可能要十幾二十天。

前不久,小成本網劇《開端》成了開年首個爆款劇。在公交車上不斷「循環」的情節,同樣不是實景拍攝,而是將公交車置身於360度LED顯示屏中間,循環播放提前拍好的城市高清影像。這段幕後花絮放出後,被「騙」到的網友紛紛稱讚劇組創意,「說之前還不信,因為太逼真了。」

相比《開端》,LED虛擬製片技術更進一步。比如演示期間使用的山洞場景不是靜態的照片或是視頻,而是一個虛擬的小世界。演員可以像玩遊戲一樣走進山洞,隨著他步伐的推移,身後的場景、光線也在發生變化,晝夜晨昏、一年四季的光線變化都可以通過簡單調試完成。倘若要從山洞中轉場,進入雪山或是樹林,只需要十分鐘的切換時間。用業內人士的話來說——「快得恐怖。」

現場實拍時,監視器里的畫面堪稱「所拍即所得」,後期簡單調色就可達到成片的要求。LED屏技術支持、來自卻月數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的陳東城介紹,項目前期會根據劇本先做數字場景,拍攝時會有定位器追蹤攝影機位置信息,讓虛擬場景跟隨攝像機移動而發生變化,並產生一定的透視關係,讓視覺效果更加真實。

2019年好萊塢拍攝《星球大戰》衍生劇《曼達洛人》時,就是全部使用虛擬影棚技術拍攝。目前,長三角國際影視中心LED虛擬影棚試運營的屏幕面積為110平方米,根據項目方需求,最高可以拓展至2000平方米,可以360度將整個棚填滿。

演示片段已經提前拍好,但這些天陸續有人來參觀,「想看一下是怎麼拍的。」每到這時,視頻里的「男一號」——演員高澤群就要上去重新演示一遍,平均一天要拍個五六條。

他還記得第一次進到LED虛擬影棚的驚訝。「來之前以為屏幕里就是一張圖片,沒想到裡面的東西都會動,草也會隨風搖晃,很逼真,還有縱深感。」在學校讀書時,他體驗過綠幕拍攝。一頭巨獸突然衝出,嚇到了周圍的探險隊員——如果要面對空氣憑想像「張牙舞爪」,難免尷尬。只要有一個人記錯巨獸出現的位置和聲音來源,導致頭回錯方向,大家就要重拍一次。

「LED虛擬影棚給演員帶來的刺激感遠強於綠幕、藍幕,類似於實景。走戲時,也能明白導演要求的點,做出相應的反應。」在劇情里,高澤群要表現進入未知環境時的不確定性和驚恐感,有了逼真場景的依託,他演得非常輕鬆。陳東城介紹,實時渲染比後期摳綠成本要低,而且場景在摳綠時是不確定的,可能和導演、製片想像的畫面有很大不同,溝通成本也很大。單從「所看即所得」這點,虛擬影棚成本就已經和傳統綠幕拍攝拉開很大距離。而且,從劇本階段,技術人員就在和導演、製片商討需求,提前做場景呈現,拍攝時如果有不滿意的地方,也可以進行可控的調配,這也是現實置景無法實現的。

在長三角國際影視中心列舉的LED虛擬影棚的成本優勢中,節約95%場景搭建成本、削減75%交通費用、減少90%群眾演員預算等都是頗具吸引力的條目。

目前,數字場景庫約有200個虛擬場景可供選擇,璀璨星空、萬家燈火都可以方便地在影棚中實現。如今要去東方明珠頂層旋轉餐廳取景拍攝,包一天價格不菲,如果在這裡拍攝,做好餐廳內部置景,配合上海夜景素材,就可以演繹浪漫約會劇情。場景稍加轉換,又可以接著拍約會完回家的場面。「傳統一天拍兩三場戲,還要看天吃飯。每個轉場都意味著人員奔波、交通成本、疫情風險等不可控因素。在虛擬影棚一天可以拍十幾場,而且保證100%不受外界干擾。這樣的效率已經被一些項目證實。」陳東城說。

