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回家」!育才中學迎學子返校,校長開講「復學第一課」

南方都市報 發佈 2022-04-12T21:59:54.479202+00:00

踏著四月的春光,在經歷了一個多月的網課後,深圳市蛇口育才教育集團育才中學(以下簡稱「育才中學」)高一高二的師生們終於回到了闊別已久的校園。久違的課桌,熟悉的同學,朗朗的讀書聲,黑板上粉筆划過的痕跡……這個2022年春天裡的育才校園,因為相聚而顯得更加美麗。

踏著四月的春光,在經歷了一個多月的網課後,深圳市蛇口育才教育集團育才中學(以下簡稱「育才中學」)高一高二的師生們終於回到了闊別已久的校園。

久違的課桌,熟悉的同學,朗朗的讀書聲,黑板上粉筆划過的痕跡……這個2022年春天裡的育才校園,因為相聚而顯得更加美麗。

4月11日,同學們返校後的第一個周一,育才中學舉行了主題為「再聚校園,築夢同行」的開學典禮,該校同學們用心寫下一封封寄給夢想的「情書」,再揚帆,開啟新征程!

高二(2)班譚楚君同學主持

典禮第一項活動是「舉行升旗儀式」,五星紅旗伴著陽光冉冉升起。

緊接著,該校高一(15)班的李佳潞與高二(3)班陳凱作為學生代表,上台分享網課期間的感悟。

學生代表發言

學生代表分享結束後,育才中學姚曉嵐校長進行了題為「疫情大考下的育才精神和擔當」的講話。

疫情大考下的育才精神與擔當

老師們、同學們:

我從教33年,經歷了33個寒假,但從未像今天這樣,如此熱切地期盼大家的歸來,能面對面地跟大家說一聲:老師們,早上好!孩子們,歡迎你們回家!

確實,這一次分別有點長。高一高二的同學從寒假到網課已有77天沒到學校。兩個半月,育才校園裡依舊綠樹成蔭、鳥語花香,但已是冬去春來,換了人間。儘管你們錯過了校門口盛開的木棉,但你們歸來的身影,便是育才校園最美的風景!

這場疫情的「倒春寒」,地鐵停運,小區封閉、商超關門,當整個城市進入靜默期,我們才意識到平時鬧騰騰的煙火味是多麼寶貴。

從香港到深圳,從吉林到上海,病毒還在流竄,成千上萬的「大白」還在神州大地千里逆行。雖然深圳的學生已陸續返校,但上海等地的疫情依然嚴峻,我們國家所面臨的這場考驗尚未結束。

此時此刻,我們應該以怎樣的態度來看待這場大考?這段時間,不同尋常的學習、工作與生活,帶給我們哪些感受?今天,我想與大家分享我的感悟和思考。

疫情讓我們意識到,我們與腳下這片土地唇齒相依。

國家,從來不是一個抽象的概念;愛國,也從來不是一個口號。

我們腳下的這片土地就是祖國,我們的衣食住行,我們的安全與幸福都與國家發展息息相關。疫情之下,我們更加強烈地意識到這一點。

中國的抗疫傳奇,靠的是從上到下每一個個體的凝聚力和執行力。深圳這座城市在抗疫中的表現尤其可圈可點。動態清零,異地安置、「三區」劃分……需要強大的人力物力財力,更需要智慧、勇氣和擔當。為就醫不便的病人尋醫問藥,為無處棲身的外賣小哥提供驛站,為受疫情影響的小店送去溫暖,為無人照料的寵物提供愛心救助……「來了就是深圳人」這句話之所以感人,就是大家能從中到這座城市的包容與溫暖。

有許多瞬間值得我們銘記,比如千萬抗疫志願者的故事,比如那個穿著婚紗測核酸的新娘,以及「深圳衛健委」公眾號里的表情包、留言區的傾訴,科技園「打工者」扛電腦上下班的畫面,所有這些,都讓人讀到深圳人的樂觀與溫情,讓人在不經意間「破防」。

是的,這就是我們所依戀的土地,這就是我們所熱愛的城市。「你永遠可以相信中國」「你永遠可以相信深圳」,這樣的信心與信念,就是在一次次的「破防」中建立起來的。有這樣的信念,就能將熱愛國家、熱愛深圳、熱愛自己、關愛他人,化作主動核酸檢測、佩戴好口罩等具體行動。

疫情讓我們意識到,我們與育才這個集體榮辱與共。

過去一個多月來,不管是線上還是線下,校內還是校外,有太多的育才故事讓人振奮、讓人感動。

高三的同學和老師一個半月封閉在校的並肩作戰,是真正的同舟共濟、共克時艱。我深知每一位同學,每一位老師的辛苦和付出,相信這次封閉,是一次蓄勢待發的能量聚集!

化身「主播」的高一高二教師,為「空中課堂」的精彩上下求索,為作業批改、家校溝通殫精竭慮。吳銳芬老師專門購買了「黑板貼」,在「模擬黑板」上邊講課邊板書;蔡立軍老師每次班會課都會呈現一張親筆寫的日曆寄語;王碩老師在班會上分享「快速入睡的方法」;周輝雲老師則組織了別開生面的「廚神大賽」……

還有歷時近月的班級VLOG大賽,12部優秀作品脫穎而出,累計獲得82.6萬觀看量,點讚數16.4萬。這令人震驚的數據背後,是育才教師的組織力、策劃力,是育才學子的創新力和活力,更是育才集體的凝聚力。

而更讓我難以忘懷的,是老師們對學校的深情流露:

