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顯示海洋不斷變熱正削弱南海北部珊瑚礁的「避難所」潛力

中科院之聲 發佈 2022-03-05T10:30:11+00:00

近日,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陳天然、陳澤生等研究人員與自然資源部南海局莫少華、張文靜等合作,在邊緣珊瑚礁熱「避難所」問題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成果近日發表在《總體環境科學》(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上。

近日,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陳天然、陳澤生等研究人員與自然資源部南海局莫少華、張文靜等合作,在邊緣珊瑚礁熱「避難所」問題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成果近日發表在《總體環境科學》(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上。

全球變暖、持續上升的海溫不斷逼近(或已經超越)熱帶珊瑚的耐受極限,導致全球爆發嚴重白化事件越發頻繁。某些礁區具備特定的環境因素,能夠抵消強太陽輻射或高溫帶來的熱脅迫效應,從而保護珊瑚「逃過」嚴重白化。尋找這些「避難所」,對珊瑚礁的保護和人工修復等越發重要。其中,「邊緣珊瑚礁」(相對高緯度珊瑚礁、渾濁水體珊瑚礁等)被認為具有一定的潛力,但國際上一直爭議不斷。

南海北部的岸礁是全球典型的邊緣珊瑚礁。傳統觀點認為,人類活動是導致這些珊瑚礁退化的主要因素,因此只要有效保護、控制不利影響,這些岸礁就可以成為氣候變暖下造礁珊瑚的熱避難所。

研究人員從近39年(1982-2020)的高解析度衛星遙感水溫資料中提取了南海北部珊瑚礁區的海洋熱浪(MHW)事件,加上對2020年夏季爆發的極端MHW以及大面積珊瑚白化事件的詳細剖析,從極端氣候事件的角度對邊緣珊瑚礁的避難所潛力的評估提出了新見解。

研究發現,2000年左右是一個「分水嶺」,之前的MHW和珊瑚白化主要與強El Nino事件聯繫緊密。然而,隨著氣候持續變暖,之後(尤其是近10年)的MHW幾乎可以發生在ENSO的任何相位(強El Nino、弱El Nino、甚至La Nina),並且MHW爆發的頻率、強度、和持續時間均在顯著增加。

研究認為,南海北部邊緣珊瑚礁不能提供長期的熱避難所功能。應對大尺度的氣候變化以及極端氣候事件,單靠局地的保護措施顯得無能為力,或許有效控制全球變暖才是最終的解決途徑。

本研究得到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廣州)團隊項目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資助。

2020年夏季南海北部珊瑚礁爆發的嚴重白化事件

來源: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