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科技熱詞 | 深海

重慶市科學技術協會 發佈 2022-03-09T07:47:22+00:00

深海2022/3/9「從神話傳說中龍王居住的水晶宮,到科幻小說《海底兩萬里》的深海旅行,深海不僅是地球生命的起源地,更承載著人類幾千年的幻想。隨著深海探測技術的發展,人類深入認識深海的時代正在來臨。 海洋占地球表面積的7/10,而水深超過2000米的深海,則占據地球表面的3/5。

深海

2022/3/9

從神話傳說中龍王居住的水晶宮,到科幻小說《海底兩萬里》的深海旅行,深海不僅是地球生命的起源地,更承載著人類幾千年的幻想。隨著深海探測技術的發展,人類深入認識深海的時代正在來臨。

海洋占地球表面積的7/10,而水深超過2000米的深海,則占據地球表面的3/5。深海不僅影響氣候變化,對板塊運動也有影響,它蘊藏著豐富的礦產、油氣和生物資源,例如海洋石油占世界石油產量的30%,海洋稀土元素儲量是陸地的上千倍。

深海探測最大的困難是水壓,大部分潛水器在1000米以下都會被壓扁。因此,要進行深海探測,就需要可以對抗水壓的深潛器。1960年,美國「的里亞斯特」號載人深潛器下潛到太平洋馬里亞納海溝水深10916米的海底,首次將人類送到地球表面的最深處。

我國深海科技起步較晚,但發展迅速。2012年,「蛟龍」號載人深潛器下潛至7062米深海,創世界同類作業型潛水器最大下潛深度紀錄。2017年,4500米型的「深海勇士」號載人深潛器正式投入使用。2020年6月,自主遙控潛水器「海斗一號」完成海試,抵達10907米深海。2020年11月10日8時12分,中國自主研製的「奮鬥者」號載人潛水器在馬里亞納海溝成功坐底,深度10909米,刷新我國載人深潛新紀錄。通過載人深潛,我國在南海發現了海山上成片的多金屬結核、古熱液區和冷水珊瑚林,在西南印度洋勘查了金屬硫化物礦點。

插圖:蘇盼盼

深潛雖然可以直接到深海探索,但最深只能到達海底,並且不能停留太長時間,想要探測海底更深處,就得鑽眼了——這就是深鑽。從1968年起,20多個國家一起策劃了國際大洋鑽探項目,目的是探索深海底下的地球內部,是國際科學界歷時最久,影響很大的深鑽項目。

雖然大洋鑽探技術要求高,花費也多,但收穫不小。半個世紀以來,大洋鑽探在世界大洋鑽井4000多口,取回岩芯40多萬米,大大加深了人類對地球的認識,證實了地球構造運動的板塊學說,發現了海底的天然氣水合物等,引領著國際地球科學的發展。

1998年,我國開始大洋鑽探,雖然是新兵,但在1999年就成功實施了南海第一次大洋鑽探,探索季風氣候演變的歷史。後來又陸續揭示了南海海盆張裂、海底擴張的歷史,使南海成為深部過程研究程度最高的邊緣海。

探索深海除了深潛器和深鑽,還有第三種方法,是將傳感器放到海底,建立國家海底科學觀測網,進行長期連續觀測,這叫作「深網」。

20世紀90年代,國際海洋界開始將傳感器放到海底,再用光電纜將信息傳送到岸上。這樣的海底觀測網可以不間斷地長期觀測,不受颱風和地震影響,極大提升了海洋觀測能力,標誌著新一代海洋科學的建立。

我國從2005年起開始推進海底觀測網的建設,將在東海和南海分別建立觀測系統,從海底向海面進行全天候、實時和高解析度的多界面立體綜合觀測。深海探測不僅要防止災害,還要保護海洋環境。

本文作者:

寧鐵民,從事科普與科幻寫作科。

END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