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居酒屋是如何誕生並「占領」打工人的胃?讀《居酒屋的誕生》

蘭初的二次元 發佈 2022-04-08T17:53:09.039838+00:00

居酒屋在東京看來很是自然,根據日本總務省統計局的統計:截止2006年,東京人平均546人就有一家類似居酒屋的存在。

如果你對日本影視劇不陌生的話,肯定在裡面見過這樣的場景:

上班族下班後,坐在居酒屋裡,一個人喝悶酒,或者幾個人一起談天說地,吐槽職場的糟心事。


居酒屋在東京看來很是自然,根據日本總務省統計局的統計:截止2006年,東京人平均546人就有一家類似居酒屋的存在。

隨著日本流行文化在中國的傳播,中國已經成為除了日本本土外規模最大的海外市場之一,截止2017年,大陸的日料店超過4萬家。


作為一個自詡為有些好奇心的人,我對以居酒屋為代表的日本飲食文化如何誕生這個話題感興趣,它是如何誕生的?並且如何成為日本庶民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呢?今天蘭初君就帶大家一起看看「居酒屋」的前世。


Part 1:居酒屋誕生的前提:江戶的興起


居酒屋的誕生,一開始就和江戶分不開關係。


1603年,德川家康被擢升為幕府將軍,隨後就命令家臣營造和擴建江戶,之後的幾百年,這個城市逐漸成了日本的政治經濟中心。

為了控制與幕府將軍關係較遠的大名,幕府對這些人實行參覲交替制度,規定大名在一定期間必須居住在江戶,而且大名在拜謁時要貢獻物品,擔任重要地區的警衛等等。(參考資料:版本太郎:《日本史》)。


大名的到來創造了不少就業機會。比如大名得需要維持排場,僱人幫自己幹活。這時候需要的勞動力大多就只有男性了。


當時江戶的男女比例非失調到什麼程度呢?男性比例比女性多一倍以上,而且這些男性勞動力居住的地方比較狹窄,不方便開火做飯。

另一方面,江戶也多次遭遇大火,火災規模很大,比如著名的明歷大火,江戶幾乎被付之一炬,死者多達10萬多人。火災規模還很頻繁。長達260年的江戶時代,有記載的大火頻率有90件,差不多每3年就有一次大火災發生,以至於有句俚語被人們拿來自我安慰:大火和酒鬧一樣是江戶的京華。

在此情況下,由於單個人不方便開火以及消防的需要,人們就產生了外出就食的需求,居酒屋這類的餐廳應運而生。


Part 2:居酒屋賣什麼?


無論哪個年代,有錢的永遠是少數,沒錢的是大多數,但是做生意嘛,做哪群人的生意不是做?更何況是「食」這個永不過時的產業呢?


居酒屋,居酒屋,就是我們常說的「小酒館」,第一個賣的自然是酒。

第一個就是所謂的下行酒。這些酒是從京都方向運來的,又稱之為「諸白」,所謂諸白,就是用精白米做成釀酒用的蒸米和酒麴米造清酒。


這個「下行諸白」是高檔酒,當年織田信長邀請德川家康當時飲用的就是「諸白」。


消費的人還算是少數,很多底層人飲用的是濁酒,當時出現了不少以廉價酒為賣點的居酒屋。


圖中「中汲」是濁酒的一種。

江戶人對酒的沉迷,絲毫不下於當代人。19世紀上半葉,江湖市民每年的飲酒量多達56700升,如果按照當時江戶人口100萬來算的話,那麼一人一天大概喝155毫升的酒。正印證了一句俗語:江戶為酒傾倒,京都為衣服傾倒。


除了酒,居酒屋少不了的就是下酒菜。


我們經常在居酒屋的招牌上看到「御吸物」「御取餚」的字樣。


所謂「吸物」 「取餚「指的就是與酒類搭配的下酒菜。江戶時代流傳下來的畫中,可以看到上面寫著「御吸物、御酒肴、刺身、鍋物」,」鍋物」指的是小火鍋。



最常見的餐品是河豚湯、魚湯、蔥段金槍魚、金槍魚刺身、湯豆腐、豆腐渣味噌湯、翻煮芋頭等等。


Part 3:居酒屋的客戶群是什麼?


