裕仁為什麼在二戰結束後沒有受到國際法庭清算?晚年生活又是怎樣

歷史見聞君 發佈 2022-02-27T16:15:51+00:00

最近美國上躥下跳歡實得緊,當然也得說他幾句,很多朋友認為美國投放核彈,日本害怕滅國,無奈之下選擇無條件投降,其實並不是這麼回事,那時候的日本非常不慫,日本投降是有條件的,而且是美國同意的。

一般寫法都是圍繞著內閣、陸軍部、海軍部和大大小小的戰事做文章。

戰時的日本權力結構是:「一個無力的內閣,一部被閹割了的憲法和一個強有力的天皇。他通過各種不同的干涉方式,間接地 、積極地、但每一次都是決定性地參與了侵略的策劃並引導了實施的全過程。」

最近美國上躥下跳歡實得緊,當然也得說他幾句,很多朋友認為美國投放核彈,日本害怕滅國,無奈之下選擇無條件投降,其實並不是這麼回事,那時候的日本非常不慫,日本投降是有條件的,而且是美國同意的。

日本戰敗投降和美國投放核彈沒有關係,因為在日本投降之前就與美國有過多次接觸,即便廣島、長崎被投放核彈,日本也是談判初衷不改,首要的也是最重要的條件就是天皇裕仁必須免責,否則一切免談,一億玉碎的決心不會改變。

美國卡殼妥協的原因在於「胖子」和「小男孩」投放之後,美國已經沒有核彈可投,如果登陸日本本土作戰,根據之前跳蛙戰術的執行經驗,美軍的死傷人數絕不會低於20萬人,這是美軍無法承受之痛。

比如八國聯軍,為什麼慈禧在列強圍毆之下活得那麼長遠,不是因為她跑得遠,別說西安,就是西伯利亞,大熊國也能把她揪回來,主要是列強根本就沒想動她,強盜們需要一個說了算的代理人在中國收割他們的利益。

美國在進行東京大轟炸的時候也是出於這種心理,類似天皇駐地和西方教會、組織也都沒炸,投放核彈也一樣,他們不會投向東京,目的就是要留裕仁一條活命方便美軍戰後管理。

所以美國是出於綜合考慮為裕仁免責,一是本來美國就需要裕仁充當代理人進行戰後管理;二是美軍無法承受20萬以上的人員傷亡;三是赦免天皇是日本坐下談判的前提,否則一切免談;剔除天皇,日本瓦解形成無政府狀態。

註:裕仁免責早在太平洋戰爭前期,美國高層內部就已經商定過了,不讓裕仁承擔戰爭責任,但是沒有公布,幾年後的1942年,在記者的追問下,才由「專業情報高管」戰時情報局局長戴維斯對外界發布:「一切過錯都在日本軍部,裕仁與政治無關。」,其實根據戰後美國本土解密資料和日本獲得的資料,美國非常清楚裕仁都幹了什麼,比如盧溝橋事變和南京大屠殺都和裕仁有直接關係,所以,裕仁不是麥克阿瑟赦免的,他沒那個權力。

註:至少推進到日本戰敗的前一年,即1944年,美國就有了「戰後政策委員會」並確定「美國必須為利用天皇制而做出準備。」

戰後的蘇聯強烈要求將裕仁作為戰犯嚴懲,紐西蘭首相也通知美國,日本天皇應該作為戰犯受到審判,提出次數最多的是澳大利亞,他們多次要求審判裕仁,在交給遠東國家軍事法庭的戰犯名單上就有裕仁,除此以外同盟國中的多國也提過類似申請,但都被美國刻意忽略了。

裕仁允許九一八事變擴大化;裕仁作出指示增兵華北;裕仁下令占領京津;裕仁親自召集,親自參與商議,親自批准了戰爭中所有重大決策,其中還包括偷襲珍珠港,自當日凌晨,裕仁就早早爬起來身著海軍軍服亢奮了一整天,也是裕仁親自下令拒絕接受《波茲坦公告》繼續戰鬥,並妄想聯繫蘇聯參與調停,最終導致收穫核彈兩枚,蘇軍出兵東北。

