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避免第三次世界大戰?拜登須學習凱恩斯

亞當斯密經濟學 發佈 2022-03-02T18:53:38+00:00

· 全文共 4200 字,閱讀時長約 10 分鐘。【拜登只要保證不接納烏克蘭加入北約,就可以阻止俄烏爆發戰爭。

· 全文共 4200 字,閱讀時長約 10 分鐘

· 本文來源:亞當斯密經濟學(劉勝軍微財經出品)

作 者 | 劉勝軍

【拜登只要保證不接納烏克蘭加入北約,就可以阻止俄烏爆發戰爭。——美國前國會議員加巴德】

【北約擴大至俄羅斯聯邦的邊境時……戰火將遍及整個歐洲。——俄羅斯前總統葉爾欽(1995)】

俄烏戰爭再度撕裂身邊的朋友圈。對於這場戰爭,不同的國家會有不同的立場,不同的人也會有不同的看法。

同情烏克蘭,是人性的本能。正如古羅馬詩人賀拉斯無比憤怒而又悲痛的詩句所言,「所有母親都憎惡戰爭」!

同情心是可貴的,但並不能解釋戰爭為什麼成為人類揮之不去的夢魘。第一次世界大戰硝煙剛剛散盡才20年,為何更為慘烈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再次席捲世界?

所有的戰爭不能簡單歸結為愚蠢。希特勒當然是個精神病人、瘋子,但如果沒有德國民眾的狂熱支持,希特勒根本沒有機會從一個被興登堡總統鄙視的下士,成為納粹黨領袖,繼而率領納粹黨在選舉中一路高歌,最終被任命為總理人類靈魂的拷問:是誰成就了希特勒?)。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一戰的勝利方才是「成就」希特勒的始作俑者。

與普通民眾的感情不同,經濟學家一般比較理性。最傑出的代表是凱恩斯。他在1919年就驚人地預見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不可避免。這並非因為他有千里眼,而是因為他思維中的強大理性。凱恩斯以英國財政部首席代表身份參加了1919年巴黎和會。在巴黎和會上,作為勝利方的協約國心安理得地瓜分德國領土、向德國施加天價賠償。這些聰明的政治家沒有意識到,他們的「短視」正在埋下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種子。凱恩斯在1919年《和平的經濟後果》中警告:

最懂政治家的經濟學家凱恩斯

德意志帝國在戰爭中確實採取了很多毫無底線的破壞活動,所以巴黎和會上戰勝國開始了對德國的清算。美國總統威爾遜提出了一個「十四點計劃」,要求賠償的基本都是直接損失。但是戰勝國並沒有合理貫徹這個精神,而是獅子大開口,把損失高估了好幾倍。戰勝國要求的賠償都是十足的真金,必須用硬通貨和相應的物資來支付,比如用工業的產能來支付。這對於德國的工業無疑是毀滅性的打擊。他們要求的賠償大大超出了德國的支付能力。

戰後的領土劃分也破壞了經濟格局。西里西亞地區原本是屬於德國的,德國有許多煉鐵廠在這裡。但是在戰後西里西亞地區被割讓給波蘭了,這樣之前的鐵礦石供應鏈就中斷了。

賠償條款對資本主義的核心價值也是沉重的一擊。戰勝國提出了一個匪夷所思的主意:那就是德國人在海外的投資,也可以被戰勝國強行征走,用來沖抵德國國家的賠償債務。個人的財產怎麼能用來還國家的債務呢?但是他們相信「勝利者的一切要求都是合理的」。所有戰勝國居民和德國居民之間的私人契約,戰勝國居民可以自由選擇讓其作廢,或者重新生效。更離譜的是,條約居然規定埃及政府可以「完全自由地界定在埃及德國人的地位及生存條件」。

如果說巨額資金的賠償壓力是剝皮去肉,對本國產能的擠占是傷筋動骨,那麼,對私人產權的直接掠奪就是削骨吸髓。據我所知,在近代歷史上,沒有任何一個和平條約是這樣處理私人財產權的。

