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菩薩傳——新羅王子金喬覺為何遠渡重洋來到九華山

古小玉聞 發佈 2022-04-11T04:50:23.125897+00:00

地藏菩薩為佛教四大菩薩之一,《地藏經》中記載,地藏菩薩在過去世曾幾度救出自己在地獄受苦的母親。「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文 | 古小玉

雲起雲落 盡看人生

地藏菩薩為佛教四大菩薩之一,《地藏經》中記載,地藏菩薩在過去世曾幾度救出自己在地獄受苦的母親。

「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地藏菩薩誓願救度一切罪苦眾生,具有「大孝」和「大願」的德業。

唐朝時期,地藏菩薩化身新羅王子金喬覺降生於世。

從出生到圓寂,他的一生都在堅守著修行的信念,感召無數人。

01

愛的結晶

古新羅國位於朝鮮半島,地藏菩薩金喬覺即出生於此。

父親金隆基出生王室,不僅血統尊貴、地位顯赫,而且長相俊俏、才華橫溢,是新羅國少女的夢中情人。

人有所長必有所短,金隆基不善治國之術,胸無大志,愛上了一位平民姑娘淑賢。

因出身太過平凡,淑賢不能作為金隆基的正妻,但不影響兩人相親相愛。

公元696年初秋,金隆基和淑賢的愛情結晶即將誕生。

古代婦女生產,就像是過鬼門關一樣。為保佑孩子順利降生,金隆基親自到南山生義寺,請高僧到家裡做法事,念經加持。

夜幕降臨時,高僧讓金隆基拿一些香,點燃插在門前、牆角、路邊、花壇等地方,順便數一數,一共插了多少支香。

金隆基先向家裡供奉的彌勒佛像磕了三個頭,隨後開始插香。

插完香,金隆基匆匆回來,高僧問:「你一共點了多少支香?」

「九十九支。」

高僧點點頭,神秘地笑曰:「一切都是緣生緣滅,大願王此番駐世因緣,恰恰是九十九年。」

話音剛落,後院傳來一個嬰兒的啼哭聲。

這一天,是武則天萬歲通元年,農曆七月三十日。

金喬覺出生後兩年,弟弟金守忠也出生了,一家四口過著快樂平靜的生活。

然而,世事難料。金喬覺7歲時,父親金隆基被朝中緊急召回。

金隆基的國王哥哥金理洪英年早逝,且無子嗣,金隆基自然被推上了國王的寶座。

因淑賢的平民身份,兩個兒子並未得到朝廷和社會的認可。

一個幸福之家失去了一家之主,只剩下母子三人相依為命。

02

花郎磨練

金喬覺14歲時,被父親安排加入了花郎道。

花郎道是新羅國修煉青少年身心的民間團體,需要學識武藝出類拔萃,且門第高貴才能加入。

花郎總首領被稱為「國仙」,往往被國王直接任命為國家重臣。

金喬覺剛加入花郎道時,阻力重重,最基本的動作別人一看就會,他練習半天也不得要領。

扎馬步、攀岩、潛水、劍術、跆跟……金喬覺開始了艱難的磨練。

訓練無疑是艱苦的,要命的是,同組的幾個人,除了金聖洙,其他人幾乎都對金喬覺懷有深深的敵意。

在一次花郎們的射箭比賽中,花郎徒昔鍾赫和朴再熙帶領的兩方勢均力敵,不相上下。

朴再熙本就對金喬覺不懷好意,於是提議讓一個人頭頂蘋果當靶子,看誰敢射中。

不出所料,金喬覺被推選為這個頂蘋果的可憐人。

試想,箭手如果稍有差池,或者頭頂蘋果的人膽怯動彈,很可能一命嗚呼。

當金喬覺站在靶台上時,嘴唇哆嗦,手腳顫抖,差點癱軟在地上。

頭上的蘋果數次被抖落下來,這可以說是金喬覺人生當中最恐懼的時刻了。

朴再熙緩緩拉開弓弦,沒有反覆瞄準就射了出去。

幸運的是,金喬覺活了下來。

高強度的訓練和無止境的羞辱,讓金喬覺的身體和內心變得越發強大。

兩年後,金喬覺在一場花郎打擂中,連敗三位花郎,從此一夜成名。

在所有郎徒的一致推薦下,金喬覺成為了身份最為特殊的中央花郎。

同樣被選為花郎的還有金聖洙,然而,金聖洙卻突然仙逝,金喬覺意外地成為了國仙。

03

遠渡重洋

金聖洙是金喬覺在花郎道時最尊敬的人,好友逝去的打擊,讓金喬覺深感世事無常。

金喬覺雖身為國仙,但心已向禪。在他的夢中,曾兩次出現過一座大山。

那座山,成為金喬覺日夜尋找的地方。

他來到了新羅國第一名山——金剛山,在這裡他遇到一位老僧,賜給他一本《金剛經》。

也是在這裡,老僧為18歲的金喬覺剃髮披袈,並賜法名「地藏」。

「安忍不動,猶如大地;靜慮深密,猶如秘藏。」

老僧並未讓釋地藏跟著他修行,釋地藏隱姓埋名,在一所不起眼的寺院常住。

閒暇時偷偷回家為母親盡孝,國仙失蹤之事也逐漸被人們淡忘。

轉眼三年過去,釋地藏受戒後再讀《金剛經》時,腦海中萌生出到大唐去的想法。

也許,夢中的那座山,就在大唐中原。

可是,一個身無分文二十出頭的年輕僧人,要遠渡重洋,談何容易?

