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掠影,法國的起源和簡史

前文明時代 發佈 2022-04-10T02:04:45.338574+00:00

最近的俄烏衝突中,法國的表現同樣令人失望,作為歐洲的雙核之一,並沒有表現出獨立自主的精神。今年4月,法國進入大選月,法國人何去何從,我們拭目以待。

法國因為二戰的糟糕表現常被人調侃,只有女人(聖女貞德)和外國人(拿破崙)才能帶領法國走向勝利。最近的俄烏衝突中,法國的表現同樣令人失望,作為歐洲的雙核之一,並沒有表現出獨立自主的精神。今年4月,法國進入大選月,法國人何去何從,我們拭目以待。

法國和中國一樣,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大國,在歐洲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法國的查理大帝被稱為歐洲之父。一部法國史,可以說就是歐洲史。法國參與了歐洲發展的全部大事件。了解法國,了解歐洲,讓我們知道他們從哪裡來,大概也能推測出他們要往哪裡去。


歐洲的故事離不開羅馬。羅馬帝國北方有三大蠻族,凱爾特人、日耳曼人和斯拉夫人。在現在法國的位置上,居住著高盧人,高盧人是凱爾特人的一支。經過漫長的征伐,羅馬人征服了高盧人,凱撒曾寫下《高盧戰記》記載了羅馬人在這片土地上的赫赫武功。

隨著羅馬的衰落,日耳曼開始入侵昔日的高盧地區。486年,日耳曼人的一支——法蘭克人,在首領克洛維的率領下打敗了高盧地區的羅馬總督,獨占了高盧地區。這一年,也被認為是法蘭克王國的開國之年。克洛維放棄了日耳曼人所信奉的阿里烏教派,轉而皈依天主教。克洛維是典型的蠻族首領,英勇善戰、殺伐果斷,同時又富於心計。但整個王國依然是部落式的,隨著他的去世,他的子嗣瓜分了國家,隨後王國長期處於鬆散的狀態。

法蘭克王國的第一個王朝被稱為墨洛溫王朝,但這並不意味著皇權。墨洛溫家族只是法蘭克的大族之一。整個王國是部落式的,實行分封制,類似我國的周朝。在漫長的權力爭奪中,加洛林家族逐漸占據上風,以宮相的身份把持朝政,最終取而代之。

加洛林王朝的第一位國王矮子丕平,為了獲得教皇的支持,出兵打敗了倫巴第人(這也是日耳曼人的一支)。教皇投桃報李,為丕平加冕。丕平把義大利的部分土地貢獻給教皇,史稱丕平獻土。

丕平的兒子,查理大帝征服了歐洲的大片領土。自羅馬以來,西歐還從來沒有出現過領土這麼大的國家。查理大帝不僅武功卓著,文治方面也非常優秀,他改革了行政、司法、經濟政策,奠定了西歐封建制的基礎。他去世後,三個兒子瓜分了帝國,後來形成了法蘭西、義大利和日耳曼。查理大帝被稱為歐洲之父,是撲克牌里的紅桃K的原型。

9世紀,維京人開始劫掠歐洲,為歐洲人帶來了長達三百年的夢魘。公元845年,維京首領拉格納率領一百多艘戰船和數千維京勇士,攻入巴黎。維京人把這座塞納河上的名城劫掠一空,並將一百多名法蘭克士兵吊死在塞納河的小島上。

1337年-1453年,由於領土爭議和經濟利益矛盾,英法之間爆發了戰爭,史稱英法百年戰爭。英國與法國的國王在複雜的貴族政治聯姻下本是有血緣關係的。英王在法國擁有大量的領土,阻礙了法國王權的統一。政治利益明顯高於血脈情誼。在法國戰局失利的時候,聖女貞德挺身而出,力挽狂瀾,挽救了法國的命運。最終法國收回了大陸上的所有城市,取得了百年戰爭的勝利,完成了民族統一。