這些勝利者們被自私和短視沖昏了頭腦,他們不懂得《孫子兵法》中「窮寇勿迫」這樣的簡單哲理。在凡爾賽會議上,德國代表激烈地反對這些條款,他們有了義憤填膺的理由。

與那些精緻利己的政客不同,凱恩斯知道,巴黎和約的後果就是德國物價飛漲、民不聊生。民不聊生的後果就是民粹主義催生強人政治

從這個邏輯鏈條不難看出:「製造」希特勒的始作俑者,不是德國人民,而是巴黎和會的戰勝國領袖們。1933年希特勒當選德意志共和國總理,此時德國失業率為34.4%。德國6600萬總人口中,起碼有2500萬人在挨餓。造就這一悲劇的,正是1919年的巴黎和會。預見到這一結果,不需要上帝的超能力,只需要凱恩斯那樣的理性。

「保守主義之父」埃德蒙·伯克說得深刻:

有國家就有戰爭。

人性永恆。21世紀的今天,政治家們並不比100年前更理性。

1991年蘇聯解體後,葉爾欽又誤服了西方提供的「斷腸藥」——休克療法。結果,俄國經濟社會陷入動盪。在這段痛苦的歲月中,普京擔任列寧格勒副市長,差一點因為「食品危機」而斷送政治生涯。

按理說,蘇聯解體後,冷戰威脅已經解除,美國應該見好就收,「窮寇勿迫」。但是,在自私和短視的驅使下,北約五次東擴。俄羅斯抗議過、懇請過,甚至主動提出加入北約。可以說,北約鼓動烏克蘭加入,並且不斷輸入先進武器武裝烏克蘭,成了壓垮俄羅斯忍耐力的最後一根稻草。

如果按照經濟學家的理性邏輯,俄烏戰爭的爆發並非難以預測的黑天鵝。

這不是替普京辯護,但正如《世界是平的》作者弗里德曼在《紐約時報》文章所指出的,「在這場烏克蘭危機中,美國和北約並不無辜」。

《大國的悲劇》作者、進攻性現實主義理論之父米爾斯海默指出:

西方國家普遍認為,烏克蘭危機的主要根源是俄羅斯的侵略行為。其主要觀點是:俄總統普京一心想要打造一個大俄羅斯地區,類似於蘇聯,要控制鄰國政府。其實,上述觀點是錯誤的。美國及其歐洲盟友應當為烏克蘭危機負主要責任,而問題的根源是北約東擴,其戰略目的是使所有東歐國家(包括烏克蘭)擺脫俄羅斯的影響,加入西方世界。該戰略的主要設計師並不認為俄羅斯會將該戰略視為威脅,但俄羅斯人手裡拿的是現實主義的劇本。這一戰略引發的危機,讓很多西方領導人始料不及。

西方媒體開始抹黑普京精神有問題。其實,誰當俄羅斯總統都會對北約東擴憤怒。早在1995年,北約轟炸波赫境內的塞族武裝時,俄總統葉爾欽就說過:

北約擴大至俄羅斯聯邦的邊境時,就會發生此類情況,這是初步徵兆……戰火將遍及整個歐洲。

自私和短視會蒙蔽人的眼睛。孔子「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智慧是美國政客們不懂的。真正的問題是:

既然當年甘迺迪總統無法忍受赫魯雪夫把飛彈安在古巴,美國憑什麼認為普京就可以接受北約被飛彈安在烏克蘭?

普京在21日、24日演說中充分清晰闡明了俄烏戰爭的真正根源:

歐美向我國承諾不會將北約向東擴張一英寸。結果,北約帶著它的軍事基礎設施,直接來到了俄羅斯的邊境我再說一遍——他們欺騙了我。是的,你經常可以聽到政治是一門骯髒的生意。這種欺騙行為不僅違背了國際關係的原則,而且首先違背了普遍公認的道德和道德規範。今天,只要看一眼地圖,就足以看出西方國家是如何「履行」其不允許北約東進的承諾。已經有五次北約擴張的浪潮,一次又一次。1999年,波蘭、捷克共和國和匈牙利加入聯盟;2004年,保加利亞、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羅馬尼亞、斯洛伐克和斯洛維尼亞;2009年,阿爾巴尼亞和克羅埃西亞;2017年,黑山;2020年,北馬其頓。

看來,地球上還真有兩種邏輯:一種是邏輯,一種是想當然的自以為是。

「普京該不該選擇戰爭」與「普京會不會選擇戰爭」是兩個不同的問題。我們反對戰爭,更應該譴責造就戰爭悲劇的「歐美國家政客無情且殘酷的自私和短視」。

中國外交部長王毅說得誠懇、全面、客觀、深刻:

