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多年的清王朝,這麼長時間中究竟有多少種方孔錢

玉儒於成 發佈 2022-02-28T03:53:13+00:00

清朝歷史一共有12個皇帝,就是從清太祖努爾哈赤算起,到清宣統為止,一共12個皇帝,296年,如果從清順治入關算起到宣統一共是10個皇帝。

清朝歷史一共有12個皇帝,就是從清太祖努爾哈赤算起,到清宣統為止,一共12個皇帝,296年,如果從清順治入關算起到宣統一共是10個皇帝。那有人問:為什麼12個皇帝出現了十三朝?還有人在網上問,有人說清朝十三個皇帝?我把這個簡單說一下,清朝是十二個皇帝,每個皇帝一個年號,但是清太宗皇太極兩個年號:先叫天聰,後來改元叫崇德,這樣十二個皇帝就變成了十三朝,所以《清宮十三朝演義》是說的十三朝,皇帝是十二個。

順治元年,1644年,清軍入關,定都北京,隨之中原統一,公元1912年2月12日,北洋大臣袁世凱誘使年僅六歲清帝溥儀遜位,頒布了退位詔書,五族共和,清王朝從此結束。

下面開始說下清朝各時期鑄造的方孔錢,只說年號和稱謂,不一一細說各鑄幣局的分類。

天命(元年:1616年—末年:1626年)是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在即汗位,建立大金(史稱後金)政權後所使用的年號。

天命十一年(公元1626年),努爾哈赤去世,皇太極被推薦繼承汗位,次年改元「天聰」。

清世祖順治皇帝名福臨,愛新覺羅氏。清太宗皇太極第九子,母永福宮莊妃博爾濟吉特氏,即孝莊文皇后。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清太宗皇太極在盛京皇宮中端坐無疾而終。經過一番兵戎相持的較量,只有6歲的福臨,在叔父攝政睿親王多爾袞輔佐下即帝位,改元順治,並於順治元年(1644年)九月由瀋陽進京,在太和門舉行了登極大典,成為清入關後的第一位皇帝。

清聖祖康熙皇帝名玄燁,愛新覺羅氏。順治十一年(甲午,1654年)三月十八日生於紫禁城景仁宮。清世祖順治皇帝第三子,母孝康章皇后佟佳氏。

  順治十八年(1661年),順治皇帝突患天花去世。年僅8歲玄燁登上了皇位,年號康熙。順治臨終前,遺命索尼鰲拜遏必隆蘇克薩哈4位老臣為輔政大臣。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玄燁病死於暢春園齋宮,年69歲。諡合天弘運文武睿哲恭儉寬裕孝敬誠信中和恭德大成仁皇帝。廟號聖祖。葬河北遵化清東陵之景陵。

雍正皇帝(1723—1735年)

  清世宗雍正皇帝名胤禛,愛新覺羅氏。康熙十七年(戊午,1678年)十月三十日生於紫禁城。清聖祖康熙皇帝第四子,母孝恭仁皇后烏雅氏,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駕崩,胤禛內倚理藩院尚書隆科多的特殊地位,外借四川總督年羹堯的兵力,在隆科多宣讀的康熙皇帝「傳位於皇四子」遺詔的安排下,登上了皇位,次年改年號雍正。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二十三日,胤禛因迷信道士,服用丹丸過度死於圓明園。卒諡敬天昌運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寬仁信毅睿聖大孝至誠憲皇帝。廟號世宗。葬河北易縣清西陵之泰陵。

乾隆皇帝(1736—1795年)

清高宗乾隆皇帝名弘曆,愛新覺羅氏。康熙五十年(辛卯,1711年)八月十三日生於雍親王府。清世宗雍正皇帝第四子,母孝聖憲皇后鈕祜祿氏。。雍正元年(1723年),世宗即密建其為皇儲,雍正十一年(1733年)封為和碩寶親王,雍正十三年(1735年)即位,年號乾隆。
  乾隆帝執政60年後,雖
禪位與其子顒琰,但又以太上皇的身份進行了3年統治。他不僅是中國歷代帝王中壽命最長的皇帝,而且也是實際執政時間最久的皇帝。
  嘉慶四年(1799年)正月初三,乾隆帝卒於
養心殿,年89歲。卒諡天隆運至誠先覺體元立極敷文奮武孝慈神聖純皇帝。廟號高宗。葬河北遵化清東陵之裕陵。

嘉慶皇帝(1796—1820年)

  清仁宗嘉慶皇帝名顒琰,愛新覺羅氏。乾隆二十五年(庚辰,1760年)十月六日生於圓明園天地一家春。清高宗乾隆皇帝第十五子,母貴妃魏佳氏。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被密建為皇儲。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封為嘉親王。乾隆六十年(1795年)九月,被正式立為皇太子。翌年正月初一日,受乾隆帝內禪,即帝位,年號嘉慶。
  嘉慶二十五年七月二十五日顒琰卒於
避暑山莊,年61歲。卒諡受天興運敷化綏猷崇文經武孝恭勤儉端敏英哲睿皇帝。廟號仁宗。咸豐帝即位,於「孝恭」前加上「光裕」二字。葬河北易縣清西陵之昌陵。

