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人之學無秘傳,無偏私,簡易明白,就看你實踐不實踐了

書語人間 發佈 2022-03-22T11:09:30+00:00

今天,我們繼續來讀儒家經典,四書里的《論語》。『不學《詩》,無以言。』聖人之學則無秘傳,無偏私,都是簡單、明白,而且恨不得教給全世界的每一個人。

書語人間:每天10分鐘,讀懂1本好書,點擊文章右邊的「關注」,一起成長。



大家好呀~


今天,我們繼續來讀儒家經典,四書里的《論語》。



01.


陳亢問於伯魚曰:「子亦有異聞乎?」

對曰:「未也。」

「嘗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詩》乎?』對曰:『未也。』『不學《詩》,無以言。』鯉退而學《詩》。

他日,又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禮乎?』對曰:『未也。』『不學禮,無以立。』鯉退而學禮。聞斯二者。」

陳亢退而喜曰:「問一得三,聞《詩》,聞禮,又聞君子之遠其子也。」

《論語·季氏十六》


陳亢(gang,1聲),是孔子的弟子。伯魚,也就是孔鯉,是孔子的兒子。陳亢問伯魚:「你是老師的親兒子,老師應該會教你一些我們沒聽說過的新東西吧?」


這也是很多人的心態,老是覺得老師還有什麼絕招沒教給自己。


所以,你看民間故事,要麼說貓教老虎,留一手,爬樹的本事不教,要不就是老師通知其中的一個弟子,半夜去自己房間,把絕招傳給他一人。


聖人之學則無秘傳,無偏私,都是簡單、明白,而且恨不得教給全世界的每一個人。但是,人們總是不重視這些「大道理」,老覺得老師有什麼絕招沒教給我。所以,孔子才會哀嘆,「明明有康莊大道,怎麼就沒人走呢?」



伯魚被陳亢問住了,「這個,還真沒有!」不過,伯魚是個老實人,他仔細回憶了:


「我平時上課都是和大家一起,就有兩次,父親有單獨和我講話。一次是他獨自站在院子裡,我小步從他身邊走過,他問我,『學習《詩經》了嗎?』我說,『沒有』,父親說,『不學習《詩經》,就不會說話』,我就開始學《詩經》了。」


為什麼不學《詩經》,就不會說話呢?


一方面,是因為《詩經》能陶冶人的性情,孔子說:「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思無邪」,《詩經》敦厚、淳樸、溫柔,經常讀詩,則心平氣和,沒有粗鄙之氣;


另一方面,是因為《詩經》事理通達,人情練達,包羅萬象,我們能從中收穫許多生活的道理。



「還有一次,也是父親在院子裡叫住我,問我,『學禮了麼?』,我說,『沒有』,父親說,『不學禮,就不能自立於社會』,自那以後,我便開始學禮了。」


如果不學禮,就不知道規矩,也不會按規矩去辦事,做不到孔子說的「從心所欲不逾矩」。



陳亢聽了伯魚的話,非常欣喜,說:「問了一個問題,得到了三個解答!一是要學《詩》,二是要學《禮》,三是知道了君子不會特殊對待自己的兒子!」


「君子遠其子」,是因為古人兒子有很多,


一是有「遠子近孫」的說法,也就是隔代親,對兒子嚴格要求,跟孫子很親熱;二一個是「易子而教」,認為教育兒子必須嚴厲,而嚴厲又會傷害父子的感情,於是把孩子教給別人教。


不過陳亢這裡是想多了,聖人走的都是光明大道,無秘傳,不偏私,和是不是兒子沒關係。



02.


「邦君之妻,君稱之為夫人,夫人自稱曰小童;邦人稱之曰君夫人,稱諸異邦曰寡小君;異邦人稱之亦曰君夫人。」

《論語·季氏十六》


上一句話有提到孔子讓自己的兒子伯魚學禮,那麼學禮具體都學些什麼呢?


這裡舉了一個例子 —— 「稱呼」。


與人打交道,如何稱呼對方是一個非常重要,但卻十分容易被忽視的禮儀,尤其是在雙方熟悉以後,喊小名、喊外號、起暱稱……無奇不有。


比如,曹操小名阿瞞,他老同學許攸,前來投奔後,不管人前人後,都喜歡直呼其名,以示對曹操的親近。


曹操他心裡是非常不爽的,畢竟作為一支部隊的領袖,三天兩頭被人直呼小名,威嚴何在?後來,他便找了一個理由把許攸斬首了。



當今社會,喊錯別人名字,雖然不會惹來殺身之禍,若是遇上心眼兒小的人,夠是你喝上幾壺的了。


所以,在稱呼這件事上,千萬要留意,不要喊錯了名字,或者是喊錯了身份,尤其是在新加入一個環境以後,最好是跟其他人一起,其他人怎麼稱呼,你也怎麼喊。



以上,便是今天的內容。


下一篇里,靈遙將為你帶來《論語·陽貨十七》的內容。


敬請期待吧~

文 | 武靈遙,一位在工作之餘踐行著「日讀書一本,日更文一篇」的讀書人,更多好書拆解詳見個人公眾號:書語人間(syrjjy)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