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順帝:太監,雄起

宅叔扯資治通鑑 發佈 2022-04-07T19:42:54.435216+00:00

公元125年10月底,剛登基7個月的小皇帝病逝。閻太后一黨秘不發喪,並緊急徵召全國未成年小王子進京,準備再選個小皇帝。

劉家的江山,眼瞅著要姓閻了。

公元125年10月底,剛登基7個月的小皇帝(東漢少帝)病逝。閻太后一黨秘不發喪,並緊急徵召全國未成年小王子進京,準備再選個小皇帝。

漢安帝的獨苗——11歲的劉保,繼續在皇家特別監獄裡吃牢飯。

漢家興亡,太監有責!

以中常侍(皇帝的副部級秘書)孫程為首的19名太監,忠心耿耿,在皇宮發動政變,抓捕閻家兄弟(次日全部賜死),誅殺江京等閻黨,軟禁閻太后,擁立劉保登基,即漢順帝。舉國歡慶。

太監這麼厲害?對。

因為東漢的太監不只是太監,還是權臣、貴族。

從劉秀開始,東漢皇帝的貼身侍從官員就只用太監。太監成為離最高權力最近的唯一群體。再加上東漢特殊的國情——小皇帝多、太后當家做主的多,又給太監提供了茁壯成長的沃土。

太后當家,男女有別,不便和大臣們過多接觸。所以,太后的日常工作,一律由太監和大臣對接。所以,太監的權力越來越大,編制越來越多,領導崗越設越多。比如中常侍,從4人增至10人;小黃門(皇帝的正處級秘書,權力很大)從10人增至20人。

更搞的是,當家的太后幾乎全是後媽。

從漢明帝(東漢第二任皇帝)登基到東漢滅亡,100多年間,7任成年皇帝(不包括名存實亡的漢獻帝)的10位皇后,只有漢靈帝的何皇后生了1個兒子(劉辯,後少帝),其餘9位都沒生出一兒半女。

所以,太后們當了家做了主,對小皇帝們當然一副後娘臉,嚴防死守,不讓他們和大臣接觸。所以,小皇帝們從小只能和太監一起玩,感情特別好。所以,太監的平台越來越大,責任越來越重,地位越來越高。

漢和帝(東漢第四任皇帝)就是在太監鄭眾的幫助下,幹掉外戚竇家,搶班奪權的。漢和帝親政後,鄭眾不僅權傾一時,還被封為鄛鄉侯。東漢太監封侯,始於此。更牛叉的是,鄭眾去世後,他的養子繼承了侯爵。

天子近臣+權臣+封侯+養子襲爵。太監不僅有了權力、地位,還有了後代和傳承。雖然鄭眾只是個案,但畢竟開了先例。

更沒安全感的漢安帝繼位後,太監更得寵、勢力更大,標誌性事件就是親屬當官。

還記得楊震當年是怎麼得罪太監的嗎?太監李閏的哥哥想當官,被太尉(宰相)楊震給拒了。司空(副宰相)劉授聽說後,把這事給辦了(詳見《楊震之死:一場對清官的剿殺》)。

太監不僅權臣化、貴族化了,權力還開始家族化了。

所以,孫程等19個太監才有了發動政變、改朝換代的可能。

當然,還有一個關鍵因素:閻家不是世家大族。

閻太后的爺爺,副部;閻太后的爸爸,靠女兒升的副部。這樣的家庭,在當時,就是個普通幹部家庭。

和其他太后家,比如鄧家(開國功臣鄧禹家)、馬家(開國功臣馬援家)、竇家(開國功臣竇融家),根本沒法比。

比如,孫程等人突然發難時,閻顯在皇宮裡也沒閒著,立刻召見越騎校尉(禁軍軍長之一)馮詩,命其帶兵平亂,還開出了「萬戶侯」的獎賞。馮詩:好,我馬上回去調兵。然後,返回軍營,閉門不出。平時你好我好大家好,真出事了,誰搭理你?