道光皇帝(1821—1850年)

  清宣宗道光皇帝名旻寧,愛新覺羅氏。乾隆四十七年(壬寅,1782年)八月十日生於紫禁城擷芳殿中所。清仁宗嘉慶皇帝第二子,母孝淑睿皇后喜塔臘氏。嘉慶四年(1799年)被密建為皇儲。嘉慶十八年(1813年)封智親王。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即帝位,年號道光。

  道光三十年(1850年)正月十一日卒於圓明園慎德堂。諡效天符運立中體正至文聖武智勇仁慈儉勤孝敏寬定成皇帝。廟號宣宗。葬河北易縣清西陵之慕陵。

咸豐皇帝(1851—1861年)

  清文宗咸豐皇帝名奕詝,愛新覺羅氏。道光十一年(辛卯,1831年)六月九日生於圓明園湛靜齋(後更名基福堂)。清宣宗道光皇帝第四子,母孝全成皇后鈕祜祿氏。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被密建為皇儲。道光三十年(1850年)正月繼位,年號咸豐。  
 咸豐十一年(1861年)七月十七日,咸豐皇帝病死於
避暑山莊煙波致爽殿,年31歲。卒諡協天翊運執中垂謨懋德振武聖孝淵恭端仁寬敏莊儉顯皇帝。廟號文宗。葬河北遵化清東陵之定陵。

同治皇帝(1862—1874年)祺祥通寶


祺祥通寶是清始鑄,還未發行,十月五日即被勒令廢除,「祺祥」年號僅存69天。鑄幣回爐鑄為「同治」錢(1861年),與祺祥重寶一起並稱為中國壽命最短的錢幣。 [1] 當時所鑄多為樣幣,流通幣幾乎全被回爐改鑄同治年號錢,固保存流傳下來的祺祥錢極為稀少,被古泉界譽為清錢第一大珍。公元1861年8月,清代咸豐皇帝病死在承德避暑山莊。臨死前,他把皇帝的寶座傳給了六歲的兒子載淳。他深知,年僅六歲的孩童是無法掌管國家大權的,便把八位最親信的顧命大臣召到病榻前,臨終託孤。咸豐死後的第二天,懿貴妃葉赫那拉氏被尊為皇太后,上徽號慈禧,稱為慈禧太后西太后。載垣、端華肅順輔政大臣,預感到葉赫那拉氏陰謀篡權,為鞏固他們的既得利益和地位,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其一,朝內的重要官缺都由輔政大臣兼任或支持他們的官員補缺。其二,建元年號,用「祺祥」二字,並飭戶、工兩部鼓鑄錢文應用「祺祥通寶」字樣。

  清穆宗同治皇帝名載淳,愛新覺羅氏。咸豐六年(丙辰,1856年)三月廿三日生於紫禁城儲秀宮。清文宗咸豐皇帝獨子,母為懿嬪葉赫那拉氏,即慈禧皇太后。咸豐十一年(1861年)咸豐皇帝臨終前宣諭立為皇太子,十月初九,返京後即皇帝位,年號同治。
  載淳即位年僅6歲,便由一個不諳世事的幼兒突然被拋入複雜險惡的政治漩渦。因其年幼,咸豐帝臨終前命
贊襄政務王八大臣輔政。同時又賜「同道堂」印予載淳,「御賞」印予皇后鈕祜祿氏,命用兩印代替硃筆簽發諭旨,以與八大臣互為牽制。然而正是由於載淳年幼,為其生母慈禧太后提供了「垂簾聽政」的契機。極具政治野心的慈禧太后聯合被排擠在八大臣之外的恭親王奕訢,發動宮廷政變,將輔政的八大臣革職幽禁、抄家斬首,於是大權落於慈禧太后與奕訢之手。
  同治十三年(1874年),載淳染上
天花,於十二月初五死於養心殿東暖閣,年僅19歲。諡繼天開運中居正寶大定功聖智誠孝信敏寬毅皇帝。廟號穆宗。葬河北遵化清東陵之惠陵。

光緒皇帝(1875—1908年)