釋地藏跪在觀音像前,念了七遍六字真言「唵嘛呢叭咪吽」、三遍《觀世音普門品》後,開始按照儀軌,施請觀音法。

三天後,一個中年男子張東根赤腳而來,請求釋地藏做法,保佑天氣轉好,讓他的商船能順利出海。

釋地藏做法後,果然大霧散開,而且風向恰好,張東根的船連夜起航。

為了感謝釋地藏,張東根答應幫助他到大唐去。

經歷了碼頭被騙、風浪侵襲、暈船嘔吐、海上沉船、冰冷麻木的千辛萬苦後,釋地藏只剩半條命了,最後終於如願踏上了大唐的土地。

那一年,他24歲。

04

夢中的山

釋地藏如魚游水般地穿梭於各大壇場與講座之間,系統學習各類佛教宗派和禪法。

釋地藏在出發中原前,在新羅海邊撿到了一隻未滿月的小白犬,取名「善聽」。

時光飛逝,釋地藏入唐已有21個春秋,善聽始終相伴相行。

他背起行囊,帶著善聽,沿著長江北岸繼續尋找夢中的那座大山。

途中釋地藏遇到了一個三四歲的幼童,幼童的母親因病而逝,臨終前將孩子託付給了他。

釋地藏只得收他為徒,取名「憐生」。

釋地藏背著憐生,領著善聽,經過艱苦跋涉,來到了九子山,這儼然就是他夢中的那座山。

九子山位於安徽省青陽縣內,北帶長江,南鄰黃山,方圓百里,元氣凝結,形成九十九座山峰,其中以天台、蓮花、天柱、十王等九座主要高峰最為著名。

釋地藏在九子山人跡罕至的東崖岩洞安頓下來,打坐念經、摘果拾柴。

轉眼三四年過去,小憐生也長成了小少年。

一老一少一白犬,在這與世隔絕的山林中過著簡單而快樂的生活。

一天,釋地藏一人下山化緣,忽然感到一陣心驚肉跳。

當他趕回時,隱約聽到後山有孩子的哭聲,那一定是憐生。

憐生爬到一棵樹上,樹下是一隻華南虎。老虎一次次往樹上撲,憐生慘叫著從樹上墜下。

老虎猛撲過去,善聽嗅著氣味找了過來,立即把憐生撞開,被老虎咬到了嘴裡,鮮血染紅了白毛。

釋地藏循聲而來,老虎已經離開,追隨了他二十多年的善聽,身子已經涼透,憐生也早已哭啞了嗓子。

05

建寺出山

九子山也叫九華山,這裡大部分的山場、土地、叢林,都歸閔家所有。

閔家世代豪富,樂善好施。主人閔讓和被稱為閔公,經常在家開設齋會,供養四方僧眾。

一日,釋地藏被閔公請上高高的法座,現身說法。

釋地藏用案例將佛教緣起和因果講得豁然開朗: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有因果法則支配,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九華山的百姓不曾聽過這樣的佛法,喜悅溢於言表,閔公更是笑得合不攏嘴。

