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是什麼?

無疾 發佈 2022-03-03T11:46:34+00:00

原創作者:天下無疾疾病是什麼?並不是一個經常被提到的問題。當我們深受病痛之苦時,往往被強烈的苦惱情緒團團圍住,無暇顧及;當病痛得以緩解,這問題又很快會被拋到九霄雲外了。然而,疾病對我們是如此重要,不論是一次次痛苦的經歷,還是最終帶來的生命的終結,都是我們極力想要避免的。

原創作者:天下無疾

疾病是什麼?並不是一個經常被提到的問題。當我們深受病痛之苦時,往往被強烈的苦惱情緒團團圍住,無暇顧及;當病痛得以緩解,這問題又很快會被拋到九霄雲外了。然而,疾病對我們是如此重要,不論是一次次痛苦的經歷,還是最終帶來的生命的終結,都是我們極力想要避免的。那麼,閒暇時,比如現在,不妨靜下心來思考一下,疾病究竟是什麼呢?疾病與我們的身體之間,又存在怎樣的關係呢?


提到疾病,頭腦中自然會閃現出下面的名字: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肺炎、胃炎等等。實際上,這些都是透過各種檢查儀器後,用醫生的眼睛和頭腦觀察、分析的結果,而非患者自身的感受。如果換成從患者的身心體驗來描述疾病,那麼疾病的名字會變成:眩暈、頭痛、咳嗽、胃疼、便秘等等。兩個視角各有各的利弊,姑且不展開分析。還是把目光集中在這個主題:疾病是什麼?


我們通常將健康與疾病作為一對概念來理解,也就是說:疾病是一種不健康的狀態。而健康與疾病,又常被替換為正常與不正常。於是,疾病就成了一種不正常的狀態。可不是嗎,正常時我們吃的好,睡的好,精力充沛,幹活不累;如今吃不好,睡不好,渾身疼痛,累的不行,可不是「不正常」嗎?


其實這種理解帶有很大的片面性。我們常說:「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習慣上,我們通常把山倒的一刻,視作健康與疾病的分界點。其實呢?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那麼在那些結冰的日子,我們是健康,還是疾病的呢?前些年盛行「亞健康」的概念,試圖彌補兩個概念之間的斷層。其實仍然不夠,亞健康者,很多雖未到達西醫眼中某些器質性疾病的「標準」,但在中醫眼中,或者從患者自身的角度,已然在疾病中了。也就是說,所謂的亞健康狀態時,身體的不適已經顯現。那麼,在這些不適出現之前,還是在那些結冰的日子,我們是健康,還是疾病的呢?疾病與健康的關係究竟是怎樣的?


可見,疾病是什麼?並不是一個容易回答的問題。無疾以為,這個問題的關鍵,並不在問題本身,而是我們在健康與疾病兩個概念之間,樹起的強烈對立觀念。誰說這二者之間一定勢不兩立,有個解不開的仇疙瘩?不妨看一看下面的案例,重新審視一下心中關於疾病與健康的觀念。


李阿姨,65歲,性情溫和,與人為善,卻有些小心眼,喜歡獨自生悶氣;平素喜歡吃些肥膩食物,身體較胖。那一年秋天,兒子與兒媳大吵了一架,李阿姨無能為力,只有獨自生氣。第二天清晨,發現臉有點歪,左側嘴角流口水,左半身活動有些不太靈便。兒子、女兒急忙把李阿姨送到附近的大醫院,診斷為腦梗,住了20天院。之後經過針刺、中藥治療,病情逐漸得到緩解。但好景不長,春節前,兒子、兒媳決定外出過年,李阿姨反對無效,又生了一頓悶氣。結果到了第二天早上,李阿姨再也沒有醒過來。


我們靜下來分析這樣一則案例中,疾病是什麼呢?如果從西醫的角度,第一次中風的發生,是典型的疾病;當然第二次也是疾病,不過與死亡已經沒有差異。如果從中醫的角度,在兩次生氣之後,都已經屬於明顯的疾病狀態了,所謂肝氣鬱結;至於後面中風病發作時,更屬於疾病無疑。我的問題是:在李阿姨兩次生氣之前,尚未出現明顯的身體不適之前,究竟是不是有疾病呢?


再以過敏症為例,換個角度來看這個問題。過敏者在遇到過敏原之前,一切表現與常人無異。那麼此時「過敏待發」的人體,是否屬於疾病的狀態呢?如果您的回答也是「是」,那麼上面的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在兩次外來的情緒刺激之前,李阿姨的身體本就處於類似於「過敏待發」的狀態。這種狀態,遇到任何外來的「過敏原」,都可能觸發一次所謂「疾病」的發生。而這種狀態,本身就是疾病的一種形式。實際上我們可以繼續向前探究,這種待發狀態之前,仍然存在的問題,如家庭關係,生命輪迴等。不過對於探討「疾病是什麼」的話題,到這裡似乎已經可以得到一些解答了。疾病,仿佛是一種失去了平和的狀態,無論其是否被本人或他人所感知。然而這樣一來,新的問題馬上就出現了:世上還有健康嗎?

本文選自無疾學社主辦「中醫愛好者的成長家園」。無疾學社,把這個紛繁的疾病世界,講給你聽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