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俄烏衝突刺激?台灣大舉擴建飛彈工廠!大陸要做好兩手準備

張學峯看空天 發佈 2022-03-18T06:46:02+00:00

最近大家都被俄烏衝突吸引過去了,發生在咱們身邊的一些事,反而可能被忽視了。比如說,台灣方面宣布要量產所謂的「雄升」飛彈,而且要擴充飛彈工廠,大肆生產飛彈,產量猛增5倍。

最近大家都被俄烏衝突吸引過去了,發生在咱們身邊的一些事,反而可能被忽視了。比如說,台灣方面宣布要量產所謂的「雄升」飛彈,而且要擴充飛彈工廠,大肆生產飛彈,產量猛增5倍。可以說,台灣在以武拒統的道路上又向前邁進了一步。對此,我們要做好打擊兩個源頭的準備。

相關信息都是月初台所謂立法機構通過的「海空戰力提升計劃採購特別預算案」透露出來的,這個預算案列編了2372.7億新台幣元,大約相當於528.4億人民幣,計劃在2022至2026年度執行。台軍方面在提交預算案的時候透露了三大信息。

第一個信息是首次確認了「雄升飛彈系統」。台防務部門首次公開表示,這種飛彈,就是對地打擊巡航飛彈,屬於遠距精確打擊武器,用來打擊戰略目標。這一點,實際上和之前媒體的猜測差不多,而年產量結合雄二反艦飛彈,原年產81枚,將可提升到131枚。按照台灣媒體的報導,「雄升飛彈系統」就是增程型的「雄二E」地對地巡航飛彈,這個雄風-2E實際上是在雄風-2反艦飛彈的基礎上研製的。一方面增加了射程,據分析可以達到600公里左右;另一方面,改進了制導系統,使其具備精確對地面目標的打擊能力。「雄升飛彈」經過進一步升級,射程估計為1000至1200公里,打擊範圍可達大陸淺近縱深,具有源頭打擊能力。大家可以在地圖上看看,1200公里,已經覆蓋上海了。據雄三飛彈前總工程師張誠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該計劃早就在進行,以前軍方不敢說,秘而不宣,現在檯面上公開,是因為美國希望台灣擁有這種武器。不過,雄升飛彈與雄二飛彈是共享生產線,兩者合計的年產能目前為81枚,未來提高到131枚。因此,雄升飛彈量產的數量沒有得到公布。

第二個信息是要擴建飛彈廠房,大幅提高飛彈產能。台媒稱,擴建廠房將於2022年6月底前完成,執行6大院區共80棟廠房的新整建。據說目前已完成50棟,尚餘30棟,於今年6月底完工,在2023年達到生產高峰。產能擴大後,它的陸基和艦載版的劍二飛彈,年產量由40枚提升到150枚;天弓三型飛彈年產量從48枚,提升到96枚,也就是翻一番;雄風三型反艦飛彈年產量從20枚提升到70枚;而雄二反艦與雄升飛彈在一條生產線上生產,年產量從81枚增加到131枚;萬劍飛彈由年產18枚,增加到50枚;劍翔無人攻擊載具可以達到年產48架的規模。

上面這些飛彈、無人機屬於「聯合反制、整體防空和海上截擊」三大作戰領域,主要用於防空、反艦和對地打擊。這裡面陸基和艦載的劍-2飛彈,是在天劍-2中程空對空飛彈的基礎上研製,不過改到地面發射後,就成為一種中近程防空飛彈,射程估計也就20多公里,屬於野戰防空序列,主要用來對抗慢速的飛機、巡航飛彈和直升機等等。天弓-3飛彈是遠程、中高空防空飛彈,性能和美國的愛國者、俄羅斯的S-300有一比;萬箭飛彈是一種由IDF戰鬥機攜帶的防區外發射的布撒器,用於投擲子母彈,打擊機場、防空飛彈陣地等等。而劍翔無人機具備長時間滯空能力,可搭載反輻射飛彈,用於打擊防空系統的雷達。而雄風系列則屬於反艦飛彈, 用於執行所謂的海上截擊任務。

第三個信息,「中科院」2021年年已順利完成約500枚飛彈生產。這說明,目前的產量還是比較低的,根本支撐不起,上面那些飛彈的產量加到一起,也就200多枚,這說明還有一些小型的飛彈它沒有公開。

台軍大規模生產飛彈,再加上從美國採購的飛彈,可以說已經朝著打造刺蝟戰略、豪豬戰略,向著以武拒統邁出了一步。我們必須重視台灣的這些飛彈。畢竟,從射程上看,有些飛彈已經覆蓋了大陸這邊。就算是無制導的火箭彈,如果打過來也會有一定的威脅。

那麼,我們該怎麼對付這些飛彈呢?我們要做好打擊兩個源頭的準備。一個是打擊生產源頭。在戰時,把它的生產潛力打掉。第二個是打擊它的發射源頭,就是要先發制人的打掉陣地,把這些飛彈在發射之前消滅掉。其實,台灣面積大約3.6平方公里,沒什麼縱深。這麼多飛彈堆積在有限的幾個陣地上,相對而言是比較容易打擊的。而且飛彈都是需要系統的體系支撐的。天弓飛彈再多,也必須依靠制導雷達組成一個火力單元。雄升飛彈更需要偵察系統對目標進行偵察,然後進行航路規劃等等。戰時,一旦把雷達摧毀,把體系中的關鍵節點打掉。就算這些飛彈分散開來,也沒有辦法進行飛彈游擊戰。台獨分子必須認識到,以武拒統,必然是死路一條。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