滿足實際需求,而不是為了「李安們」

前幾天,一位正在拍攝抗美援朝題材影視作品的導演來參觀,看到LED屏,立刻雙眼發光地進入創作狀態,像在招呼自家劇組一樣對高澤群喊:「來,小高上去,換個背景,我們來拍一段。」說著,真的請他的「男一號」趴在地面上,和高澤群現場對戲。這一幕讓坐在技術台後面的陳東城忍俊不禁。「立馬能看到想看的畫面,是最能打動導演的一點。」

開放展示期間,常有媒體來問各種「技術」問題,比如,屏幕是否支持120幀,能否拍攝8K電影等。「屏本身是8K的,理論上可以支持120幀,但要看後台設備的運算能力。」陳東城很能理解「全球技術領先」的新聞點,但這幾天,每天都有十幾二十組客戶參觀,大家的普遍關注點並不是技術是否最先進,而是能否符合他們的實際需求,最重要的是成本可控。

「很多製片人明確表示,如果只是技術新,對我們沒有太大吸引力。與其去堆機器,不如想辦法控制成本。我們也會明確告訴他們,這種方式比搭建、轉場的傳統方式成本低。成本低,大家才有動力去用。能省錢,是最現實的一句話。」郗岳笑著說,「我們的目的不是去滿足『李安們』的需求。目前能實現的效果,已經讓很多導演眼前一亮了。」

畢竟,不是每個導演都會像李安那樣去探索如今看來還有爭議的120幀電影。用更少的錢拍出更好的作品,才是最重要的。

LED虛擬影棚並不只是針對中小成本劇組,疫情下,很多好萊塢周播劇也是通過這種方式實現拍攝完後立刻播出。「正因為它能減少成本,一些大製作能有更大的創作空間。」郗岳介紹,長三角國際影視中心LED虛擬影棚全部國產,由深圳秀狐科技提供的lED屏在技術上可以達到全球最高標準的電影級LED拍攝環幕。「技術有了,還要有更多項目來應用它。」

此前,電影《流浪地球》成為爆款後,帶火了青島東方影都的2號攝影棚,眾多科幻電影都指定要在該棚拍攝,也有眾多影迷前往拍攝地參觀探秘。

郗岳曾負責東方影都項目,他回憶,當時《流浪地球》看中的是標準化、大面積的攝影棚。「場景需要搭建一個地下城,東方影都正好有一個6000平方米的攝影棚,可以實現導演郭帆的製作想法。而且,東方影都的攝影棚是按照英國松林影視產業園的標準建設的,是真正的標準化攝影棚。隔聲、吊掛等都按照世界最先進的標準來,甚至有點太先進了,好多國內劇組都用不上。」

《流浪地球》項目給東方影都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製作方會因為「用慣了」一個影視基地而把後續項目都挪到那裡。對於剛剛起步的長三角國際影視中心而言,同樣在等一個《流浪地球》這樣的爆款,等一個敢於吃螃蟹的人。

按照前期規劃,今年4月,影視中心東地塊兩個攝影棚將全部投入使用,和LED虛擬攝影棚緊鄰的另一個2000平方米棚能滿足場景搭建、綠幕等普通需求,可以讓劇組在同一個基地實現不同場景拍攝。

建設長三角國際影視中心,也是為了落實上海製作、助力全球影視創製中心建設所部署的重要一環。正如有影人抱怨,「100個群演一人一天住宿費150元還是70元,選哪個?」象山、橫店影視城等影視基地的製作成本優勢顯而易見。在項目開工儀式上,大策集團總裁夏欣才曾表示,從單項成本來看,上海的拍攝成本較高,但可以通過全產業鏈的優勢,把其他地方不具備的高科技、後期製作等優勢要素集聚起來。「綜合成本可能更低,這是上海的優勢。」

虛擬影棚給了這一切成為現實的可能。「我們希望可以和浙江的象山、橫店等影視基地形成錯位」,郗岳坦言,項目建設期間,在和一些客戶聊天時得知,由於上海拍攝、場景、人力、服務、器材等成本更高,以及特色老建築取景日益困難,使得許多劇組不願意在上海拍戲。「希望這一技術可以在短期內就把人氣聚過來,相應產業鏈配套也聚過來。聚過來,意味著劇組成本可以降低,這是一個良性的循環。」