鄭顯容老師在核酸檢測中意外成為密接者,凌晨1點進入隔離酒店後,還堅持測試網絡環境,為第二天的線上課堂做好準備。

「年度教師」孫道國老師,在課堂上與同學們暢談屈原的事跡和家國情懷,下課後,又和家人化身志願者,奔赴抗疫第一線。

而和同學們一起封閉在校的高三老師更是尤其辛苦,他們有的淚別年幼的子女、臥病在床的父母,有的將孩子帶在身邊,還有的因勞累而病倒了。他們本身就是一個需要關懷和幫助的群體,卻時刻想著如何更好地關懷和幫助別人。

陳松亞老師說:我們這群高三老師,聽著家裡人對自己說「放心吧,孩子有我呢!」而我們卻對家長說「放心吧,孩子有我們呢!」

在這個被稱為「育才大院」的校園裡,類似人物、事例不勝枚舉。大家看到了什麼?有人看到了老師的創意和敬業,有人感動於老師的愛生如子,有人讚賞育才團隊的樂觀向上。而我感觸最深的,是大家對育才這個集體的熱愛,對育才這個品牌的珍視,對育才這個家庭的依賴。只要這種集體主義精神在,育才的榮耀與輝煌就能延續,並發揚光大!

當然,我還希望老師、同學們看到更大的集體。這不是獨善其身的時代,每一個遠方都與你息息相關,每一個人的悲喜都應該在你心中有所投射。不要以為,關起門來你就是一個世界;關起門來,你將失去整個世界。人類仍將面對各種挑戰,面臨來自戰爭、疾病的威脅,唯一的破解之法,就是團結起來,為人類命運共同體奉獻每個人的光和熱。

這也是我對每一位育才學子的寄望:你可能平凡,但不應平庸;你可以小資,但不能小氣——你要立志做一個有益於社會、有益於集體的人。

疫情讓我們意識到,我們必須在戰勝困難中成就自我。

育才承載著蛇口基因和深圳精神,育才人身上也有深圳人的寶貴品質:堅強、樂觀,自律、自強。

我希望每一位育才學子都是堅強的,迎難而上,不向困難低頭。

育才中學是在一片荒蕪中白手起家的,創辦者以不怕困難、頑強拼搏的精神成就了這所名校。1995屆有一位筆名叫絳雪的校友,她曾經與重症紅斑狼瘡、尿毒症、腦梗殊死搏鬥32年,伴隨著痛苦的治療過程 ,她以優異成績完成了初中、高中和大學學業,並出版書籍《親吻陽光》激勵萬千民眾。她的樂觀堅強被媒體譽為「不僅是感動深圳的女孩」。

我希望每一位育才人都是樂觀的。當你無所適從時,那就微笑吧。

返校初期,高一高二的同學面臨線上到線下教學的切換,高三的同學又面臨近在咫尺的高考,可以想像大家的壓力與困難。但生活中的種種難題,換個角度看,往往能夠如釋重負;迴轉頭,又能夠發現身邊近前的許多「小確幸」:那是食堂主管大謝安排的班級生日蛋糕,是食堂師傅們精心準備的美食嘉年華,是周春華師傅理出的帥氣髮型,是老師們親人般的叮嚀與關懷。

我們不僅要分享喜悅,還要能品嘗辛酸;不僅會享受幸福,還要能分擔痛苦;不僅能欣賞完美,還要會面對缺憾。越是艱難,越要樂觀。羅曼·羅蘭說,「世界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以後依然熱愛生活。」今天又會是一個艷陽天,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要成為「小太陽」,照亮自己、溫暖他人。

如果說,堅強、樂觀是我們面對困難時所採取的態度,那麼,自律、自強就是我們戰勝困難的路徑與方法。

疫情期間,我們已經領略了育才學子強大的自律精神和自主能力,看到了高一高二賞心悅目的「神仙作業」「家務作業」「才藝作業」。

高二⑶班徐莞爾的媽媽為孩子居家生活寫下這樣的頒獎詞:時隔兩年,我們又經歷了一次「加長版」寒假。整個城市都在全力以赴地自救,周遭各種焦慮、不安,可我卻很欣慰地在你身上看到安靜的力量。每日困於斗室,無人監管,卻能遵循作息高效學習,閒時閱讀開智、舞蹈修身,周末適度為弱勢學科「加料」,為自我賦能。無需一聲叮囑,沒有一次催促,你把一個人的生活安排得不疾不徐,井井有條。

可能有人會說,這不就是一個學生的本分嗎?這話沒錯。可是媽媽也曾經是個學生,深知這樣的「本分」,在長時間的獨處之時,需要怎樣的自律和堅持才能對抗人性易惰怠的弱點,這應該就是古代君子所追求的「慎獨」精神了!為此,爸爸媽媽想恭喜你,能將人生的困厄化作修行的道場,在不確定的環境中找到確定的自己,這就是最高級的定力!

四月的深圳,春水既生,春林已盛,春風十里,不如爸爸媽媽眼中默默而堅定的你。

我想把這段話,也分享給所有居家生活時自律自強的育才學子們。

老師們、同學們,今天的久別重逢來之不易。疫情的反覆,對我們每個人,對這座城市乃至對我們國家來說,都是一場大考。

這場大考,考出了國家與城市的力量,考出了公民素養、世道人心;

這場大考,考出了學校奮發的精氣神,考出了眾志成城的戰鬥力、守望相助的同理心;

這場大考,也考出了同學們堅強樂觀的品格,自律自強的精神和克服困難的毅力!

經此一役,我希望看到更強大、更團結、更有力的育才人!期待你們在「建設卓立於粵港澳大灣區的中國標杆名校」的征途中仰首闊步!

文:賴素麒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