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布衣店老闆的師徒制,為什麼讓師傅和徒弟都從中受益?

中建觀社會 發佈 2022-04-08T23:51:52.797242+00:00

師徒制,是技能傳承的基本方式,是中國工匠能代代相續好辦法。但,「教會徒弟餓死師傅」的格言,也讓師傅們對真技能守口如瓶,生怕徒弟擠走了師傅、奪了師傅的飯碗;而徒弟在沒有學到技能之前,往往要對師傅恭敬有加,學會後對師傅怎樣要看個人品性。總之,這其中有很多不確定因素。

師徒制,是技能傳承的基本方式,是中國工匠能代代相續好辦法。但,「教會徒弟餓死師傅」的格言,也讓師傅們對真技能守口如瓶,生怕徒弟擠走了師傅、奪了師傅的飯碗;而徒弟在沒有學到技能之前,往往要對師傅恭敬有加,學會後對師傅怎樣要看個人品性。總之,這其中有很多不確定因素。那我們看看記述中的日本師徒制的設計是怎樣的。

一、日本布衣店的三年學徒生活

在曹德旺的個人自傳《心若菩提》一書中,曹德旺回憶父親講述了在日本布衣店的三年學徒經歷,既練好了基本功,又學到了真本事,而師傅也從教徒弟中受益,其秘訣何在呢?曹德旺的陳述是這樣的:


學徒的第1年就是干雜活:煮飯,煮菜,挑水,倒馬桶,倒尿壺,吃的是老闆家的剩飯剩菜。晚上還要對著鏡子練習走路,練習微笑,練習鞠躬,練習說話的口型,直到這些體態、神態,語態,讓老闆滿意為止。

學徒的第2年是挑著貨物到鄉下去叫賣:或者是邊走邊叫賣,或者是到人多的地方,把擔子放下來吆喝,以吸引顧客。

學徒的第3年是回店裡學銷售:學習怎樣站在櫃檯內接待客人,進貨出貨。

三年期結束,日本布衣店的老闆告訴曹德旺的父親,「我教給你的,你已經都學會了,現在你可以離開我的店,去開自己的店了。」

後來曹德旺的父親才明白,日本老闆是用心良苦的,第1年是練身子骨,第2年是教會能吃苦,第3年才是教真本事,所以他很感激日本老闆的這種嚴格培養。

二、日本師徒制的雙贏

可以看出,學習服裝銷售,在當時的日本竟然學習了三年,也可以看到日本的學徒制是非常嚴格的。徒弟通過三年的刻苦訓練,既培養了身子骨,又有了吃苦耐勞的品性之後,才教你銷售技巧和策略。

在當學徒的三年裡,徒弟們得到了全面的鍛鍊和培養,而師傅則在供應住宿的情況下,相當於免費使用徒弟勞動力三年。

三、我們的思考

在咱們國家,師徒制是一種好的技能傳承模式,但是「教會徒弟餓死師傅」的格言,使得很多師傅輕易不願意傳授技能,甚至有的師傅需要徒弟服侍上十年才願意傾囊相授。

師徒關係,亦師亦友,亦師亦父。既需要愛護和尊敬,又需要互相體諒和支持。遇到好師傅是福氣,有了品性好、知感恩的好徒弟也是福氣。更重要的是,我們的師徒制也要形成一種穩定的學制和培養模式,不能急於求成,也不能學不來真本事。

從目前看,德雲社的師徒制傳承是較為成功的,不僅事業蒸蒸日上,而且師徒關係也和諧向上,似乎曲藝界的師徒制走得都比較穩健。但在製造、銷售、金融等領域,都需要探索適合本行業特徵的師徒傳承制度。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