他上前跪拜,請釋地藏多多光臨,開導山野愚民,並願意將九華山的土地獻給釋地藏作為他的道場。

釋地藏回到山洞繼續修行。

一天,青陽名士諸葛節攜友共游九華山,遇見了在山洞中修行了15年的釋地藏。

這時的釋地藏已年過花甲,他獨坐在蒲團之上,微閉雙目,正在禪定之中。

崖洞裡沒有一件像樣的東西,吃的就是米粒和觀音土混合的食物。

作為一方名流,諸葛節一行人大感慚愧,當即決定:募集資金,購置土地,修建寺院。

不久,九華山的開山祖寺——化城寺建成了。釋地藏被邀出山,入住化城寺出任方丈。

九華山附近的百姓,遠遠近近爭相趕來,等待釋地藏宣說佛法,利益眾生。

閔公和他的兒子也隨即出家修行,兒子法號道明。

一次,釋地藏說法完畢,人們作禮而去,唯有一位衣衫襤褸、面容憔悴的老婦人坐著不動。

老人雙目失明,也不懂當地語言,連筆帶畫才弄明白她要找釋地藏。

原來,她是釋地藏的母親淑賢。釋地藏入唐求法後,她日思夜想,雙眼也哭瞎了。

釋地藏驚喜萬分,眼中也泛起了淚光。多年不見,母子兩人有說不完的話。

釋地藏在化城寺前專門建了一間房屋,請母親居住。

這裡有一口水井,清涼甘甜。

釋地藏不但每日過來叩拜母親,指導其念佛,還用泉水擦拭母親的雙目。

也許是孝心感動了天地,釋地藏母親的眼睛在一兩個月後,竟然又重見光明了。

為紀念釋地藏的母親,這口水井後來被稱為「娘娘塔」。

06

地藏入滅

釋地藏的名氣越來越大,國內各地和新羅眾多僧人都慕名而來,九華山化城寺儼然成為一大名剎。

建中末年,釋地藏將化城寺方丈之位傳給了道明。

他再次隱入深山,終日焚香禮拜,誦經不止。

公元794年,釋地藏已虛歲99高齡。

這一年的七月二十九,久居深山的釋地藏回到了化城寺。

第二天清晨,他一如既往早起誦經,隨後回到寮房,進入了禪定之中。

日過中天時分,人們似乎感到九華山在輕輕晃動,天空中有五彩祥光照耀著化城寺。

釋地藏安詳圓寂,時年99歲,這一天是七月三十日。

九十九支香,九十九座峰,九十九壽齡,一切像是早有安排。

眾僧將釋地藏的法體安放在石棺中,三年之後開視,面容同活著的時候一模一樣。

這時,人們才恍然大悟。原來,釋地藏就是地藏菩薩的化現!

他的肉身,現今依舊完好存放於九華山的肉身寶殿內。

在九華山道場地藏菩薩像的兩邊,站著的是閔公和他的兒子道明。


參考資料:《地藏菩薩傳》

-END-


喜歡本文,還請點讚、轉發、留言,讓更多人看到,謝謝鼓勵!

作者:古小玉。塵世佛系女青年,賞花鳥有情,品人生百味。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