一國的安全不能以損害他國安全為代價,地區安全更不能以強化甚至擴張軍事集團來保障。冷戰思維應當徹底摒棄。各國的合理安全關切應予尊重。在北約連續五輪東擴情況下,俄羅斯在安全方面的正當訴求理應得到重視和妥善解決。

《環球時報》社論指出一個要害:

華盛頓是烏克蘭危機的「特殊責任方」,以美國為首的北約手裡就攥著解決烏克蘭危機的那把鑰匙。就像美國前國會議員加巴德接受採訪時所說的那樣,美國總統拜登只要保證不接納烏克蘭加入北約,就可以阻止俄烏爆發戰爭。她說的是大實話,但很遺憾,美國主流媒體不僅選擇性地忽視了這樣的大實話,還在刻意利用和消費烏克蘭人民的苦難。

現實正朝著我們憂慮的方向步入惡性循環:

  • 北約東擴,迫使俄羅斯出兵烏克蘭
  • 俄羅斯進攻烏克蘭,迫使歐美制裁
  • 歐美制裁,迫使普京加大籌碼(核威懾)
  • 烏克蘭正式申請加入歐盟。
  • 德國宣布將向烏克蘭運送1000件反坦克武器和500枚「毒刺」級地對空飛彈。這一決定打破了德國在二戰後奉行的不向衝突地區輸送武器的政策。德國總理朔爾茨批准1000億歐元資金用於國防現代化,並將每年GDP的2%將用於國防
  • 美法同時從俄羅斯撤僑,俄羅斯從歐盟撤僑

導致恐怖循環的正是自以為是的短視:

克里姆林宮發言人佩斯科夫指出,普京要求俄羅斯戰略威懾力量轉入特殊戰備狀態,是因為英國外交大臣利茲·特拉斯那句聲明,「如果有英國人選擇個人前往烏克蘭參加戰鬥,我絕對會支持他們。」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簽署命令,指示自當地時間3月1日起對希望加入「保衛烏克蘭國際軍隊」的外國公民實施臨時免簽制度這位「演員出身的總統」的小聰明,真的有可能把整個歐洲拖進戰爭的深淵。

26日深夜,美國、英國、歐洲和加拿大發表聯合聲明,宣布對俄羅斯的最新制裁措施:禁止俄羅斯使用「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支付系統,限制俄羅斯央行的國際儲備!

拜登自以為是地說:

有兩個選項,開始第三次世界大戰,與俄羅斯開戰;第二,確保一個如此違反國際法的國家為此付出代價。

這種核武器級的制裁,與核戰爭有差別嗎?2月28日,俄羅斯盧布一度貶值30%。俄羅斯央行只能火力全開,一把就將利率從9.5%提高到20%。

史丹福大學胡佛研究所研究員Michael S. Bernstam此前在《國會山報》刊文表示,對俄羅斯央行制裁的威脅,可能阻止俄羅斯的軍事行動和在歐洲爆發新的戰爭。這位可悲的「磚家」,一定沒讀過《普京傳》從小愛打架的普京)。

「拜登們」應該聽聽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的警告:

我們應該意識到,這樣的制裁——關於銀行部門,人們說了很多,還有天然氣、石油、SWIFT。這比戰爭更糟糕。俄羅斯正被推向第三次世界大戰。我們應該非常謹慎地避開它,因為核戰爭是一切的終點……

如果西方領導人具有凱恩斯那樣的理性,下面的升級場面並非難以預料:

俄羅斯總統普京會見俄羅斯國防部長紹伊古和總參謀長格拉西莫夫時表示,「西方對俄羅斯不僅在經濟上進行遏制,而且某些領導人的發言越來越具有侵略性,因此我命令俄羅斯戰略威懾力量進入特殊戰備狀態。」

俄羅斯國防部28日表示,基輔市所有平民可以通過基輔-瓦西里科夫公路離開,這條道路是開放和安全的接下來,你懂的。 衛星圖像顯示,向基輔挺進的俄軍車隊有至少64.3公里。

馬基雅弗利說得對:

戰爭在你原意時開始,卻並不在你快樂時結束。

阿拉伯故事《一千零一夜》中那個瓶子中的魔鬼已經被放了出來,我們還能像聰明的漁夫那樣重新把它關進去嗎?

- END -

記得轉發給你腦海中第一想起的群~


劉勝軍

堅持講真話的經濟學家

2014 年參加總理經濟座談會

70 後經濟學家代表人物之一

著有《下一個十年》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