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要求土耳其限制俄軍艦通過海峽的《蒙特勒公約》是個啥?

悅讀123 發佈 2022-02-27T16:02:15+00:00

被稱為「天下咽喉」的土耳其海峽(又稱黑海海峽)是連接黑海與地中海的唯一通道,它包括博斯普魯斯海峽、馬爾馬拉海和達達尼爾海峽三部分。古往今來皆為兵家必爭之地,戰略地位十分重要。這次俄烏衝突後,烏克蘭要求土耳其關閉博斯普魯斯海峽和達達尼爾海峽,禁止俄軍艦通行。

被稱為「天下咽喉」的土耳其海峽(又稱黑海海峽)是連接黑海地中海的唯一通道,它包括博斯普魯斯海峽馬爾馬拉海達達尼爾海峽三部分。古往今來皆為兵家必爭之地,戰略地位十分重要。這次俄烏衝突後,烏克蘭要求土耳其關閉博斯普魯斯海峽和達達尼爾海峽,禁止俄軍艦通行。隨后土方回應說,根據1936年《蒙特勒公約》,土耳其有權在戰爭期間關閉博斯普魯斯海峽和達達尼爾海峽,禁止外國軍艦進入。那什麼是《蒙特勒公約》呢?

一、1841年《倫敦海峽公約》

《倫敦海峽公約》規定:博斯普魯斯和達達尼爾兩海峽在和平時期禁止任何外國軍艦通行,土耳其有權准許友好國家使館所轄的輕型軍艦通過。公約使俄國喪失了從1833年《溫卡爾-伊斯凱萊西條約》簽訂後所取得的在海峽的優勢地位,第一次把黑海海峽置於國際監督之下。公約激化了俄國和其他歐洲大國爭奪海峽的鬥爭。

二、1856年《巴黎和約》

1853年俄土戰爭發生後,英、法聯合艦隊通過海峽進入黑海,導致克里米亞戰爭。

1856年3月底俄國、英國法國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撒丁、奧地利、普魯士締結的《巴黎和約》規定,黑海為中立區,禁止一切外國軍艦出入兩海峽,俄國和土耳其不得在黑海保有6艘以上800噸的輪船及4艘以上200噸的船隻和設置海岸要塞。英國和法國取得了海峽控制權。

三、1870年普法戰爭

1870年10月30日,俄國政府利用普法戰爭中法國戰敗的有利時機,向上述《巴黎和約》簽字國發出通告,宣布對俄國在黑海保有艦隊的限制以及關於黑海中立化的條款失效。英國等西方列強被迫讓步。

四、1920年《色佛爾條約》

一戰結束後奧斯曼帝國走向解體,英國、法國、義大利等協約國趁機瓜分其領土,劃定勢力範圍。

1920年,協約國與奧斯曼在法國的色佛爾簽署《色佛爾條約》。條約規定:土耳其海峽沿岸地區為非軍事區,由協約國組成的海峽管理委員會管理;海峽地區國際化,任何商船與軍艦皆可自由通行。嚴重的民族危機使土耳其人民覺醒,在凱末爾的領導下,取得了資產階級革命的勝利,擺脫了民族危機,迫使協約國廢除了《色佛爾條約,該條約很快就喪失了法律效力。

五、1923年《洛桑條約》

1923年,擺脫了民族危機的土耳其與協約國在瑞士的洛桑簽署《洛桑條約》。條約規定:協約國承認土耳其擁有土耳其海峽的主權;海峽由國際海峽委員會管理,由土耳其人擔任委員會主席;海峽維持國際化與非軍事化,任何商船與軍艦仍可隨意通行。

六、1936年《蒙特勒公約》

20世紀30年代,法西斯義大利崛起,加強在愛琴海東岸的軍事力量,對土耳其構成了一定威脅。土耳其為了收回對土耳其海峽的完全控制權,便以義大利可能利用《洛桑條約》的條款來威脅自己的安全為由,於1935年向協約國發出照會,要求修改《洛桑條約》,簽署新的條約。英法擔心土耳其會倒向德國和義大利一方,同意了其修約的要求。

1936年7月20日,英國、法國、希臘、蘇聯等國與土耳其在瑞士簽訂了《蒙特勒關於海峽制度公約》(簡稱《蒙特勒公約》)。義大利對此十分不滿,拒絕參加會議。德國雖然派代表參加會議,但沒有在條約上簽字。

條約規定:國際海峽委員會解散,土耳其擁有土耳其海峽的完全控制權;海峽解除非軍事化,土耳其可以在海峽地區部署軍隊;和平時期任何商船都可自由通行海峽;土耳其有權在戰時或受到威脅時,禁止敵對國軍艦通行海峽;限制外國軍艦通行海峽的噸位(非黑海沿岸國家總噸位不得超過1.5萬噸,黑海沿岸國總噸位不得超過3萬噸);外國軍艦通行海峽必須提前告知土耳其;禁止交戰國軍艦通行海峽。

由於土耳其親近英法等西方國家,因此《蒙特勒公約》對英國有很大的好處,避免了蘇聯海軍大型軍艦進入地中海,維持了英國在地中海的絕對霸權。所以蘇聯雖然簽署了《蒙特勒公約》,但一直對此條約不滿,要求與土耳其共同控制海峽,但土耳其予以堅決拒絕。

七、二戰及戰後

1941年蘇德戰爭爆發,土耳其保持中立。由於《蒙特勒公約》的限制,軸心國無法派大型軍艦前往黑海作戰,使其在黑海的海軍力量受到嚴重限制,有力保障了蘇聯在黑海沿岸的安全。二戰結束後,蘇聯在歐洲的影響力大增,積極擴張勢力範圍。

蘇聯因為大型軍艦無法通行土耳其海峽,影響自己在地中海的軍事部署,所以對《蒙特勒公約》提出異議,要求修改此條約,謀求對土耳其海峽的絕對控制權。同時蘇聯巧妙利用《蒙特勒公約》對外國軍艦的限制,始終派一艘軍艦游弋在海峽附近,導致除土耳其以外的外國軍艦始終無法進入黑海。

1946年,蘇聯為了加強在黑海的影響力,要求土耳其割讓小亞細亞半島的東北部地區,由此引發了土耳其海峽危機。土耳其於是放棄中立,倒向美國一方,更在1952年加入北約。蘇聯則在1953年放棄了領土主張,結束了土耳其海峽危機。

1956年7月20日,《蒙特勒公約》到期,但由於沒有新的條約取代它,所以該條約依舊在事實上有效。

1994年《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生效,給予各國公海航行更大的權利,所以不斷有條約簽署國要求修改《蒙特勒公約》。但由於土耳其一直拒絕簽署《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使得《蒙特勒公約》維持有效至今。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