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多年裡發生了4次政變,玄武門為啥成了唐朝的「造反聖地」?

正史漫談 發佈 2022-04-09T15:04:54.813688+00:00

整體而言,這一時期的中原帝國不僅經濟發達、社會安定、政治有序、武力強盛,最為難得的是:雖然戰爭頻繁,但基本上都發生在國土之外。

唐朝是我國歷史上公認的最強王朝。如果再具體點,這一強盛期始於唐太宗李世民的貞觀初年,終於唐玄宗李隆基在位後期的安史之亂,共計約130年(公元627——755)。

整體而言,這一時期的中原帝國不僅經濟發達、社會安定、政治有序、武力強盛,最為難得的是:雖然戰爭頻繁,但基本上都發生在國土之外。這在古代相當罕見,以至於安祿山反叛、揮師南下時,由於「海內久承平,百姓累世不識兵革」,河北州縣一時間「望風瓦解」,讓叛軍勢如破竹了好一陣子。

但與承平日久的民間相反,這期間的唐朝皇室卻沒閒著:公元626——710年,唐帝國最蒸蒸日上的80餘年中,長安皇宮內一共發生了4起軍事政變。

第一起,幾乎無人不知的玄武門之變。公元626年六月初三晚,在收買了玄武門守將常何後,李世民帶著長孫無忌、尉遲敬德等秦王府嫡系干將潛入戒備森嚴的皇宮,並設下伏兵。第二天凌晨,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進宮上早朝的途中被李世民襲殺;隨後,二人的首級被割下,由尉遲敬德帶去玄武門示眾,正奮勇攻門的2000餘名東宮、齊王府將士隨之崩盤,李世民如願奪儲成功。

第二起,公元704年底,女皇武則天病重,僅有男寵張易之、張昌宗在身前侍奉。擔心張氏兄弟弄權、危及政權的正常過渡,忠於李唐王室的大臣們策劃先下手為強。公元705年正月二十二日,宰相張柬之崔玄暐聯合敬暉、桓彥范、袁恕己、李多祚等人帶著500禁軍發動政變,他們占領玄武門、闖進皇宮,隨後逼迫武則天退位、將李顯提前扶上皇位,短暫的武周王朝結束、李唐帝國復立。由於這一年是武則天的神龍元年,所以也稱「神龍政變」。

第三起發生於公元707年。唐中宗李顯復位後,放任武三思與自己的皇后韋氏聯手弄權;野心膨脹的韋後也如曾經的武則天那樣對皇權產生了覬覦,她和武三思肆意羞辱太子李重俊(非韋氏親生),甚至發展到要求唐中宗改立自己的女兒安樂公主為皇太女。

地位、性命受到嚴重威脅的李重俊鋌而走險,於當年七月聯合李多祚、李承況等人發動兵變。他們先行誅殺武三思父子,而後攻打皇宮、目標直指韋後母女;但韋皇后及時裹挾著李顯登上玄武門城樓、調動兵力鎮壓;隨後李顯在城樓上當眾給李重俊定性為「謀反」,太子一黨隨之倒戈,政變失敗,李重俊在外逃途中被殺。

第四起政變的主角是李隆基。公元710年,韋皇后和安樂公主毒殺唐中宗,隨後試圖複製武則天的壯舉,一直靜觀時變的臨淄王李隆基聯合姑姑太平公主等人先發制人。七月二十一日夜,李隆基與羽林軍將士裡應外合、占領玄武門,斬殺了韋後母女,擁立自己的父親相王李旦為帝。

綜上,我們可以發現一個規律:四次政變的焦點都在玄武門;並且,誰占據了玄武門,誰就能贏。

這種現象看似巧合,實際上卻是必然,原因跟「玄武」這兩個字密切相關。

中國傳統文化中有「四象」的說法,它們是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或者東青龍、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我們通常以「四大神獸」稱呼它們,但實際上四象是遠古星宿崇拜的產物,指的是神明、方位,演變為四方的守護之神

