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百態,滕華濤又「拿捏」了一種

文娛頭版 發佈 2022-03-22T10:37:41+00:00

自2012年都市情感劇《浮沉》之後,這是滕華濤間隔近10年,再次獨立執導電視劇。回顧滕華濤創作之初,電影、電視劇總是穿插進行,類型也涵蓋了警匪、驚悚、喜劇、都市言情、青春偶像等,直到《雙面膠》大火,滕華濤就此開啟了一段專注且高產的家庭情感題材劇集創作期。

鏡頭下的婚姻百態。

上海籍女作家滕肖瀾筆下的上海人家,搭配善於描繪婚姻百態的導演滕華濤——推出備受關注的《心居》。

自2012年都市情感劇《浮沉》之後,這是滕華濤間隔近10年,再次獨立執導電視劇。

回顧滕華濤創作之初,電影、電視劇總是穿插進行,類型也涵蓋了警匪、驚悚、喜劇、都市言情、青春偶像等,直到《雙面膠》大火,滕華濤就此開啟了一段專注且高產的家庭情感題材劇集創作期。

2007年,在530萬低製作成本、主演陣容「不強」的情況下,《雙面膠》因填補空檔的機會得以在上海電視台面世。劇集圍繞上海本地姑娘胡麗娟與留滬東北小伙李亞平組建家庭後,兩組家庭間產生的問題、矛盾展開,而其間婆媳關係的刻畫,至今仍處於同類題材的頭部。

導演滕華濤說,自《雙面膠》開始,他也同步進入了用鏡頭講述家庭矛盾衝突點,以及讓大家看到不同文化間差異性的嘗試和探索。

2009年,《王貴與安娜》播出。該劇以20世紀70年代為背景,講述了原本出生於上海優渥家庭的知青安娜返城後,與農村出生的王貴組建家庭,最終相知相守的故事。

從劇集名稱,至男女主角氣質、文化差異,劇中除了反映地域差異,也對階級差異進行了描繪。《王貴與安娜》在近30年的時間脈絡里,始終將故事、人物置身於強烈的對比中,通過不斷衍生的矛盾和衝突,呈現婚姻關係里的包容與扶持。

這一年,在第15屆上海電視節上,滕華濤憑藉該片拿下最佳導演獎。

同樣是在2009年,《蝸居》開播。劇集通過郭海萍、郭海藻姐妹倆奮力留在城市,渴望擁有一套房子為線索,折射出新一代青年人變身「房奴」的故事,以及他們對婚姻關係、職場規則等方面的思考。

《雙面膠》《王貴與安娜》的加持,讓《蝸居》在幾乎沒有宣傳的情況下,並無意外地成為當時現象級口碑佳作。

《蝸居》之後,滕華濤自編自導的家庭情感劇《瞧這一家子》,於2010年首播。這一次,滕華濤讓劇情「離開」了上海,但話題依舊圍繞婚姻問題展開。在增加教育議題基礎上,同步呈現了「不婚主義」「忘年戀」「婚外戀」等各種與婚姻有關的話題。相較此前同類型作品,滕華濤除了對這部作品的人物厚度進行填充、婚姻關係細化處理,還在表現形式中融入了喜劇色彩,讓人物顯得更加生動立體。

在這之後,滕華濤暫別家庭劇。

2012年6月,執導了職場情感劇《浮沉》後,便以監製的身份參與了電視劇製作,同時轉戰電影圈,陸續執導了一些電影作品。其中表現較為出色的要數愛情片《失戀33天》。

梳理滕華濤的作品集,很容易發現他在人物情感刻畫上的優勢,這或許源於他北京電影學院文學系的專業底蘊。而在他執導的家庭情感劇中,作品的表達極具現實性。除此之外,對女性形象的刻畫也是其作品中不可忽視的特點。

《雙面膠》中精明能幹的胡麗娟,《王貴與安娜》中獨立有思想的安娜,《蝸居》中熱血有拼勁的郭海萍,《瞧這一家子》中率真有能力的孫曉丹……在滕華濤的鏡頭下,新時代獨立女性群像隨著劇集的輸出不斷疊代晉級著。

2022年,滕華濤帶著又一部家庭情感劇《心居》回歸螢屏。編劇由《心居》原著作者滕肖瀾擔任,主演海清就是「胡麗娟」「安娜」「郭海萍」……

故事繼續以其最熟悉的上海為背景,圍繞買房話題,內容聚焦夫妻婚姻、子女教育、姑嫂關係等現實問題的基礎上,圍繞外地兒媳馮曉琴和美麗幹練的上海本土女性顧清俞雙重視角展開敘事。在對比中,借「居」窺「心」,塑造著具有共性「新女性」形象。

如今,劇集開播第5天,伴隨馮曉琴丈夫的意外離世,顧家的氛圍已降至冰點,而關於兒媳馮曉琴與大姑顧清俞間的人物故事,其實剛剛展開。

在受眾評價上,有一隊認為劇情有些刻意,如意外離世、初戀設置等,因此對此劇抱有觀望態度。另一隊認為透過兩類鮮明人物形象,觀眾似乎很容易從中窺見自己的影子。不管怎樣,屬於「還可以再追追的」劇。

時隔12年,滕華濤的《心居》是否能夠和《雙面膠》《王貴與安娜》《蝸居》一樣高開高走,還有待進一步觀察。


-END-

主編:依梧

作者:水柚

編輯:板栗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