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奪42項大獎,2部衝擊奧斯卡,觀眾:這才是戰爭片應有的樣子

峨眉聊電影 發佈 2022-03-21T18:10:26+00:00

後來我國導演深受韓國戰爭片的啟發,甚至有些片子直接聘請了製作團隊,比如我們熟知的導演馮小剛拍出了《集結號》,後來的陸川導演了《南京 南京》,張藝謀導演了《金陵十三釵》,管虎了《八佰》,以及徐克等導演的《長津湖》等等,不但獲得了高票房、高口碑,也最大化的還原了抗日戰爭、抗美援朝相關歷史,成為了人們茶餘飯後的熱議話題。

峨眉說電影,關注好電影!大家好,我是峨眉。

一直以來小編都有一個疑問?那就是,為什麼相對優秀的戰爭片都是好萊塢的專利,只有美國才拍得出來,直到我看了下面這幾部韓國拍的戰爭片,一下子被片中真實的戰爭場面所震撼了,更被片中對歷史的高度還原感到震驚,原來戰爭片還可以這麼拍,對戰爭反思的深刻程度如此之深。後來我國導演深受韓國戰爭片的啟發,甚至有些片子直接聘請了製作團隊,比如我們熟知的導演馮小剛拍出了《集結號》,後來的陸川導演了《南京 南京》,張藝謀導演了《金陵十三釵》,管虎了《八佰》,以及徐克等導演的《長津湖》等等,不但獲得了高票房、高口碑,也最大化的還原了抗日戰爭、抗美援朝相關歷史,成為了人們茶餘飯後的熱議話題。

好了,下面,我們就一起盤點一下,那些年在韓國拍攝的經典戰爭大片:

第一部:《長沙里:被遺忘的英雄們》,豆瓣評分5點8分。

2019年9月在韓國上映,由郭景澤、金泰熏執導的戰爭電影 。長沙里戰鬥是韓戰中的一場真實戰役。

講述的是1950年9月仁川登陸作戰的前一天,為了攪亂朝鮮軍隊部署,李明俊大尉率領一支由772名學生兵組成的游擊隊,搭乘汶山號登陸艦前往慶北英德郡長沙里,展開了一場登陸作戰的故事。

這群學生兵僅接受過兩周訓練,毫無戰鬥經驗,平均年齡也只有17歲。他們冒著風暴般的槍林彈雨,在長沙里進行了搶灘登陸。長沙里戰鬥的戰況非常慘烈,但是這場戰鬥為仁川登陸作戰的成功打下了基礎。

第二部:《鳳梧洞戰鬥》,豆瓣評分6點4分。

該片由元新淵導演,2019年上映,堪稱韓國抗日神劇。電影以1920年發生在我國吉林省鳳梧洞,由聯合獨立軍摧毀日軍第19師團,取得巨大勝利的一場戰役為原型改編而來的。

然而在網上搜索該片得到的結果,大多數網友都說這是一部披著大片外衣的抗日神劇。的確片中的主角光環,著實讓人覺著這不太像是根據真實歷史事件改編的作品。

甚至有人翻出真實歷史,發現這場戰役是朝鮮人參與的,且傷亡數字和影片中記載的有很大差異。韓國人拍這部片子,大有給自己臉上貼金的嫌疑。

通過這些鏡頭,影片把日軍在抗日戰爭中所犯下的罪行展現得淋漓盡致,這也可以算作是本片對戰爭殘酷性的刻畫,讓後人對戰爭有一個更清楚的認識,並提醒後人不要重蹈覆轍,挑起新的爭端。

第三部:《向著炮火》,某瓣評分6點9分。

2010年6月上映,韓國幾大明星參與,投資113億韓元,戰爭場面和《太極旗飄揚》有得一比。對朝鮮民族而言內戰的犧牲是方方面面的,在北韓發動的戰爭中,雙方都有青少年投入戰鬥,71個學生兵就這樣走向內戰的戰場。

這部片子,說實在的,比我的期待值還要高。電影講述了1950年八月,朝鮮人民軍攻克漢城,一路南下。韓國方面徵召學生入伍,組成「學徒義勇軍」頑強抵抗。

學徒兵吳張帆所在的部隊被人民軍連連擊退,為補充兵員,數十名學徒兵加入戰鬥序列,這些學徒兵組成了一支71人的小隊,由吳張帆擔任隊長率隊防衛浦項,而韓國部隊則轉移至釜山之前最後的防線洛東江。

孤零零的學徒兵小隊在一所廢棄的學校中布防,他們將要面對的,是朝鮮人民軍精銳的766部隊。就這樣,一場惡鬥不可避免!