文藝復興運動興起後,法國也深受影響。拉伯雷的《巨人傳》對法國教會和封建制度作出了辛辣的諷刺,受到了大眾的歡迎。16世紀後期,法國文人組建了七星詩社,雖然不如拉伯雷那麼激進,僅僅是為貴族服務。但在宣揚民族文學語言上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法國人開始樹立起文化自信,認為法語並不比拉丁語差。

1539年,弗朗索瓦一世頒布維雷-戈特萊敕令,取消拉丁語在法國的官方地位,法語成為法國官方語言。

16世紀,宗教改革的春風已經吹滿歐洲大地。新教和天主教在法國同樣爆發了激烈的衝突。新教的胡格諾派試圖挾持國王,挾天子以令諸侯,結果陰謀敗露導致大批教徒被殺。貴族們為了爭權奪利,充分利用了宗教矛盾。而法王亨利三世力量弱小,不足以控制局勢,最終被暗殺。綿延的戰火給法國造成了巨大的傷害,其損失超過了英法百年戰爭。在一片狼藉之後,貴族們終於互相妥協。亨利四世頒布南特敕令,宣布一國兩教,結束了爭端,宗教信仰自由的原則開始在法國生根。

1643-1715年,太陽王路易十四統治下的法國,王權得到了高度強化,國力盛極一時。他發動了三次大規模戰爭,稱霸西歐。

18世紀,法國的思想界又一次爆發了革命,展開了轟轟烈烈的啟蒙運動。孟德斯鳩提出三權分立,伏爾泰主張天賦人權,盧梭提出了社會契約論。一股反對專制的自由之風在法蘭西的土地上飄蕩。

為了支援美國的獨立戰爭,給英國添堵,法國掏空了家底。破產的法國又遭遇了天災,糧食歉收引發饑荒。在人民食不果腹的情況下,貴族們卻繼續過著驕奢淫逸的生活。經歷過啟蒙運動洗禮的法國人不再忍耐。1789年7月14日,憤怒的人們攻陷巴士底獄,這一天也成為法國的國慶日。

路易十六聯絡歐洲的君主制國家,準備奪權。國民議會根據憲法宣布其有罪被判處死刑送上了斷頭台。

國王被處死引發了歐洲其他君主制國家的恐慌。英國聯絡了普魯士、西班牙、荷蘭、撒丁王國以及神聖羅馬帝國,組成了反法同盟。法國又一次來到了生死關頭。

1797年,拿破崙在義大利擊敗擊敗聯軍,打退第一次反法同盟。1800年,取得馬倫哥會戰勝利,打退了第二次反法同盟。1805年,拿破崙在奧斯特里茨擊敗聯軍,第三次打敗了反法同盟,神聖羅馬帝國也宣告滅亡。1806年,拿破崙先擊敗普魯士,後打敗俄羅斯沙皇,瓦解了第四次反法同盟。1809年,拿破崙取得瓦格拉姆戰役的勝利,奧地利又一次割地求和,第五次反法同盟失敗。

1812年,沙皇拒絕與法國合作封鎖英國,拿破崙率領大軍長驅直入,攻陷莫斯科。然而俄軍採取不抵抗,誘敵深入,襲擾補給線的戰術,給法軍帶來了巨大的損失。五十萬精銳,只剩一萬人回國。

1813年,拿破崙在萊比錫戰敗,隨後巴黎淪陷,被迫退位。1815年,拿破崙重回巴黎,在滑鐵盧再一次失敗。被迫流放聖赫倫那島,最終病逝於此。

1870年,鐵血宰相俾斯麥通過篡改埃姆斯密電,激怒法國,引發了普法戰爭。法國的主動宣戰,促進了德意志民族的統一,讓德意志南部的諸多小王國團結在普魯士的麾下。法國在戰爭中失利,被迫割讓阿爾薩斯和洛林。都德寫下感人的《最後一課》,被選入中國的語文教材。法國的國歌《馬賽曲》原名《萊茵軍團戰歌》,就誕生在阿爾薩斯的斯特拉斯堡市。