再看看鄧家。當年,漢安帝親政後,第一時間幹掉了鄧家。朝野上下,不少人公開給鄧家鳴冤叫屈。大司農(財稅和農商部部長)朱寵甚至抬著棺材,抱著必死之心,向漢安帝上書,給鄧家討公道。

這就是差距。鄧家這種百年豪門的實力和底蘊,不是閻家這種暴發戶能比的。所以,關鍵時刻,閻家掉鏈子了。

好了,11歲的漢順帝劉保繼位了。忠心耿耿的太監再立新功,還是匡扶社稷的超級大功。

賞!重重地賞!

孫程等19名太監全部封侯,史稱「十九侯」。功勞最大的孫程,封萬戶侯,兼任騎都尉(禁衛軍軍長)

繼權臣化、貴族化、家族化之後,太監又集團化了,正式成為東漢政壇的第一陣營。

漢順帝對太監有多寵信?欺君都沒事。

十九侯中,有個叫苗光的太監,政變剛開始就慫了,「你們沖吧,我在外面把風」。

漢順帝登基後,讓孫程他們擬定功臣名單。都是共患難的自家姐妹,當然一個都不能少。苗光的名字也寫上了,儘管排名最後。封侯詔書下發後,苗光有點不好意思,主動向組織坦白:我當時慫了,沒怎麼參與。

有關部門立即向漢順帝匯報,建議以「欺君之罪」依法嚴懲苗光和負責草擬名單的太監。

漢順帝:沒事,沒事,都是親人,全部封侯吧。

太監有多囂張?抗旨都沒事。

有一次,十九侯因為居功自傲、爭權奪利,惹火了漢順帝,被免去官職,趕出洛陽,到老少邊窮地區當侯爺(改封地,並在封地居住)。孫程他們很不爽,各種抱怨吐槽。

畢竟是親人,過了沒多久,漢順帝氣消了、心軟了,下旨,讓十九侯到發達地區當侯爺。沒想到,孫程孫大爺的氣兒還沒消呢,竟然拒絕接受新任命,還偷偷跑回洛陽,天天遊山玩水,各種嗨。

這是公然抗旨!那又怎樣?漢順帝只覺得心疼、內疚,派人滿世界找孫程,「親,我錯了,趕緊回家吧」。找到孫程後,漢順帝各種賞賜、安慰,還恢復了他原來的爵位和封國。

又過了一年,漢順帝想得受不了了,就把他們全部召回洛陽,到自己身邊待著。

矯詔、寢奏(私自扣押大臣的奏摺)、欺君、抗旨,這些對皇帝大不敬的重罪,太監們幹了個遍。屁事沒有。

所以,漢順帝登基後,舉國歡慶了沒幾天,官場又大地震了。因為太監和文官集團根本尿不到一個壺裡。

還記得著名唱反調大師,一代儒將、名臣,虞詡嗎?漢順帝登基後,他也被提拔了,出任司隸校尉(副部)

這官職可了不得,是洛陽特區+長安特區(共7個郡)的行政長官,還負責督察轄區內的所有官員,包括宮裡的太監,宮外的皇親國戚和洛陽的文武百官,有監督、抓捕、審判、誅殺等公檢法全套職能。

虞詡當處長時,就敢和大將軍鄧騭叫板(詳見《虞詡:和領導對著幹的底線》)。現在權力大了、地位高了,就沒他不敢幹的。

虞詡一上任,就開始鐵腕反腐。先彈劾太傅(帝師,正國級排名第一)馮石、太尉劉熹攀附閻黨、誤國誤民,兩個正國級被撤職。然後,彈劾中常侍程璜等貪贓枉法。

滿朝文武都驚了:這貨也太猛了吧?!(百官側目,號為苛刻)