1945.09.27,裕仁懷著「異常沉重」的心情,驅車來到美國大使館拜訪麥克阿瑟,表示承擔全部責任,他這是在懺悔麼,當然不是,他想減輕其他戰犯的罪責,比如東條英機,裕仁四處打點多方奔走就是為了繞過東條一命,你不倒霉就萬幸了,東條再沒事,難道要基層去背鍋麼,真是妄想。(總共拜會麥克阿瑟11次)

1978.10.23,裕仁見到了鄧副總理,會面時他表達了自己對中國人民的歉意,對侵華戰爭做出深刻反省,並表示承擔一切戰爭責任。

就是這樣一個人,卻在美國的保護下沒有受到任何清算。

法國媒體1995年刊:「正是因為裕仁沒有被追究戰爭責任,所以才鼓勵了一種集體不負責任的態度。」

沒有受到清算的裕仁在戰後生活的非常好,非常滋潤,並在63年的一場酒會上大放厥詞,說是:「應該忘了廣島的創傷,對於二戰的看法,已經不似1946年那樣覺得是個大錯誤,因為那是積極加速完成日本工業化的治國之道。」這就是美國給慣的。

在戰後的幾個月就是1946年的元旦,在麥克阿瑟的授意下,裕仁發布《人間宣言》放棄自己所謂的「神性」,正式走下神壇,日本民眾集體崩潰,並於2月巡視全國,受到日本人的熱烈歡迎。

也是在1946年,美蘇爭端表面化,隨著國民黨政權的全面敗退,杜魯門只得改變主意,全力扶植日本作為亞洲抗擊陣線,使日本的重要性倍增,被譽為勝利的果實、戰爭的堡壘、最有價值的地方,必須成為遠東兵工廠。

1950年韓戰爆發,日本因為替美國全力供應軍需物資,經濟迅速得到恢復和增長,僅僅兩年,就恢復到戰前水平,55年超過戰時最高水平,日本專家稱韓戰的需求是救助日本的經濟之神。

裕仁忙活什麼呢?借韓戰向美國申請暫緩對戰犯和極端分子的處理,因為裕仁沒有得到清算,戰後沒幾年日本右翼勢力就重新恢復發展起來,他們極力鼓吹皇權,極力右傾化。

1951年,在《舊金山和約》與《日美安保條約》上簽字,同年明仁被立為太子。

53年,當時的日本在國際社會上地位非常低下,明仁被迫舍臉開始了外交破冰之旅,他訪問英國,英國民調68%對此反感,但明仁還是如約成行,並一口氣訪問歐洲14國,並在以後的多年內陸續訪問了亞非拉各國,尤其是東亞各國的訪問,簡直就是賠償之旅。

不是說裕仁麼,為啥說明仁呢?因為明仁把路都趟順了,一切罵都挨了,幾乎所有賠償也都給了,日本70年代也絕對稱得上富強了,國際地位提高了,各國關係改善了,然後,裕仁才巡遊各國,一時風光無限。

在61年的舊海軍紀念日典禮上,裕仁送給自衛隊禮金,並在1973年違規干政,鼓勵防衛力量擴大化,引發防衛廳長辭職。

1971年裕仁訪問歐洲七國,沒有一句道歉聲名,引發歐洲部分民眾抗議,汽車被丟西紅柿,紀念樹被砍得七零八落,專車在荷蘭被人把玻璃砸爛,這讓籌謀20多年的裕仁始料未及,原來,別說東南亞了,就是歐洲人民也都還恨著他呢。

裕仁在1975年訪問美國時卻肯低聲下氣的表示懺悔贖罪。而當興奮的記者問他是否對戰爭負有責任的時候,他卻說他的造詣不深,無法理解記者的措辭。

相對國外活動,裕仁還是在日本國內的外交活動較多,到了70年代每年差不多要接待各國政要25次,也正是明仁背鍋加上各國政要頻繁來訪,才給裕仁造成假象,認為曾經的錯誤已經翻篇了。

歐美還好,至少裕仁去過,亞洲,裕仁沒有去過任何一個國家。

1989年,裕仁死去,太陽旗再次升起,日本政府花費7400萬美元為其舉行葬禮,163國首腦、政要參加葬禮。

88歲的裕仁在美國的關懷下壽歸正寢,死前,他不無遺憾的說了六個字:「我低估了中國。」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