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皇叔能有什麼壞心思?從魏蜀吳的貨幣制度來看,誰在坑百姓?

文物考古聊歷史 發佈 2022-04-07T02:25:26.924171+00:00

劉皇叔能有什麼壞心思?歷史上,皇帝登基後都會使用新的年號,同時也會鑄造新的錢幣。建安十九年,劉備尚未在蜀站穩腳跟,也未稱帝,就急不可耐地鑄造了新錢「直百五銖」。劉備鑄造得「直百五銖」銅錢,直徑25mm,重僅6.

劉皇叔能有什麼壞心思?

歷史上,皇帝登基後都會使用新的年號,同時也會鑄造新的錢幣。建安十九年,劉備尚未在蜀站穩腳跟,也未稱帝,就急不可耐地鑄造了新錢「直百五銖」。

劉備鑄造得「直百五銖」銅錢,直徑25mm,重僅6.4克,比原來流通的五銖錢重不了幾克,但卻因銅錢上縱向加刻的「直百」兩字,以一當百,也就是說,劉備用同樣的銅從百姓手裡換取五十倍不止的物資。

劉備這樣做必定會抬高物價,引發通貨膨脹。劉備此舉似乎與仁義愛民的大漢皇叔形象嚴重不符。劉備為什麼要這樣做?

三國時群雄割據,戰爭頻繁,打仗是很燒錢的。為了籌備軍用,曹操設「摸金校尉」、「發丘中郎將」,成為了有史料記載的官方盜墓第一人。一座邙山,幾多皇陵。這是地處北方的曹魏獨有的地理優勢。吳、蜀兩國沒有這種「便宜」,但孫權也曾派人去找境內的南越王墓。劉備以仁義著稱,何況本是漢室宗親,斷不可能去掘祖宗墳墓。因此,劉備只能另闢蹊徑。

除了掘人墳墓,鑄錢也是一條捷徑。銅在古代還是十分稀缺的,因此,也是財富的象徵。所以,直接鑄錢並不能解決問題,還需要想辦法從中取利。劉備所鑄造的「直百五銖」,重僅6.4克,幣值卻相當於一百枚五銖錢,恰能達到這一目的。

一般來說,攻城略地之後都能得到一定的戰利品,但劉備新入川,就遇到了財政問題,這是為什麼呢?原來,劉備為了能順利入蜀,遂向士卒許諾,「若事定,府庫百物,孤無預焉。」以致後來軍用不足。劉皇叔也只能出此下策了。

劉備所鑄的新錢著實坑了一回百姓,甚至還波及到了東吳。無論有意無意,劉備所鑄的虛值大錢都對東吳的貨幣經濟造成了惡劣的影響。

孫權的「下下之策」

蜀、吳兩國是敵是友,分分合合,百姓間仍有貿易往來。

東吳左大司馬,右軍師朱然墓曾出土了一件「童子對棍圖漆盤」。漆盤底部有「蜀郡作牢」銘文,說明這件漆器是蜀國工匠所作。同時,墓中也出土了6000多枚銅錢,其中就有蜀國的直百五銖,進一步說明了兩國間的自由貿易往來。

東吳地處江南,相較於中原腹地,這裡受戰亂影響較小,社會較為安定,不少百姓依舊仰仗漢五銖錢進行交易。如果東吳任其發展,那麼,蜀國的知百五銖早晚有完全取代當地漢五銖的一天,也就是經濟學中的「劣幣驅逐良幣」。並且會造成嚴重的通貨膨脹。生子當如孫仲謀,孫權又怎會坐以待斃?

嘉禾五年(公元236年),孫權下令鑄造「大泉五百」。此時距劉備鑄「直百五銖」已過去了20多年,因此,有人認為孫權下令鑄造如此虛值大錢正是為了應對劉備發動的「貨幣戰」。

「大泉五百」仿照王莽大泉,鑄造之初重有7至9.9克,後來越鑄越輕,僅有4至7克。一枚卻相當於五百枚五銖錢,與劉備所鑄的直百五銖相比「魔高一丈」。

赤烏元年,孫權又下令鑄造「大泉當千」。近年又出土了「大泉二千」、「大泉五千」,這兩種銅錢雖不見於史料,但從其質地來看,當屬東吳所鑄銅錢無疑。不得不說,孫權果然是個狠人。這樣的虛值大錢雖能對抗蜀國的「直百五銖」,但卻極不利於吳國的市場經濟,孫權又豈會不知,於是,當終於有人捅破了這層窗戶紙,指出其中弊端時,孫權當即下令停鑄大錢,還迅速將鍋甩給了別人。

吳蜀兩國間的貨幣戰不斷升級,曹魏卻未受兩國影響。

曹操,不負天下人

曹魏政權地處北方,擁有幽州、冀州、青州、并州、徐州、兗州、豫州等,基本上長江以北皆歸魏國,東漢末年,這裡受戰亂影響更大。貨幣經濟也因此受到了重創,通行兩漢的五銖錢早已失去了其應有的購買力。後又有董卓為禍朝野,所鑄無文小錢使後漢的貨幣經濟徹底崩潰。

董卓所鑄的無文小錢,粗製濫造,根本無法與鑄工精良的五銖錢相比,加上董卓之暴虐,其所鑄的小錢根本沒有什麼公信力。《後漢書·董卓傳》有:「是時,谷一斛五十萬,豆、麥二十萬。」通貨膨脹至此,百姓不再相信、也沒辦法再使用銅錢作交易,只能以物易物(劇版《三國演義》裡關羽當街撒錢的橋段兒嚴重不符合史實)。

到曹操把持朝政之時,魏國的百姓早已選擇用實物交易。何況,魏境百姓與吳、蜀兩國來往並不頻繁,因此,蜀國的直百五銖,孫權的大泉五百、大泉當千,並未對魏國造成惡劣影響。

其實,為了社會安定,曹操掌權後曾試圖恢復使用五銖錢。曹操所鑄五銖在克數上沒有刻意偷工減料,卻受到鑄造水平的限制,所鑄五銖錢的質量參差不齊,百姓還是更喜歡用貨物進行交易。

俗語有「劉備的江山,哭出來的」。劉備為民而哭,為兄弟哭,為自己哭,哭哭啼啼,雖然顯得有點「假仁假義」,但卻深入人心。很多人因此忘了這只是小說家筆下的劉備。正史里的劉備是個「硬漢」,喜怒不形於色,該出手時也能出手,並不手軟。比如劉備初為官,被督郵百般為難,也能「杖督郵」,並非如《三國演義》裡所說忍氣吞聲。

雖然曹操曾說過「寧教我負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負我」這樣的話,但曹操實則心懷大義,未必會去荼毒魏地之百姓。在吳蜀兩國紛紛鑄造虛值大錢與民爭利時,曹操並不為所動。劉備雖然以寬仁著稱,也未必真得事事為民,反而,從魏、蜀、吳三國的貨幣制度來看,仁義愛民的劉皇叔實際上是最不厚道的。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