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航空自衛隊首架「全球鷹」到貨,其自研無人機計劃又將成為泡影?

看航空 發佈 2022-04-12T15:31:27.804452+00:00

3月12日,一架諾斯羅普·格魯門公司製造的RQ-4B「全球鷹」無人機從美國飛抵日本東北青森縣三澤基地,這架「全球鷹」是日本空中自衛隊接收的第一架該型無人機。「全球鷹」的引進,本來是為了接替退役的偵察型「鬼怪」RF-4。

3月12日,一架諾斯羅普·格魯門公司製造的RQ-4B「全球鷹」無人機從美國飛抵日本東北青森縣三澤基地,這架「全球鷹」是日本空中自衛隊接收的第一架該型無人機。

「全球鷹」的引進,本來是為了接替退役的偵察型「鬼怪」RF-4。

2020年3月,日本航空自衛隊百里基地501偵察航空中隊的RF-4在服役了45年後正式退役,501偵察航空中隊在同年被廢除。501飛行隊在過去的幾十年中是日本唯一一支戰術偵察機部隊,活動範圍包括日本全境。

不過和百里基地的其他「鬼怪」不同的是,501飛行隊不屬於百里基地的第7航空團,而是直屬日本空自航空總隊。隨著「鬼怪」們的老化,戰術偵察機也面臨著後繼機型的問題。日本曾經計劃將一部分F-15J/DJ改造成為偵察機,但是由於東芝公司提供的光學和紅外偵察設備達不到日本防衛省所要求的性能而導致合同取消。

麥道公司生產的第5057架,也是最後一架「鬼怪」II戰鬥機。

2018年11月,美國國防部正式宣布將通過對外軍售向日本航空自衛隊提供3架諾格公司生產的RQ-4「全球鷹」無人偵察機,包括3架機體、2套操縱裝置、培訓等後續支持項目在內,總共價值4億8992萬4430美元。

不過,這3架「全球鷹」並不是美軍最新的Block 40型,而是在2011年8月獲得初始作戰能力的Block 30的改進型Block 30I,除了戰術偵察而外,還可用於氣象觀測、測量和災害調查等,滿足了日本對於戰術偵察機在軍民兩用方面的基本需求。

日本防衛省在2020年度預算案中寫入了關於「臨時滯空型無人機航空隊」的有關內容,2021年3月三澤基地成立了臨時偵察航空隊,計劃從2021年開始陸續接收「全球鷹」,接替501飛行隊擔任偵察任務,預計配備人員70人,率先部署於該基地。

按照這一計劃,在正式接收「全球鷹」後不久,該部隊將被賦予正式的名稱,該部隊的主要任務是針對東北亞三大鄰國進行情報收集、警戒監視和偵察。

不過日本引進「全球鷹」的過程並不十分順利。日本在2014年為此編列了510億日元的預算,但2017年美國提出要漲價23%;隨後的2019年6月,一架美國海軍的「全球鷹」在波斯灣上空被伊朗擊落,這一次事件對日本是否要採購「全球鷹」產生了很大的衝擊。

日本引進「全球鷹」主要是為了將其作為海洋監視機,但「全球鷹」單價高,生存能力卻並不強,日本周邊國家的軍事實力更是遠遠高於伊朗,因此,這樣一款無人機對日本來說性價比可能並不高,因此一度傳出日本要取消引進它的計劃。

但是,2021年4月,為日本生產的首架「全球鷹」正式首飛又打破了此前的種種傳言——畢竟日本的無人機開發起步較晚,如今也沒有成熟的平台來承擔數十小時對海洋不間斷的監視偵察任務。

目前,除航空自衛隊引進了美制「全球鷹」之外,日本海上保安廳也引進了美國的「守護者」大型無人機來進行海洋監視。

MQ-9B「守護者」

「守護者」是在「捕食者」系列無人機基礎上開發的無武裝海洋監視型,其原型是「捕食者」家族第二代產品MQ-9「死神」無人機,除了不能發射「地獄火」飛彈和制導炸彈外,其主要設備與性能指標均與MQ-9「死神」無人機類似。

日本在無人機領域起步晚、發展慢,很可能也是受美國的影響。從2014年開始,長期部署在關島的美空軍「全球鷹」無人機。每年5月到10月都會「季節性」地部署在日本橫田美軍基地或三澤美軍基地,部署時間通常長達5至6個月。

部署在橫田的美軍MQ-4C無人機

一方面,這一時期關島進入颱風多發季節,橫田、三澤是美國空軍在西太平洋躲避颱風的主要基地,而颱風季將「全球鷹」部署在此更是能最大限度地發揮他們支持戰區行動的能力。

另一方面,2014年是日本開始對「全球鷹」表現出興趣的關鍵時期,美國急於向日本直觀、近距離地展示它在牽制日本周邊國家的「能力」。

2021年5月,隸屬於美國海軍的MQ-4「全球鷹」也在同時期首次部署在日本三澤空軍基地,今年日美之間更是討論要將MQ-4長期部署在鹿兒島縣海上自衛隊鹿屋航空基地。既然美國有成熟的無人機平台,再加上日美同盟前提下,日本能「搭便車」的想法,使日本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沒有動力去發展自己的無人機平台。

直到近兩年,受全球無人機熱潮的影響,日本終於也提出要開發具備超強機動力的無人戰機,希望最終實現其與日本下一代自主開發的戰鬥機的協同作戰。

日本防衛省計劃分三步走,來組建無人戰機中隊。

第一階段,製造遠程控制的無人戰機,預計在2024年測試原型機;

第二階段是,讓1架有人戰機實現與多架無人戰機之間的編隊協同;

第三階段是,建立完全獨立的無人戰機中隊,預計在2035年實現部署。

這些階段性計劃基本與日本下一代國產戰鬥機F-X的研發相匹配。

不過,日本國產軍用無人機最終能否按照防衛省的願望和計劃如期誕生,還是有很大變數。日本並非沒有意識到無人機對未來戰爭的巨大作用,而是其國防計劃始終受到日美同盟的制約,就像日本在20世紀80年代希望研發國產戰鬥機一樣,最終因為美國政軍界強力「攪局」而未能按照自己的意願進行研發。

儘管現在美國的全球影響力有所下降,日本在日美同盟中的分量也相對上升,但日本的國防依賴美國、外交受制於美國的基本狀況並沒有改變。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