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語」對話餐桌

這裏是黔東南 發佈 2022-03-13T02:00:23+00:00

不記得具體是哪本書了,裡面有句話給我的印象很深,「相愛的人就是要在一起吃飯,吃很多很多頓飯。」  現在吃飯太容易了,容易到對於要減肥的人來說,還成了不小的負擔。每周朋友、同事各式各樣的飯局總會占上三四天。

不記得具體是哪本書了,裡面有句話給我的印象很深,「相愛的人就是要在一起吃飯,吃很多很多頓飯。」


  現在吃飯太容易了,容易到對於要減肥的人來說,還成了不小的負擔。每周朋友、同事各式各樣的飯局總會占上三四天。似乎,家庭晚餐已經被社交生活、公務應酬排擠出局,一家人齊聚在餐桌前也變成了一種奢望。有時候想想,有一天人生走到盡頭,回憶起生命中真正的快樂,是升了職,賺了錢……還是與家人、孩子在一起時那些溫情的細節,平凡卻異常溫馨的分分秒秒?你會選擇什麼呢?於是,我成了朋友、同事口中那個最難約吃飯的人。


  生活節奏加快,白天分散各處的一家人傍晚重新相聚在一起,一張方桌,幾個家常菜,這是日常中最平常的時光,卻又是最鬆弛的,最適合溝通談話的時機。餐桌上,孩子說著自己在學校的點滴,老媽念叨念叨今日上街買菜時的見聞,我和孩子他爸時不時插上幾句……或喜或憂,其間的談話就是生活視野與思維方式的呈現,既可以洞悉孩子的成長,還能感受家人的心情。因為平日的繁忙,這段輕鬆的相聚,就那麼彌足珍貴。所以,我特別珍惜。


  細想每一次餐桌對話,其實都是微言,並無「大義」,更沒有一定要去強行貫穿的「教育意義」,只是輕鬆自由且溫暖。愉快的相處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因為它是一種陪伴,這份陪伴需要寬泛和鬆弛,如果隨時都是訓誡式的緊張氛圍,那就辜負了這難得的餐桌美好時光。


  童年時,一大家子十二口人吃飯,有一張不大的餐桌,因為人多,我們小孩總是大人裝好飯夾好菜遞到旁邊的小凳子上自己吃,沒有上桌的資格,更沒有挑揀菜式、參與對話的可能。可是,就是在旁邊聽著,也能洞察到今天家裡的氣氛如何,好事麻煩事也總能從中窺之一二。七歲時,十二口人的大夥食團解散了,我們一家四口被分流了出來,在隔壁的一間小屋子,我們另起鍋灶開啟了艱難卻自由的「小鍋灶」,爸媽簡單培訓,懵懂興奮間就上崗了,一切從不會到嫻熟,用了不到兩個月的時間。我們擁有了可以一人一方的小飯桌,擁有了可以端坐桌前隨心夾菜的權利,擁有了參與說話的機會,更擁有了爽朗開懷的笑聲……直到今天,我都特別慶幸七歲時的那場「被分流」,沒有那張獨立自由的小餐桌,就沒有現在可以正常表達、傾聽的必備能力。


  語言教育家瑪格麗特說過「談話,構成我們童年最早的記憶……我們繼承了講述自己感受的方法,繼承了我們認為舉足輕重的價值觀,繼承了我們所信仰的真理」。八十年代,沒有網絡,沒有手機,連電視機都能算上奢侈品,一家人,一個院裡的人,閒暇之際更多的就是圍聚一起東家長西家短。像這樣的冬天,圍坐在火箱裡,腿上蓋著一床專門烤火保暖用的小被子,氤氳的人氣,大人們講話的聲音,逐漸降臨的夜幕,抵擋不住的睡意……整個冬天,大半都是在這樣的環境中睡去。直到現在,我也特別中意靜靜的交談模式,因為只有交談,人們的心才能靠近。


  餐桌是樸素的,日子是平凡的。時光更迭,什麼都在變化,新的不斷地發生,舊的不斷的逝去,無論生活的重心是什麼,都不要忽略生活中那點點滴滴平常卻閃亮的時光。


  幸福到底是什麼?每個人的答案都不一樣,我想,幸福很簡單,那就是一家人一個都不少地圍坐餐桌旁的美好時光。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