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農業+生態旅遊+美麗鄉村」靈丘車河社區成金窩窩

靈丘縣車河有機社區 發佈 2022-03-17T02:30:52+00:00

靈丘縣立足自然生態資源優勢,把有機農業作為經濟轉型的戰略支柱產業來抓,以車河有機農業綜合開發項目為試點,啟動有機農業園區建設。

  靈丘縣立足自然生態資源優勢,把有機農業作為經濟轉型的戰略支柱產業來抓,以車河有機農業綜合開發項目為試點,啟動有機農業園區建設。通過農村產權制度改革,積極探索工商資本進入農村建設的新路徑,變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全員持股,人人有份,推進農民股民化、農村景區化、農業產業化,努力實現就地城鎮化,短短几年實現了精彩蛻變。昔日的窮山溝變身「國際范兒」,小山村連續舉辦的五屆車河國際有機農業論壇,讓車河的知名度不斷提升,成為靈丘對外的一張響噹噹的名片。以車河為例的「山西省靈丘縣村級有機農業扶貧模式」被列為聯合國糧農組織扶貧模式類中外減貧案例,案例照片在義大利羅馬舉行「2018年全球減貧夥伴研討會」展出。

車河有機社區

  立足資源優勢,科學繪製藍圖

  紅石塄鄉上下車河村位於靈丘縣南山區,山好、水好、空氣好,氣候環境適宜,自然生態資源優勢明顯,發展有機農業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2013年,該縣聘請中國規劃研究院景觀所和易蘭國際設計事務所編制了車河有機農業社會區建設規劃,確定了合理利用資源,保護好現有的生態環境,減少生產、生活對生態環境的擾動;建立生態補償機制,通過信息化生態平衡補償體系對項目的建設經營過程進行持續跟蹤考核;堅持「健康、生態、平等、關愛」的有機農業原則;建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山常綠,水常清」的良好生態,即「生態第一、四化同步」的發展原則。

  加快農村改革,引入工商資本

  藉助得天獨厚的旅遊生態資源,採取「有機農業+生態旅遊+村莊改造」模式,鼓勵支持該縣最大的重點龍頭工業企業金地公司,投資有機農業發展,註冊成立了靈丘縣車河有機農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專門經營管理車河有機農業,實施有機種養殖生產等農業轉型發展項目。通過實施車河有機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在確保農民不離地、不失地、不失業、不失居、保增收的前提下進行村企合作,將第三產業成功植入鄉村,有效帶動第一產業的發展,使農民收入從單一的第一產業,發展到第一、二、三產業聯動,優勢互補。基本思路是政府主導、企業牽頭、帶動農民、協同發展,共同打造生態環境優美,產業環境優越,生活環境優良的車河社區,推動有機農業向多元化、綜合化方向發展,走一條靈丘有機農業可持續發展的路子。

  推動土地流轉,實現多重收益

  在車河社區建設過程中,主要通過土地流轉,將上車河、下車河兩村的78戶182名村民承包的1213畝土地經營權流轉給「靈丘縣道自然有機農業專業合作社」,合作社再將土地承包經營權轉讓給「靈丘縣車河有機農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按照合同約定,開發公司前三年每畝地每年支付社員土地流轉金500元,土地流轉金以後每隔三年遞增5%。土地流轉完成後,村民可獲得四項收入:土地流轉收益、旅遊服務收益、勞務工資性收益、公司盈餘分紅收益。

  改善人居環境,建構新型社區

  精準扶貧不僅要讓農村居民脫貧致富,更要讓他們享擁有均等化的公共基礎設施,享受到同質化的生活條件、各方面平等的權利,這也是城鄉統籌發展的最終目標。車河有機社區建設在實現農民增收的同時,同步推進農村人居環境的改善。目前,共建成兩層結構130平方米的新型農居60套,作為村民安置房;「一元圓你創業夢」公寓30套;鋪設天然氣管道13公里;建污水和垃圾處理廠各一座;建民俗博物館(建築面積700平方米、院落3000平方米)1座、700平方米展示中心1座、1500平方米的接待中心;新建和整修田間道路13公里,新修水利設施,新架橋10座,由過去「院荒蕪」「房破爛」變成今天的「山水綠」「村整齊」,成為山水特色城鎮的縮影。

  摘掉「窮帽子」,過上好日子

  通過幾年的建設發展,兩個村徹底摘掉了貧窮落後的帽子。目前,社區1213畝耕地全部流轉完成,新造土地200畝,改造土地500畝,發展雜糧、蔬菜等有機種植700畝,養殖有機羊5000隻、有機雞30000隻,雞蛋已取得有機認證。溝里的烏雞,山上的羊,灘里的有機蔬菜響噹噹,村民全部搬進了企業為村里建造的兩層結構130平方米新型農居,一層供自己居住,二層兩個獨立房間被設計成客房。每到周末,縣城乃至大同、河北等地的遊客便慕名而來,品嘗有機烏雞蛋、大青背山羊肉、有機蔬菜,呼吸山里純淨空氣,享受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村民不出家門就掙上了住宿、餐飲錢。2018年,上、下車河村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85萬元,徹底告別了以前「光禿禿的山上,破爛的房,窮苦的人兒走外鄉」的窘狀。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