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家鄉愛家鄉建家鄉,關城百業圖之龍鬚麵

山海關區融媒體中心 發佈 2022-03-17T10:09:11+00:00

龍鬚麵(繪圖:張永成)龍鬚麵,按字面上的意思是用龍鬚做成的面。其實不然,龍鬚麵就是普通百姓經常吃的一種民間小吃,因細如龍鬚而得名,又非常好吃,再加上咱們中華民族喜歡用吉祥、喜慶的字眼兒來形容一件美好的事物,所以龍鬚麵這個詞就叫響了。如果較起真兒來,誰見過真龍究竟長什麼樣?

龍鬚麵(繪圖:張永成)

龍鬚麵,按字面上的意思是用龍鬚做成的面。其實不然,龍鬚麵就是普通百姓經常吃的一種民間小吃,因細如龍鬚而得名,又非常好吃,再加上咱們中華民族喜歡用吉祥、喜慶的字眼兒來形容一件美好的事物,所以龍鬚麵這個詞就叫響了。如果較起真兒來,誰見過真龍究竟長什麼樣?又有誰真正吃過用龍鬚做過的面?況且龍是咱們中華民族的圖騰它象徵著華夏子孫的一種精神,而用龍鬚來形容一種小吃,無非是圖個好的彩頭,絕無不敬之意,山海關有三四家經營這種小吃,而孫家龍鬚麵比較有名。

孫盛忠,撫寧人,一八九一年出生。有九個子女,六女三男。他年輕時曾在東北綏中住地方(給買賣家打理生意),後因遭遇洪災,丟了飯碗,來到山海關謀求生路。先後做過糖葫蘆、切糕、江米糕、年糕、涼糕等。後來就專門做龍鬚麵。

別以為製作龍鬚麵是個簡單活兒,其實這裡面的過程很麻煩,也很講究。首先是選米,龍鬚麵的主要食材是小米,米的好壞決定龍鬚麵的口感和品質,必須選用籽粒飽滿、色澤純正的上好小米。用遵義井或馮家井的井水將小米充分浸泡,因為這裡的井水清冽甘甜,水質上乘,浸泡後的小米猶如「鄰家有女初長成」——豐滿甜潤、光彩照人。

接下來就要把泡好的小米上磨。磨分為兩種:早磨和水磨。早磨就是干拉,不加水,像磨麵、磨米、禿豆兒醋什麼的。水磨是要加水的,原料要用水浸泡,有的還需要煮。比如拉花生小豆腐,有的人家就會把花生和黃豆加入花椒大料放入大鍋煮開幾分熟,然後再上磨一邊添湯添料一邊拉。

孫家水磨的特點就是大,這個大是指此盤磨的個兒大,磨盤的直徑就有三尺多。這麼大的磨拉起來也很費力,而且是人工拉磨,可見那時父輩們生活得非常辛苦。拉水磨的工序要重複幾遍,因為一兩次米漿是拉不乾淨的,米渣里還會有殘留的米漿,為了儘量地多出澱粉,所以就要反覆地拉,直到將米漿全部拉出。

下一道工序是要將米漿過籮,使米漿沉澱、成砣。再將粉砣掰開、晾曬。接下來將曬乾的小米粉入鍋、加水、加熱,打成糊狀。然後晾溫後撒上小米麵粉作為泊面,將麵團用力揉、反覆揉,直至揉出麵筋為止。

再往下就要上床了。壓龍鬚麵的床除了個兒大外,基本上和壓餄餎床差不多,就是篩網是小圓孔,所以壓出來的麵條是條狀的,粗細跟湯粉近似,稍比湯粉粗一點。床下是煮沸的大鍋,麵條壓出約一尺長左右,就用竹板刮斷,被刮斷的麵條落入鍋中,少頃就被煮熟。將煮熟的麵條迅速撈出,在幾個涼水缸里依次冷卻,經過三道涼水的麵條被撈在木盤上,這樣,一縷縷、一盤盤淡黃色的龍鬚麵就做成了。

那時的西關白橋子很熱鬧,尤其是賣早點的都喜歡聚集在那裡。孫家的龍鬚麵也在那裡賣。一個帶斗的獨輪車上面裝著龍鬚麵的食材,還有麻醬、蒜汁、醋、辣椒油等佐料。因為價錢低,所以人們都喜歡吃,小碗三分錢一碗,大碗五分錢一碗。就這樣,一個養家的中年漢子,一架木質的獨輪小車,與一輪初升的太陽交織在一起,開始了平凡而又充滿希冀的一天……

孫盛忠的老家在撫寧境地,山村的貧瘠令他多有不甘,雖然他已娶妻生子,但還是踏上了他鄉的路途。

他的勤勞和聰明使他很快就有了立足之地,在綏中一個買賣家當上了小掌柜(相當於店面的經理)。原本以為以後的日子會越過越好了,不曾想一場大水將希望沖刷得支離破碎、無影無蹤。東家的買賣沒了,孫盛忠的飯碗自然也打了。幸好命還在,他經過思考,就來到了山海關。初來此地,首先要找個落腳的地方,於是他就在一家燒鍋(酒坊)當夥計,待腳跟站穩後,就自己開始做小吃掙錢養家。

就在這時,撫寧的家眷在老母親的帶領下,舉家來到山海關,落到小西關南上坎。說起小西關南上坎這個地方,老百姓不免談虎色變。老人們都知道,那個地方在當時是個殺人場,就是給死刑犯行刑的地方。那時還沒有槍決這一說,而是用大片刀砍頭,想想看,那是多麼血腥、多麼疹人的地方。所以,人們都叫它「殺人場」。

選擇這種地方落腳,足以看出孫盛忠當時的艱難與無奈。面對一大家子的生存問題,再苦再難都要撐住。好在長子已經十六歲了,也能為父親分擔一部分生活的壓力了。

就這樣,孫氏家族就靠著做小吃、賣龍鬚麵在山海關這塊土地上扎了根,開了花,結了果。

撰 稿:肖桂華、鄭道昌

編 輯:王 爽、馮辰玉

編 審:胡偉達

終 審:王 蕊、李文輝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