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道理全都懂,可還是很痛苦怎麼辦?

阿爾法心理研究所 發佈 2022-03-15T18:48:43+00:00

很多來訪者,包括我自己也經常有個困惑,知道了很多道理,為何痛苦還是存在。到底是道理出現了問題,還是自己哪裡操作錯了呢?

一個心理諮詢匠帶你進入自己內心的世界,喜歡的關注吧!

文/老K

很多來訪者,包括我自己也經常有個困惑,知道了很多道理,為何痛苦還是存在。

到底是道理出現了問題,還是自己哪裡操作錯了呢?

這個時候來訪者會有深深的挫敗感,還會責怪心理諮詢師乃至可能會對心理諮詢這件事本身有深深的排斥。

你習慣了痛苦

我們總是大談如何改變痛苦,可是人性的真相就是,不是我們無法改變痛苦,而是有時候我們對痛苦是成癮的。

說這句話的時候,也許很多人會不解,甚至覺得我在胡說八道。

精神分析認為,我們的人格產生是和早年養育者互動中產生的,如果養育者狀態越穩定,我們就會越容易形成好的人格底子,如果養育者情緒經常混亂的就會讓孩子產生嚴重的不安,是不利於發展健康人格的。

雖然人是會成長的,我們後來會遇到各種人事物,可是最早的互動模式還是會多少對我們的性格產生一定影響,這就是江山易改,本性難移的來源。

心理學有個概念叫「強迫性重複」,比如過去熟悉的狀態會在日後不斷重複,如果我們過去體驗的是快樂的經驗,長大後也會很容易體驗快樂,但過去如果是糟糕感受,就會在日後不斷重複體驗糟糕感受,這就像佛教說的「輪迴之苦」。

所以,人的秉性之所以難以改變,就是在這裡,因為人對「熟悉感」有近乎偏執的熱愛,即便是錯誤的或者會讓人不幸福的。

理解這一點,你就會明白為什麼作為旁觀者發現一個人明明可以不那麼痛苦,可ta卻偏執選擇讓自己繼續糟糕下去,有時候就是因為糟糕是ta過去的模式,這個模式ta熟悉,讓ta變好了反而不安,所以寧願呆在痛苦也不願意快樂,快樂就像背叛過去一般。

改變需要體驗,而非頭腦

幾年前,韓寒電影裡有句經典台詞叫「明白了很多道理,依舊活不好這一生」

這句話引起很多人的共鳴,我們發現隨著信息越來越容易獲得,可是好像人該是什麼樣子還是什麼樣子,並沒有因為我們獲得了更多信息而變得更好了。

包括你現在看了我的文章,也不代表你就會發生巨大的變化,因為這些都是在頭腦層面。

人如果要發生巨大變化是需要很多時間和體驗的,比如做心理諮詢的過程中,就是諮詢師和來訪者的關係帶來新的領悟和變化。

比如,一個小時候經常被要求要懂事孝順的來訪者,父母有非常多的要求,所以來訪者就學會了要用懂事聽話這樣的討好姿態應對自己的父母,長大後他就學會了用這套和人打交道模式應對外界的人,可過度討好並沒有換來他人的尊重時,自己就會有很嚴重的挫敗和痛苦。

那麼同樣在諮詢關係中,他也會形成這樣的模式應對心理醫生,總是用討好和禮貌讓咨訪關係形成一定距離感,但其實這樣的「距離感」其實會讓人不舒服(包括心理醫生),這個時候心理醫生就會想辦法拿出來和他探討分析。

慢慢在諮詢這樣安全的關係中,他會明白這樣的「討好」並不完全是自己想要的,這個時候諮詢師會鼓勵他把真實感受表達出來,通過諮詢師不斷地用自己當下的感覺去發現和澄清來訪者的感受,這種發現對來訪者的問題本身就是一種修復。他會發現原來憤怒是可以被說出來的,是可以被表達並且被對方所涵容的,這給來訪者帶來一種釋然和輕鬆。

這種修復就發生在當下真實的關係當中,這種修復不僅僅發生在認知層面,也切實地發生在情感層面。

不過在現實的關係中有時候並不容易產生,因為現實關係他人是可以選擇拒絕甚至攻擊來訪者帶來的不適感,這樣就會打擊到來訪者的自尊,來訪者就容易繼續經歷痛苦的重複。

慢慢來訪者就發生了變化,他開始可以在其他關係中不僅只用討好這樣一種方式,這就帶來了改變,但前提就是需要體驗和時間。

改變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即便在上述的分析過程中,還是要提一下,人的改變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人的改變有個現象就是螺旋式上升的,大概你以為自己已經很努力了,但有時候往往還不夠。

比如我自己在抑鬱的時候,當時認為自己已經很努力了(事實也的確是很努力了)可往往現實卻是你還會掉到抑鬱狀態中,也就是說我體驗了無數次抑鬱-好轉的過程,你在這個過程中如果有勇氣敢於面對才有機會打破它,才有可能產生變化。

有句話叫如果你拒絕去承受從地獄爬出來過程中的痛苦,你最終會一次又一次地跌回地獄,你只能一遍又一遍地重新開始。

所以人發生變化或者不繼續痛苦是需要經歷體驗和時間的,絕不是單單的理論和道理能完成的,當然道理有用沒?也有用,比如你學一個技能,人家告訴你理論,你哪怕照貓畫虎學著,一而再再而三去模仿,也可能帶來一定的領悟,只不過中間還是需要經歷上述這些。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