更猛的還在後面呢。

漢順帝寵信太監,但寵信也分三六九等。孫程等十九侯,屬於擁立派。比擁立派還得寵、囂張的,是從小服侍漢順帝的太監,屬於保姆派,比如中常侍張防。

虞詡多次彈劾張防貪贓枉法、擅權誤國,漢順帝根本不搭理。虞詡急了,直接對漢順帝放狠話:

1. 先帝(漢安帝)寵信太監,禍國殃民,差點斷送漢家江山。

2. 如今,陛下又寵信太監,縱容他們禍國殃民。

3. 跟死太監同朝為官,對我是種侮辱,所以,我主動求死,免得將來像楊震一樣。

上了奏摺,虞詡直接到廷尉(大法官)府投案自首,住監獄裡了。

張防嚇得趕緊向漢順帝哭訴:奴才冤枉呀,虞詡純屬栽贓陷害。

漢順帝當然相信親人,於是下旨:虞詡被撤職,到皇家建造局當苦力。

張放:當苦力?你想得美!他派人在兩天之內四次對虞詡用重刑,想直接把虞詡虐殺。

虞詡被折磨得奄奄一息,辦案人員都不忍下手了,直接勸他:虞大人,別受這個罪了,您乾脆自殺吧,一了百了。

虞詡:老子寧可被公開處死,也決不自殺!要死就死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是非曲直,自有天下人評說。(詡曰:寧伏歐刀以示遠近!暗嗚自殺,是非孰辨邪!)

孫程等集體求見漢順帝,替虞詡求情。保姆派的敵人,擁立派當然要保護。

孫程對漢順帝說:您也是先帝寵信宦官的受害者,不能走先帝的老路呀。張防是奸臣,應該立刻抓起來。

手心手背都是肉呀。漢順帝很為難、很凌亂,就對孫程說:你們先下去吧,讓我好好想想。

十九侯都救不了虞詡,怎麼辦?找更親的太監唄。保姆派也分三六九等,也不是鐵板一塊。虞詡的兒子和100多名門生,當街向中常侍高梵攔轎喊冤。

高梵,漢順帝當太子時的老師(中傅)。當年太子被廢後,高老師也跟著倒霉,被流放到邊疆。這關係,比張防更親。

虞詡的兒子和門生當街下跪,一邊磕頭,一邊訴說冤情,頭破血流、淚如雨下。

高老師決定幹掉張保姆。

他直接入宮替虞詡伸冤。漢順帝當然更信任高老師,於是當場批示:張防,發配邊疆;張防一黨,該殺殺,該撤撤。

虞詡被無罪釋放。當然,不能再讓他當司隸校尉了,太猛了,太能折騰了。

虞詡事件再次證明,除非太監搞太監,否則,誰也搞不定太監。

而且,漢順帝還給太監們又發了一個超級大紅包:即日起,所有宦官的養子都可以襲爵。

太監的貴族地位正式制度化、規範化、常態化。

一個彩蛋:保姆派中有個小太監,從小陪著漢順帝一起讀書,漢順帝非常喜歡他。他充分享受到了漢順帝的所有制度紅利,掌權、封侯、養子、襲爵,家族富貴興旺。後來,養子給他生了個孫子,叫曹操。

總之,漢順帝時期,太監徹底雄起了。就連當時號稱最剛正不阿、最痛恨太監的宰相王龔,都慫了。有一次,他想彈劾太監擅權誤國。家人說:您忘了楊震的下場了嗎?王龔:好吧,洗洗睡吧。

太監這麼牛叉,就沒人敢收拾、能收拾他們嗎?

有。

新一代外戚:梁家。

參考文獻:

[1] 司馬光:《資治通鑑》

[2] 范 曄:《後漢書》

[3] 王夫之:《讀通鑑論》

[4] 錢 穆:《國史大綱》

[5] 呂宗力:《中國歷代官制大辭典(修訂版)》

[6] 羅 琨:《中國軍事通史》

[7] 譚其驤:《中國歷史地圖集》

[8] 王 力:《中國古代文化常識》

[9] 周 強:《中國古都城地圖》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