說實在的,一樣的愛國戰爭題材,特別是在犧牲鏡頭的時候,看到最後,更多的還是感動,到死也要守住國土。可以說,這是一部不錯的影片。

第四部:《歡迎來到東莫村》,某瓣評分8點2分。

這是一部對戰爭深刻反思的影片,也是2005年韓國唯一代表競爭奧斯卡最佳外語的電影,也可以說是當年韓片的最高水準。

這是一個浪漫主義的故事,卻承載著沉重的寓意,在快樂到近乎荒誕的情節背後,是對戰爭的反思,對戰爭殘害平民的痛斥。導演雖然首次指導劇情長片,卻對節奏張弛的掌握異常老道。故事改編自話劇,講述韓戰期間一個桃花源記般的故事。

國軍、人民軍以及美軍在江原道偏僻的東莫村不期而遇,彼此都懷有戒心的他們逐漸被東莫村居民的善良和純樸同化。

拍廣告出生的導演,每個畫面都美到極致,東莫村就像世外桃源一樣,爆炸的爆米花,雨中的指路燈,還有最後炸彈紛落的場面,都美好的像一幅幅靜止的插畫,和久石讓的音樂配合得完美無間。

每年的奧斯卡,其實最有分量的獎項應當是最佳外語片獎,因為所有的參選片都代表了各國當年電影的最高水平。

第五部:《高地戰》,豆瓣評分高達8點5分。

這部影片於2011年上映,算得上是韓國版的「上甘嶺」戰役,當年的暑期票房擊敗眾多好萊塢巨片,口碑橫掃全韓。

這是近十年來看過的最好電影,難怪韓國會選送該片去參加奧斯卡。導演張勳說,他想拍攝的是真正的戰爭電影,《高地戰》不同於過去的戰爭片,他希望讓觀眾看見戰場最前線的鮮活影像,仿佛自己就置身其中。

影片背景設定於韓戰停戰前夕,也就是1953年7月,雙方停戰協議已經簽定,但距離協議生效還有12小時。當時南北韓為了爭奪一處高地,雙方都不願放棄擴展領土的可能,沿著38度線分隔的模糊地帶展開你爭我奪的故事。

而影片所要表達的,就是這群無名士兵,究竟為何而戰?戰爭的意義到底是什麼?可以說是極具反思與諷刺。

那麼,究竟一部優秀的戰爭片需要具備哪些特質呢?小編認為,第一必須要真實,因為所有的戰爭片的背景都有歷史的影子,既然涉及到歷史,真實性就成了衡量戰爭片的首要因素;第二必須有深度,能夠通過電影將戰爭的殘酷性展現給觀眾,讓觀者能夠通過影片反思戰爭對人類造成的傷害。我本人是比較反感那些以浪漫主義手法拍攝的戰爭片,這種將戰爭浪漫化的行為,不但起不到反戰的作用,反而會對青年人造成打仗很好玩的錯覺;第三必須有啟發,能夠體現出在戰爭中人的遭遇,戰爭其實就是政治家的一場豪賭,是獲取權力的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手段。但是對於被迫接受戰爭的普通民眾和士兵來說,戰爭是摧毀一切的惡魔;是終結所有美好事物的劊子手。不管是被侵略者,還是入侵者戰爭都會改變他們的生活,都會在其心中留下不可磨滅的影響。

現如今的這類電影,有越來越多的導演開始選擇以反思的方式來表達戰爭的殘酷和對戰爭的反對,對和平的期望,或許給人的觀影感受都是比較的悲痛的,比如我們陸川導演的《南京!南京!》和張藝謀導演的《金陵十二釵》等,但是往往就是這樣的片子才能更好地讓我們有所感受。

以上就是眉哥對韓國戰爭片的一些看法,如果你有不同的看法,或者有什麼想補充的,歡迎在評論區留言。歡迎關注,轉發,咱們下期再會!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