與現在中國存在的居酒屋不同,中國的所謂日式居酒屋走的是中高端路線,裡面的飯菜不算太便宜,而日式居酒屋一開始瞄準的客戶群,就是普通男性勞動者。


在《居酒屋的誕生》一書中,裡面提到了當時居酒屋的客人主要是如下五類人:


第一類是沿街叫賣的賣貨郎和短工。


當時記載,江戶的街市上一天到晚都能見到他們的身影,而且一天到晚賣的貨品還不一樣。


早上和中午賣的是納豆、味噌、鹹菜、青菜、魚;中午有菖蒲糰子、豆腐、蒲燒鰻魚、白酒;下午是甜酒這樣的飲品,晚上又是夜宵一類的,比如蕎麥麵、關東煮、紅豆湯等等。


就跟現在街邊便利店賣得差不多。


除了賣貨郎,居酒屋的客人還有以天為單位打短工的人。這類人經常出沒於建築工地、需要搬運的場所、舂米場所等等。


第二類客人是轎夫。


隨著江戶城市規模的擴大,出現了需要坐轎出行的人。記錄在冊的轎夫過萬。


上面這個圖片描繪的就是一位轎夫停下走進居酒屋的場景。


第三類是車夫。


車夫與轎夫的不同是所載物品的不同。轎夫扛的是人,車夫拉的是貨。打個比方,如果轎夫是現在的計程車司機的話,那車夫就是貨車司機。


當時的貨車被稱為大八車,一般需要三個人才能成功行駛,具體情況可以看看這幅圖片。


居酒屋的第四類客人是武家奉公人,就是在武士家做雜役的人。


這個類與短工相似,主人家一般與這些人不會簽訂長約,因為參覲交替制度,大名不是常年在江戶,也就沒有留一大堆人的需要,何況餐覲交替對於大名來說也是一筆不小的負擔,能省一點是一點。


這些以月甚至天為單位受僱的人工資微薄,甚至僅僅靠給武士家打工不夠開銷,還要學劉備織席販履才能勉強過活。


居酒屋的第五類客人是下級武士。


請諸君看這幅圖:圖片中出現了一個用頭巾包著臉、佩著兩把刀的武士進來,這裡就是一個下級武士。


還出現了把居酒屋當做求職活動的場所。


有句子說:居酒屋で任官をするけちな武士。(居酒屋裡談工作,小氣的武士。)


Part4 :居酒屋的發展,還是庶民的場所


江戶時代中期後,居酒屋一類的小酒館更加普及開來,特別是到了20世紀80年代之後,居酒屋出現了連鎖化經營的現象,發展出了當今獨特的居酒屋文化。


現在典型的居酒屋布置,空間很小,包間用竹條建成,燈光幽暗,放著柔和的音樂。很容易讓上了一天班的人放鬆下來,發泄情緒。

與中國類似,日本也把喝酒當作溝通情感、增強團體意識的重要手段。比如現在日本即便是最普通的公務員和公司職員,一周也有至少一兩次喝酒,這更是給人們去居酒屋提供了理由。


而且人們在居酒屋也把職場之事帶入了這裡,常言「酒品看人品「,為了考察新員工人品怎麼樣,上司往往會通過邀請他去居酒屋喝酒來看看,一喝酒什麼都露出來了。


醉倒之後,深夜的日本成了醉鬼的世界!不僅居酒屋內,在站台、人行道旁、電車上到處都可以看到醉倒的人,警察也對他們置之不理,除了規定不能酒駕外其他隨便。這裡也看見日本社會對酩酊大醉者寬容的態度。



居酒屋,因庶民而生,因庶民而發展,在這裡能看見煙火氣,看見眾生努力活著的樣子。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