  清德宗光緒皇帝名載湉,愛新覺羅氏。同治十年(辛未,1871年)六月廿六日生於太平湖醇王府邸槐蔭齋。生父為醇親王奕譞,生母葉赫那拉氏為慈禧皇太后親妹。同治十三年(1874年)同治皇帝崩,無子,按常規皇太子應從載淳下一輩近支宗室中擇立,然而慈禧太后卻執意選擇了載淳的叔伯兄弟醇親王奕譞之子載湉,她也成為當然的養母,從而使她可以再次垂簾聽政。慈禧的安排註定了載湉悲劇的一生。慈安、慈禧兩宮皇太后命年僅4歲的載湉繼清文宗為子,次年嗣承皇位,年號光緒。
  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淪陷。慈禧太后攜光緒帝逃往西安。支持變法的光緒寵妃
珍妃,力主皇帝應留京抗戰,慈禧太后對她早有切膚之恨,臨行前令人將她推入井中溺死。而此時的光緒帝竟只能下跪懇求而無力阻止慈禧太后的肆虐!第二年自西安迴鑾後,光緒帝仍居瀛台,形同廢帝,惟行光緒年號而已。
  光緒帝本來體質孱弱,加之多年的抑鬱與憤懣,至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先慈禧太后一天去世,年38歲。諡同天崇運大中至正經文緯武孝睿智端儉寬勤景皇帝。
廟號德宗。葬河北易縣清西陵之崇陵。

宣統皇帝(1909—1911年)

  清代最後一位皇帝名溥儀,愛新覺羅氏。光緒三十二年(丙午,1906年)正月十四日生於什剎海醇王府邸。生父為醇親王載灃,生母蘇完瓜爾佳氏。他一生幾經波折,年僅4歲即被慈禧皇太后立為皇太子,在光緒皇帝逝後即帝位。
  他在位3年間,由載灃任攝政王。
宣統皇帝(1909—1911年)

  清代最後一位皇帝名溥儀,愛新覺羅氏。光緒三十二年(丙午,1906年)正月十四日生於什剎海醇王府邸。生父為醇親王載灃,生母蘇完瓜爾佳氏。他一生幾經波折,年僅4歲即被慈禧皇太后立為皇太子,在光緒皇帝逝後即帝位。
  他在位3年間,由載灃任攝政王。載灃攝政期間,在政治上罷免
袁世凱,成立皇族內閣,繼續加強滿族貴族的統治;經濟上,通過買辦盛宣懷大借外債,以挽救清王朝日益嚴重的財政危機。但終究挽救不了清王朝覆滅的命運。1911年,在辛亥革命的浪潮聲中,由隆裕皇太后主持召開了御前會議,最後於1912年2月12日宣布宣統帝退位。此後,溥儀除1917年在張勳導演的復辟活動中當了13天的短命皇帝之外,大部分時間是以遜帝身份居住在紫禁城內,過著悠閒自在的生活。1924年,馮玉祥利用直、奉軍閥混戰之機,發動「北京政變」,11月5日,將溥儀趕出了皇宮。1932年溥儀在日本侵略勢力扶持下逃往長春,成立了偽滿洲國。抗戰勝利後,溥儀被蘇聯紅軍俘虜,後移送中國撫順戰犯管理所。在管理所人員的教育幫助下,溥儀對自已過去所犯的罪行有了反省和認識。他通過學習和改造,完成了從皇帝到公民的轉變。1959年被中央人民政府首批特赦釋放。1964年,溥儀在痛悔自己半生罪惡之餘,將自己的經歷寫成了長篇紀傳作品《我的前半生》,出版後得到了廣泛好評。同年,出席全國政協四屆一次會議,並當選為政協委員。
  1967年,溥儀因病在北京去世,骨灰葬於
八寶山革命公墓。1993年,根據其家屬請求,移葬清西陵華龍陵園。1911年,在辛亥革命的浪潮聲中,由隆裕皇太后主持召開了御前會議,最後於1912年2月12日宣布宣統帝退位。此後,溥儀除1917年在張勳導演的復辟活動中當了13天的短命皇帝之外,大部分時間是以遜帝身份居住在紫禁城內,過著悠閒自在的生活。這時期,他學習「四書」、「五經」,還請了外籍教師莊士敦講授英文。1924年,馮玉祥利用直、奉軍閥混戰之機,發動「北京政變」,11月5日,將溥儀趕出了皇宮。溥儀出宮後先居住醇親王府,後在天津張園度過了長達8年的寓公生活。這期間,隨著年齡的增長,更由於隨侍左右的清朝遺老、遺少的影響,溥儀逐漸滋生了對國民政府的刻骨仇恨,時刻夢想著復辟大清王朝,並為達到這一目的積極進行準備。1932年溥儀在日本侵略勢力扶持下逃往長春,成立了偽滿洲國。抗戰勝利後,溥儀被蘇聯紅軍俘虜,後移送中國撫順戰犯管理所。在管理所人員的教育幫助下,溥儀對自已過去所犯的罪行有了反省和認識。他通過學習和改造,完成了從皇帝到公民的轉變。1959年被中央人民政府首批特赦釋放。1964年,溥儀在痛悔自己半生罪惡之餘,將自己的經歷寫成了長篇紀傳作品《我的前半生》,出版後得到了廣泛好評。同年,出席全國政協四屆一次會議,並當選為政協委員。
  1967年,溥儀因病在北京去世,骨灰葬於
八寶山革命公墓。1993年,根據其家屬請求,移葬清西陵華龍陵園。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