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大內陸鹹水湖:生物多樣性豐富度提升 生態環境總體向好

中國新聞網 發佈 2022-03-14T21:05:44+00:00

中新網西寧3月15日電 青海湖是中國最大的內陸高原鹹水湖,是維繫青藏高原東北部生態安全的重要水體,也是控制西部荒漠化向東蔓延的天然屏障。

圖為碧波蕩漾的夏日青海湖。 趙凜松 攝

圖為碧波蕩漾的夏日青海湖。 趙凜松 攝

中新網西寧3月15日電 (記者 李江寧)青海湖是中國最大的內陸高原鹹水湖,是維繫青藏高原東北部生態安全的重要水體,也是控制西部荒漠化向東蔓延的天然屏障。青海湖的生態環境特徵及其演變在很大程度上反映著青藏高原整體生態環境的變化趨勢,對柴達木盆地、三江源、祁連山等地區均有較大影響。

2021年,青海湖水體面積達到4625.6平方公里,較2020年增大36.79平方公里,達到17年來的最大值。同時,青海湖水位增高0.07米。據中國氣象局發布的《中國氣候變化藍皮書(2021)》顯示,1961年至2004年,青海湖水位呈顯著下降趨勢,截至2021年,青海湖水位已連續16年回升,在2020年時,就已達到20世紀60年代初期的水位。

圖為碧波蕩漾的夏日青海湖。 趙凜松 攝

2021年,青海湖裸鯉資源蘊藏量達到10.85萬噸,較2020年增加0.81萬噸。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受人為大量捕殺、河道萎縮、裸鯉繁殖水域日益退化等影響,青海湖裸鯉數量銳減,2002年青海湖裸鯉資源蘊藏量僅為2592噸。

2003年起,青海開展封湖育魚,取得了良好成效。據青海湖裸鯉救護中心介紹,從2002年大規模增殖放流至今,來自青海湖裸鯉救護中心的1.56億尾青海湖裸鯉原種種苗,對青海湖裸鯉資源恢復貢獻率達23%。目前青海湖流域生態環境持續向好,濕地面積持續增加,水體自淨能力明顯提高,青海湖裸鯉種群資源進入恢復期,「以魚淨水、以魚養水、以魚抑藻、以魚控草」的生命共同體已形成。

以魚類為食的鳥類也從中受益。2021年,青海湖新增水鳥灰頭麥雞,水鳥種類增加到96種;全年統計水鳥總量約57.1萬隻,較2020年增長23.3%,達到2007年監測以來的最大值。鳥類種類不斷刷新,生物多樣性和物種豐富度明顯提升,青海湖成為中國境內候鳥繁殖數量最多、種群最為集中的繁殖地之一。

此外,世界極度瀕危物種普氏原羚種群數量由2020年的2700餘只增加到2800餘只,達到了保護初期的近11倍。普氏原羚活動區域平均可食牧草生物量和可利用生物量較2020年分別增加6.69%和5.33%。

圖為世界極度瀕危物種普氏原羚。 馬銘言 攝

普氏原羚是中國特有的哺乳動物中數量最少的物種,也是中國甚至世界上有蹄動物中處於最瀕危的物種。青海湖是普氏原羚在世界上僅存的棲息地。普查顯示,2007年,普氏原羚種群數量在300餘只左右,在民間和官方的共同救助下,幾近滅絕的普氏原羚物種逐步擺脫瀕危處境,種群有了明顯的恢復。

據青海湖國家級自然保護管理局介紹,各項監測結果表明,2021年,青海湖生物多樣性豐富度進一步提升,青海湖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呈現出總體向好的態勢。

「今年,我們將持續做好鳥類、普氏原羚種群及植被的分布變化情況監測,為野生動物保護提供科學依據,同時做好野生動物疫源疫病防控。同時,營造生態環保濃厚社會氛國,不斷提高社區群眾生態環境保護意識。」青海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局長何玉邦表示。(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