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醫大二附院MDT模式下骶尾部巨大表皮樣囊腫手術切除一例

杏林之聲01 發佈 2022-03-21T21:32:05+00:00

從事神經外科臨床工作二十多年,完成數千例神經外科手術,擅長複雜顱腦損傷的診治、顱內及椎管內腫瘤的微創手術治療,腦血管病的介入與手術治療等。

文章轉載自:安醫大二附院神經外科

專家介紹

趙兵,安徽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醫學博士,主任醫師,博士研究生導師。

從事神經外科臨床工作二十多年,完成數千例神經外科手術,擅長複雜顱腦損傷的診治、顱內及椎管內腫瘤的微創手術治療,腦血管病的介入與手術治療等。

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一項,省部級課題兩項,廳級及院級課題各一項,近五年發表SCI收錄論文10餘篇(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其中影響因子5分以上論文3篇,高被引論文1篇。參編專著《腦膜瘤》和《顱底腫瘤外科學》,參譯神經外科學術巨著《尤曼斯神經外科學》。擔任《中華神經外科雜誌》、《Molecular Oncology》等雜誌特約審稿人。2019年以第一完成人獲得安徽省自然科學三等獎。

擅長中西醫結合微創治療膝關節半月板損傷、骨關節炎、前後交叉韌帶損傷、肩周炎、肩袖損傷、肩峰撞擊綜合徵、SLAP損傷、跌打損傷、肢體創傷骨折、韌帶損傷及頸肩腰腿痛等骨科運動系統疾病及其相關疾病骨科內鏡下微創手術治療,臨床和科研經驗豐富。

門診時間:每周二上午

門診地點:安醫二附院門診四樓C區 神經外科門診

近日,安徽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神經外科趙兵教授團隊在MDT模式下完成骶尾部巨大表皮樣囊腫手術切除一例,向各位同道匯報如下。

患者,21歲男性,發現骶尾部包塊十餘年,進行增大半年入院。

查體:骶尾部可復性包塊,站立時縮小,平臥時增大,最大直徑15cm×15cm,局部皮膚未見明顯破潰紅腫,無竇道,無壓痛,無波動感,活動度欠佳。如下圖:

術前影像學檢查提示病變位於骶尾部,囊性病變,增強掃描無明顯強化。骶骨未見明顯骨質破壞。病變經骶尾部向盆腔擴展,毗鄰直腸後壁。


MDT討論重點:

1.囊性病變是否和骶管相通,囊腫切除後是否會腦脊液漏?

2.病變和直腸後壁關係密切,術中是否會損傷直腸,如直腸破損如何修補?

3.病變體積巨大,骶尾部皮膚鬆弛,術後如何進行局部皮膚修復?

經神經外科、胃腸外科、整形外科、放射科共同討論後,決定三個科室共同上台手術。

術中採用骶尾部S形切口,見病變位於皮下,包膜完整,沿包膜仔細游離病變和周圍組織,首先游離骶骨背側病變,後經一狹小頸部繼續向骶骨前下方游離,完整游離直腸後壁病變,全切除病變。

囊內可見豆腐渣樣內容物。術後病理證實為表皮樣囊腫。

術後複查MRI提示病變完整切除,術區無積液,直腸功能完好,患者順利出院。

表皮樣囊腫非常常見,但骶尾部巨大的表皮樣囊腫相對較為少見,需要和脊柱裂相鑑別。該患者病變同時向直腸後壁擴展,術中損傷直腸腸管風險較高。多學科合作模式在該例患者中取得了較好的療效,充分保障了患者安全,值得推廣。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