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解讀:到底有沒有外星人?浩瀚宇宙人類真的如同「螻蟻」

宇宙探索 發佈 2022-03-21T00:08:27+00:00

我們生活在地球上,習慣性的會按地球的模式思考問題,所以有朋友會說:沒有外星人,如果有為什麼找不到?如果在地球上找某群人,這麼說沒問題,因為地球很小、地表最遠兩點距離只有20000公里,直線距離:上海~北京1000多公里,倫敦~紐約不到6000公里,乘坐火車飛機、往來非常容易。

先上結論:外星人存在的概率接近100%,但是,人類(幾百年後說不準,起碼是近幾十年內)能夠找到外星人的概率,接近於零。

我們生活在地球上,習慣性的會按地球的模式思考問題,所以有朋友會說:沒有外星人,如果有為什麼找不到?

如果在地球上找某群人,這麼說沒問題,因為地球很小、地表最遠兩點距離只有20000公里,直線距離:上海~北京1000多公里,倫敦~紐約不到6000公里,乘坐火車飛機、往來非常容易。

同時、地球人口密集,一平方公里平均47人,核心城市、幾十平方公里人口成百上千萬,所以人類總是互通有無,同時爭奪戰鬥,想尋找什麼相對容易。

但是宇宙太大了,僅僅銀河系,直徑就有10多萬光年,包含至少2000多億顆恆星,人類最遠的探測器,飛出的距離、遠遠不到一光年。

恆星的溫度很高,通常認為生命只能在行星或衛星上生存,行星衛星都不發光,常規直徑不超過幾萬公里。

成百上千光年的距離,直徑僅萬公里不發光的小目標,人類目前的搜索能力,不用說外星人、連他們的星球都極難找到。

最新研究認為:大約15%的恆星帶有行星系統,就是說銀河中有300多億個"太陽系",行星總數可能超千億顆,只要行星上的溫度、化學成分、水等條件適合,並有幾億年穩定期,就有一定概率會有生命,一旦有生命,就有可能演化出智慧生命。

雖然無法準確觀測,銀行系內有多少類似太陽地球的組合,但是根據最常見的MK分類法,恆星有O、B、A、F、G、K和M,七大類型(如下圖),O溫度最高,M溫度最低。其中MKG三種、其行星產生生命機率較高,太陽正是屬於G型。上千億對恆星&行星的組合,必有大量的雷同與相似,太陽地球不可能獨一無二。

螞蟻們不知道,同類有、而且有好幾群,只不過距離太遠,它們最遠可以爬行50米,而同類卻遠隔重洋,在近萬公里的遠處。

人類有文明史只有區區幾千年,假設我們的祖先,修建長城那時開始直播,向外太空發視頻,信號今天才到達2240光年遠處,如果2500光年遠處有文明世界,現在並沒看到,2500光年僅僅是銀河系直徑的2.5%。

宇宙仿佛一個村,住著許多戶"外星人",但是這個村、每戶的房子大得驚人,能大到什麼程度?

就是人類誕生的第一聲啼哭,至今尚未傳過院牆,所以我們與鄰居,比鄰而居、卻一輩子互不知曉。

很大概率:人類有朋友,但是相對138億年的時間,我們的歷史太短,相對於930億光年的空間,光速簡直慢如蝸牛,所以無法互相發現。

已知科學理論認為,無論電磁波還是引力,傳遞速度都不能超越光速,已知銀河系內最快的宏觀物體,人馬座恆星S4714,在長橢圓軌道上繞黑洞運動,最近距離黑洞19億公里,此時黑洞強大的引力,將其加速到每秒24000公里,約為光速8%

如果飛船起飛、加速到每秒24000公里,到達目的地再減速到0,人類的現有技術,根本造不出,動力如此強勁的發動機,而且太空並不真空,漂浮的宇宙塵埃,以每秒24000公里的速度,撞擊飛船殼,已知任何材料,都承受不住。

假設十倍比鄰星的距離,就是距離我們42光年處有文明,這在整個宇宙來說,可以算是鼻尖頂鼻尖,情侶打kiss那麼近。

在這個距離,想發信息讓對方能收到,全世界的發電功率恐怕不夠用,就算不計成本發出一條信息,對方收到、正確翻譯解讀、回復、84年後被我們收到並正確解讀,這個機率,或許只有萬分之一。

外星人客觀存在與我們從沒發現過外星人,其實並不矛盾。

比如地球上有五群螞蟻,分別在倫敦、開普敦、北京、墨爾本、和紐約,每群多達幾百萬隻。

從全(宇宙)地球角度看,螞蟻(文明生物)明明有好幾群,但是北京這群螞蟻(地球人),信誓旦旦地說:哪裡有同類?我們搜索了極大的範圍,50米!一無所獲。

螞蟻們不知道,同類有、而且有好幾群,只不過距離太遠,它們最遠可以爬行50米,而同類卻遠隔重洋,在近萬公里的遠處。它們最遠可以爬行50米,而同類卻遠隔重洋,在近萬公里的遠處。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