普法戰爭失敗後,資產階級政府對外投降,對內壓迫引發了廣大群眾的不滿。1871年,巴黎工人舉行起義,建立了無產階級革命政權——巴黎公社,這也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無產階級政權。由於經驗不足,巴黎公社很快失敗,最後的公社戰士在拉雪茲神父公墓的一堵牆邊全部犧牲。

20世紀初,全球殖民地已經被瓜分殆盡,帝國主義國家間的矛盾日益尖銳。1914年,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德國進攻法國,英法比三國則聯合抵抗。雙方互有勝負最後陷入僵持。1917年,美國參戰,中華民國的北洋政府也追隨美國參戰。德國最終國力耗盡,戰場失利,國內工人罷工,士兵起義,不得不投降。參戰各國在凡爾賽簽訂了合約,重新劃定了各國勢力範圍。

一戰後不久,世界經濟再一次走向崩潰。面對1929年資本主義世界的大蕭條,德國走上了法西斯道路。在德國閃擊波蘭後,英法迫於協防條款對德宣戰。但實際上按兵不動,搞靜坐戰爭。1940年,德國進攻法國,法國指揮失當,主力部隊被包圍在敦刻爾克,大約10萬多戰士跟隨英國人撤退到了海峽對岸。

法國南方的部隊戰鬥力較差,無力抵抗德軍,很快投降。戴高樂將軍在英國領導自由法國,繼續堅持戰鬥。二戰勝利後,戴高樂執掌法國,推行了金融改革、農業改革、建立了核工業和航天工業,發展科研,鼓勵城市建設和職業培訓。他主張建立歐洲人的歐洲,採取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在西方國家中,戴高樂領導的法國第一個和新中國建交。

法德兩國通過煤鋼聯營,實現了歷史性的和解。隨後,在此基礎上又成立了歐洲經濟共同體和歐洲原子能共同體。

1991年,歐盟成立,法國、德國、義大利、荷蘭、盧森堡和比利時是創始成員國。歐洲歷史翻開了新的一頁。

1999年,歐盟國家實行統一的貨幣政策,使用歐元作為合法貨幣。歐元的使用,標誌著歐洲在金融領域的統一,這使得歐盟成為一體化程度最高的區域性組織。

歐盟中的法國,不僅作為歐洲的雙核之一,在國際上同樣試圖一展抱負。2007年法國總統薩科齊提出了建立環地中海聯盟的構想,試圖加強法國在地中海沿岸國家的影響力。

但是2010年到來的阿拉伯之春影響了這一計劃的實施。但法國藉機主導了對利比亞的干涉,干涉行動導致了卡扎菲的下台。

2015年11月13日晚,法國巴黎發生了一系列恐怖襲擊,造成了132人死亡,300多人受傷。事後,恐怖組織IS宣布對此負責,並聲稱這是對法國參與美國主導的對IS打擊的報復行動。奧朗德事後宣布國家進入緊急狀態,對極端組織發動空襲反擊,並設立三天的哀悼日。

2018年,為了抗議馬克龍政府提出的加征燃油稅政策,大批法國群眾身穿黃色馬甲走上街頭。雖然後來法國政府取消了加征燃油稅的計劃,但抗議活動卻難以停止。運動一直持續到2019年,在法國採取嚴厲的鎮暴行動下,終於平息。這次運動是巴黎五十年來最大規模的騷亂。

法國一路走來,擁有漫長的歷史,曾經稱霸歐洲,曾經思想閃耀,經歷過巔峰,品嘗過屈辱。2022年4月,法國再一次面臨大選,今天的局勢比之以往更為嚴峻,更具挑戰。外有俄烏衝突,疫情肆虐,美國收割,內有思想極化,社會分裂,通脹起飛,法國能否走出困境,撐起歐盟呢?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