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困境與生機,看一個央視記者眼中的真實古巴實況

十里荷塘秋水長 發佈 2022-03-21T12:28:25+00:00

文|十里荷塘秋水長央視記者劉驍騫曾經寫出過豆瓣評分高達8.8分的現象級作品《陸上行舟:一個中國記者的拉美毒品調查》一書,獲得眾多喜歡看非虛構作品讀者的認可和喜歡。在這之後,他又在2022年推出他的又一力作《颶風掠過蔗田》。駐紮在古巴的中國記者劉驍騫眼中的古巴究竟是一個怎樣的國家?

文|十里荷塘秋水長

央視記者劉驍騫曾經寫出過豆瓣評分高達8.8分的現象級作品《陸上行舟:一個中國記者的拉美毒品調查》一書,獲得眾多喜歡看非虛構作品讀者的認可和喜歡。在這之後,他又在2022年推出他的又一力作《颶風掠過蔗田》。

駐紮在古巴的中國記者劉驍騫眼中的古巴究竟是一個怎樣的國家?他前後九次奔赴古巴,在對於古巴這個國家的解讀上,所寫下的文字絕對不僅僅是對於古巴時空之旅的疊加,而是試圖以自己的感受為讀者描繪出一個真實的古巴。

颶風,是一種破壞性極強的大西洋和東太平洋地區將強大而深厚(最大風速達32.7米/秒,風力為12級以上)的熱帶氣旋稱為颶風,也泛指狂風和任何熱帶氣旋以及風力達12級的任何大風。颶風中心有一個風眼,風眼愈小,破壞力愈大 ,其意義和颱風類似,只是產生地點不同。人類歷史上危害最大的那次颶風,曾一次性造成至少萬人死亡的惡果。那麼用颶風掠過蔗田來形容巨變下的古巴,你就可以想見現實帶給人們肉眼可見的震撼程度。

劉驍騫在哈瓦那生活和採訪多年,作為駐外記者,他深知文字從筆端傳播開去的國際影響,因此務求真實再現新聞事實。他曾說,作為新聞記者,每一次動筆都是一次戰役。這句話可以有很多種解讀,更為客觀的就是他力求還原新聞背後的真相,但是同時,他對於這種非虛構寫作可能呈現出的文學性不夠表達了自己的遺憾。

但也不可否認,正是因為這樣,非虛構寫作才對喜歡閱讀的讀者帶來不可思議的現實感和掌控力吧。比如卡斯楚去世的消息帶給民眾的觸動和傷感,劉驍騫在哈瓦那的街頭隨機採訪,問普通的民眾,為什麼一個領袖去世,古巴哈瓦那的街頭卻如此平靜,一個正在守西瓜攤的打工者拉西爾說那是「因為我們古巴人都有文化,都是有教養的人。」他表達的是人們心裡其實充滿了悲傷,但是卻很克制。提到自己,他說自己內心很難過,但是看到攝像機,還是不好意思地笑了。

後來哈瓦那和聖地亞哥響起了悼念卡斯楚的21響禮炮聲,人們依然忙碌著自己的生活,按照既定的節奏,但是依然會停下來傾聽一下禮炮聲,還會說唉,「我的心吶!」也許這就是古巴人表達對於偉大領袖逝去的感情。

古巴,這個仿佛被時光凍結的國度,在劉驍騫的行程中,不再只是一個形上學的地理名詞,而是生動鮮活的革命島嶼。

對於古巴的印象來自於哪裡,劉驍騫在書中為我們回顧著,應該是通過一部在1993年上映的電影《草莓與巧克力》,這部電影曾經獲得過第67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獎提名,這也是古巴至今為止唯一的一部獲得奧斯卡獎提名的電影。劉驍騫在2003年在《讀書》雜誌電影專欄里看到關於這部電影的影評,看到電影裡關於顏色和味覺的意象。影評里說到兩種意識形態的進與退是電影真正的主題。

在古巴哈瓦那有一天發現廣場下很多人在烈日下排隊,計程車司機告訴劉驍騫說那個是一個冰激凌店,叫「葛蓓莉婭」。回到辦公室後劉驍騫確認了那個冰激凌店就是電影《草莓與巧克力》拍攝的地點,於是抽空趕去打卡。

令閱讀的我驚奇萬分的是「葛蓓莉婭」的冰激凌價格非常實惠,只要花5個「土比索」(約合人民幣1元)就能買到一份有五顆球的冰激凌,感覺像是半賣半送一樣。當地人經常一口氣吃掉好幾份,然後再買好幾份帶回家給家人。據說每天這裡能賣出16100升冰激凌,上門的顧客更是高達一萬人。

天,我也好想去這樣的冰激凌店打卡呢。但是劉驍騫在這裡買到的只是巧克力口味和杧果口味,並且沒有太好吃,他一邊質疑和琢磨為什麼不是電影裡說的那種「極致美味」,一邊看著塌蔫在一起的冰激凌球。過後發現原來並不是自己的口味出現了問題,而是這家極負盛名的冰激凌店裡提供的冰激凌球是空心的,並且有大量的冰碴兒,難怪那麼快就塌蔫了下來。

真的還挺有意思,這雖然是紀實性的文字,也提醒了我們現實和理想之間的差別: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哈哈哈哈。

閱讀非虛構寫作的快感就是可以及時代入,從而獲得豐富的閱讀體驗,感謝劉驍騫的紀實文字,為我們帶來一個真實的古巴。讓我們在閱讀中不僅看到了古巴大地上的一些新聞和現實,也讓我們體味著不同文化之間的差異和底蘊,甚至是政治局勢的動盪和不安。

《颶風掠過蔗田》這本書的體量並不大,認真閱讀也就需要幾個小時就夠了,但是它會帶給我們很多文字之外的力量,我們這些讀者就仿佛跟著作者的筆觸,間接見證了颶風掠過蔗田遍布的島嶼一樣,這就是新聞第一線。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