最近,華策集團統一邀請旗下影視項目負責人來基地體驗。「以前,大量劇組選擇轉場找實景拍攝,但疫情下難度越來越大。萬一因為疫情被困在某地,會給劇組帶來較大損失。」郗岳說。

疫情下,LED虛擬影棚有更多的現實需求。在長三角國際影視中心之前,LED虛擬影棚已經在北京、浙江有一些初步嘗試。「讓技術快速進入產業實踐應用,大家都在比誰能在這塊邁得更快,邁得更早。現在機會到了上海這裡,也希望最終會是上海。」郗岳認為,上海在科技創新和金融上的強項,是發展高科技影棚的優勢。今年,華策集團將在長三角國際影視中心建造影視傳媒學院,發揮人才培養等產業基地功能。「建設全球影視創製中心,需要通過名副其實的集聚來體現。我們也希望在『松江16條』基礎上,能有更多針對性的政策跟進,比如對使用新技術的劇組補貼製作費等,吸引更多項目、人才入駐。這也是上海影視產業非常難得的機會。」

虛擬與現實結合

位於松江在建的長三角國際影視中心。

虛擬影棚開始展示後,前來參觀的也不乏傳統置景人。曾為《長恨歌》等多部影視作品擔任美術設計的美術設計師趙海看完後感嘆:「這個技術很好,我可以在虛擬場景基礎上有一些置景補充。」

隨著LED虛擬影棚的使用,也會逐漸影響到很多行當。比如耗工時、成本的傳統置景可能受到挑戰,在虛擬場景中自由奔跑的數字人,也將大量代替群眾演員。

此前上海發布的《上海市全面推進城市數位化轉型「十四五」規劃》,讓影視人看到LED虛擬影棚的更大應用方向。「上海土地資源稀缺,不適宜做大型影視基地,不管像橫店那樣搭實景,還是像青島那樣建一萬平方米的攝影棚,在上海都是不成立的。但隨著上海提出城市數位化轉型,科技影都在影視產業有了新的亮點——虛擬數字影城。」郗岳介紹,將目前數字產品庫中的200多個虛擬場景全部搭建出來,可能需要1000畝土地。而現在,有足夠的算力和存儲量,有一個數據中心,就可以存儲更多場景。

未來,影視中心還計劃打造數字資產交易平台,吸引更多第三方團隊來製作、擴充場景,讓項目組可以像網上購物一樣,在平台上貨比三家購買想要的場景。這將對影視產業帶來更大的變革。

「虛擬與現實結合,新的技術在影視的運用只是一部分,在未來數位化城市建設中,城市更新、古建保護,很多領域裡都需要逐步把現實數位化、虛擬化。」陳東城舉例,今年春晚,幾位演員在高達632米的上海中心樓頂上表演太極拳的節目驚艷全國觀眾。如果通過LED虛擬影棚,將上海的地標建築數位化掃描下來,向遊戲、影視等不同行業進行授權,就能靈活、便捷地運用該場景不斷進行二次創作、三次創作。近期,也有古建築邀請卻月團隊合作,對建築里里外外進行掃描,這筆數字資產將來可以通過虛擬遊覽或轉化為電影場景等方式觸及大眾。

「虛擬影棚背後的空間是很大的。影視可能是它的第一個環節,慢慢會像波紋一樣延展開去。」郗岳覺得,不斷增長的虛擬數字影城,就像如今被聊得火熱的「元宇宙」。但真正的元宇宙不能是消極意義上的,一定是要為現實社會,為城市美好生活帶來積極改變的。「在上海推進數位化轉型的大背景下,很多廣闊產業都可以思考如何有更多應用,影視可以作為虛擬與現實結合產業方向的一個重要發起點和突破點。」

欄目主編:施晨露 文字編輯:施晨露 圖片編輯:項建英

圖片攝影:蔣迪雯

來源:作者:鍾菡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