其中的玄武,指的是由北方七宿——斗(木獬)、(金牛)、(土蝠)、(日鼠)、危(月燕)、室(火豬)、(水俞)所組成的龜蛇纏繞之象,被視為北方之神。

而唐長安城,前身是隋朝的大興城,出自一代建築奇才、將作大匠宇文愷的手筆。為體現統一天下、長治久安的願望,城池在規划過程中被賦予了諸多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特別是依據天象星辰的位置,對都城中宮城、皇城與郭城眾坊里進行整體布局,充分展現了天人合一、君權神授的思想。

因此,皇宮作為整個長安城的核心,其正北門被命名為玄武門。

從上圖可以發現,玄武門是宮城乃至長安城的北方屏障。初唐時期,宮城是皇帝的主要活動地(後來改至新修的大明宮),東宮居住著帝國的儲君,掖庭則是宮女的聚集地;這裡是帝王最私人的核心地帶,牽涉到王朝最高統治者的身家性命、家族繁衍傳遞,可謂帝國腹心中的腹心。

從地理上來看,玄武門所在的位置地處龍首原余坡,地勢較高,足以俯視宮城,從軍事角度來看,這裡就是整個皇宮的戰略制高點。史書記載,唐高宗時期,曾經夜發山洪,大水直衝玄武門;在此地宿衛的薛仁貴登上門樓、對著南邊的宮城大呼報警,唐高宗李治聞訊而起,帶著眾人登上高處、僥倖躲過一劫。在玄武門城樓上呼喊竟能驚動整個宮城,可見其地勢之險要。

因此,在整個唐朝,玄武門具備了獨特的政治、軍事地位。

當初唐高祖李淵基本統一天下後,將大部分府兵遣歸,只留下三萬心腹精銳擔任宿衛。這支隊伍父子相成,被稱為「元從禁軍」。平日裡,他們在長安城北的渭水白渠旁耕種;一旦宮城徵召,迅速雲集而至,而玄武門就是他們連接宮城的必經之地。

因此,玄武門的守將就至關重要。玄武門事變爆發時,李建成之所以敢大大咧咧地進入皇宮,底氣在於當時的守將常何是他的老部下。但所謂一山更比一山高,他萬萬沒料到,常何早就被李世民收買。秦王府的800餘兵馬潛入玄武門後,成功掐斷了內外消息傳遞,形成「關門打太子」之勢;雖然太子黨的2000多精兵隨後聞訊前來救主,但面對高大堅固的玄武門,他們毫無辦法。李世民得以順利地殺兄弟、逼父皇,成功取得天下兵權,真可謂:控制了玄武門,就控制了大唐帝國。

從貞觀年間起,玄武門外駐紮禁軍主力逐漸成了慣例。《新唐書》稱:「夫所謂天子禁軍者,南、北衙兵也。南衙,諸衛兵是也;北衙者,禁軍也。」北衙禁軍,指的就是屯駐於宮城以北的皇帝私兵。

武力是政權的兜底保證,而唐朝最大規模的成建制精兵就在玄武門外。這就意味著,玄武門是唐朝皇權的生命線所在。誰控制了玄武門,誰就有可能控制政權,由此導致這裡成了政變者的必爭之地。

比如神龍政變爆發時,由於策劃隱秘、發動突然,張氏兄弟毫無準備,張柬之等人「帥左右羽林兵五百餘人至玄武門,斬關而入」,皇宮順利落入鼓掌;

而李重俊顯然缺乏最基本的常識。出於激憤,他起事後首先在宮外誅殺武三思父子,其後才趕往玄武門,這就給了韋後等人充裕的準備時間,李顯登上玄武門,居高臨下,從容調動軍隊,李重俊功敗垂成、落得慘死;

至於李隆基那就太機智了,為了政變的這一天,他煞費苦心地長期經營與玄武門羽林軍的關係,這就如同掌握了勝利的密碼。

李家自己人屢屢為了權力手足相殘,充分證明了「最是無情帝王家」的質樸道理。但話說回來,相對於西漢的七國之亂、西晉的八王之亂,唐朝雖然政變頻繁,但對王朝而言,稱得上傷害最小的權力更迭方式。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