巔峰時期的華沙條約組織是否能平推西歐?

獨霸火星的兔子 發佈 2022-02-28T11:06:35+00:00

二戰後期,美蘇兩個超級大國對法西斯德國進入掃尾階段,從史達林角度來說,德國必須是一個非武裝狀態,最好以蘇聯占領的德國東部開始劃分,所有盟國撤出德國,其變為一個中立國,分割東西方政權的意識形態,美國的杜魯門可不這樣想,因為見識到蘇聯紅軍強大的裝甲洪流,這個時候美國已經開始防備蘇聯介入歐洲事物,開始組建以美國為首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北約,西歐各國本來經過二戰的浩劫,滿目瘡痍,也迫切需要一個強有力的西方盟主給與安全上的保護,兩者一拍即合。

北約與華約

二戰後期,美蘇兩個超級大國對法西斯德國進入掃尾階段,從史達林角度來說,德國必須是一個非武裝狀態,最好以蘇聯占領的德國東部開始劃分,所有盟國撤出德國,其變為一個中立國,分割東西方政權的意識形態,美國的杜魯門可不這樣想,因為見識到蘇聯紅軍強大的裝甲洪流,這個時候美國已經開始防備蘇聯介入歐洲事物,開始組建以美國為首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北約,西歐各國本來經過二戰的浩劫,滿目瘡痍,也迫切需要一個強有力的西方盟主給與安全上的保護,兩者一拍即合。蘇聯在1955年也就針鋒相對,以自己為原點,輻射整個東歐的社會主義聯盟建立華沙條約組織,簡單地說,華約與北約就是互相對應的軍事政治聯盟,從1955年開始雙方開始了20多年的冷戰對峙。

人類歷史上最為兇險的軍事對峙

時間線從蘇聯赫魯雪夫時代到勃列日涅夫時代為基線,蘇聯在這兩任領導人時期,實力到達巔峰,從古巴飛彈危機再到西柏林武裝對峙,人類差一點有幾次陷入核戰的危機之中,美國以北約在這兩人蘇聯領導人時期,在全球範圍內爆發了兩次東西方意識形態的局部熱戰,韓戰和越南戰爭,兩場熱戰都以美國失敗告終,但是到了80年蘇聯由於大國沙文主義的蔓延,入侵了阿富汗,美國以支援阿富汗游擊隊搬回了一局,蘇聯在阿富汗戰爭吃了大虧,阿富汗成了蘇聯一直流血的傷口,直至蘇聯解體。

這些都是冷戰時期的一些旁系副本,真正差點毀滅人類的是歐洲美蘇爭霸的基本盤,當時以德國為中心,蘇聯在東德和東歐部署著自己精銳的裝甲部隊和多款戰術地對地核彈,美國及北約則以西德為基點以法國為中心,也部署了相應的防禦部隊。雙方當時的最壞結果就是一旦一方常規戰失控,就會在第一時間把自己的核武器悉數發射到對方的控制區去,這個時期雙方的軍事思想出現兩個技術派別,蘇聯因為海空力量一直不如美國,所以另闢蹊徑,以各種戰術飛彈為中心,發展數量眾多的裝甲作戰力量,以西歐平原為主要假想戰場,制定出大縱深突擊戰略,典型的大炮兵主義,美國則是吸取了越南戰爭的經驗和教訓,制定出空地一體化的作戰概念,這個戰略就是利用自己的優秀空中優勢,取得制空權,以空中力量對敵方目標進行點對點摧毀。可謂各有千秋。

雙方軍事力量對比

蘇聯的坦克優勢一直到80年代以後,美國提出新的作戰理論---空地一體戰得到了平衡,空地一體戰說白了,就是發揮空中部隊的優勢,對敵人進行全縱深的火力打擊。在戰術上,通過利用地面部隊阻滯蘇聯和華約第一梯隊突擊,通過戰術空軍遮斷華約後續梯隊與後勤保障可以說空地一體戰就是為了應對大縱深而來,如果說大縱深是一種強調進攻的戰略戰術的話,那麼空地一體戰就是一種強調防禦的戰略戰術。蘇聯為了針對於空地一體戰友提出了快速集群的概念,就是在第一梯隊在突破口取得進展時,投入快速集群,向敵人機場,遠程打擊兵器推進。而美國則修訂了空地一體戰術,強調機動防禦。我們可以看出,實際上,空地一體戰是否能夠成功,關鍵在於美國及其北約的地面部隊是否能夠擋住蘇聯第一波次的裝甲洪流。

`

以冷戰80年代中期來說,當時的蘇聯以華約組織的坦克一度達到了恐怖的6萬輛左右,這只是主戰坦克,還不包括伴隨進攻的裝甲車和其他輔助車輛,而且為了達到平推西歐的目的,蘇聯及華約特別重視前線支援空中力量的建設,雖然這一時期的米格戰鬥機完全不及西方戰鬥機的航電好,而且航程短,但是各個都是武裝到牙齒,數量眾多,起到配合裝甲部隊奪取或者摧毀敵方前線空中力量,蘇聯人這一點上看的很透,一旦開戰,這些技術裝備可能在開戰的兩周內戰損,數量換質量,在一周之內平推西歐是整個東歐集群力量的終極作戰目的,因為美國就算想干涉,一旦東歐的裝甲集群推過法國的海灘,一個孤懸海外的英國已經沒有機會再來一個絕地大翻盤,美軍的登陸部隊會被蘇聯及華約力量趕下大海。

再看北約這邊,以法國和德國建立起的地面防禦主體,在實力最強的時候只有區區2300輛先進的豹式和勒克萊爾,對面的蘇軍力量是2萬輛起步的T64主戰坦克,所以美國在西歐一直以防禦儘量延遲華約與蘇軍的進攻節奏為主,被逼到牆角的美國人只能悲哀選擇小型戰術核武器,連無坐力核武器都給整了出來,雖然殺傷效果不錯,但是發射單位根本無法撤退到安全距離,這對於惜人如命的美帝來說,也算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了。從側面上也證明了蘇聯當時部署在東歐的突擊力量是多麼的恐怖。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