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對我好的人都越來越好

瓠山才子 發佈 2022-04-13T06:01:17.488283+00:00

凡是對我好的人都越來越好,這是我在總結親身生活經歷之後,得出的一個屢試不爽的基本結論;反之,凡是對我不好的人都越來越不好。

凡是對我好的人都越來越好,這是我在總結親身生活經歷之後,得出的一個屢試不爽的基本結論;反之,凡是對我不好的人都越來越不好。不要不相信,連我自己都覺得不可思議。

試舉數例:

三十年前,曾經真心實意把我當好朋友,或者尊重我、誇獎我、鼓勵我,或對我給予熱情幫助的幾位貴人,目前都過得很好。他們在單位上都幹得風生水起,升職的升職,提拔的提拔,加薪的加薪……,他們的子女都很有出息,他們的生活都很幸福,他們的家庭都很美滿,他們臉上無不洋溢著自信而快樂的笑容。

三十年前,有一個經常打壓我、嘲笑我、蔑視我、甚至陷害我的單位領導,曾經春風得意,風花雪月,淫威赫赫,然而不到十年,此人因貪污腐敗而身陷囹圄。

二十年前,有一個單位副職領導,本身是個干泥瓦匠出身的,通過花錢給自己買了一個宣傳媒體的負責人職務。上任不久,又花錢給自己買了一個研究生的學歷。而其人不學無術,身無寸技,只靠譁眾取寵、取悅上級來矇混過關。不到十年,此人越混越差,最後被安排到一個企業當副職,因與正職關係不和,被正職強迫提前退休。某日,偶然遇見,發現其人灰頭土臉,萎靡不振,氣色陰鬱,精神疲憊。真想問問他:「你當年的那股狂勁兒上哪兒去了?」此人最大的特點是嫉賢妒能。如果遇到才華出眾的員工或同事,就如同不共戴天的仇人一樣。記得有一次,單位大領導在他面前表揚瓠山才子,說此人在報刊上發表的詩歌,非常有特色。不料此人回應了一句:「那些作品都是在別的刊物上剽竊或抄襲的。」試想,如果真是如此,難道那些報刊的責任編輯都是傻子嗎?喧喧赫赫登台,黯黯淡淡下場,正是這類宵小命中注定的人生軌跡。

十年前,一個部門小領導故意刁難並打壓我,我一氣之下,毅然決定遠離他,到另外一個部門發展。不到五年,他因為作風霸道、水平低下而被單位領導罷職閒置。更為可笑的是,單位其他部門都不願接收他,他最終被安排到我所在的部門,此事詳情,可參閱拙作《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在同一部門開會或見面之時,發現他往日的傲慢神情及囂張氣焰,已經蕩然無存。聽說,其人由於參與多年的「內耗」或「內卷」,導致身患頑疾,只好時不時請病假自療。據有同事揭露,其人因仕途失意,臉面無光,只是裝病自慰而已。早知今日,何必當初!當初要是不與我鬧翻,而是團結和睦,與我們這些老同志緊緊抱團,或者如果我一直在那個部門呆著,他絕對不至於落得個被人驅逐的悲慘境地。而今,陣地也丟了,職位也沒了,純屬咎由自取,不怨他人。

還有許許多多的真實例子,都顯示一個同樣的規律:善我者得善,惡我者遭惡。其實,這是一種合情合理的自然規律。

我不知道,目前還有多少人正在厭惡我、唱衰我、嘲笑我、詛咒我、貶低我、污衊我、抹黑我、輕視我……,但我相信,十年之後,這些人都會被我一一超越,他們將一一越來越差。這是因為,他們用嗔恨心、嫉妒心、輕慢心等這些負能量「攻擊」我的同時,也把自己身上少得可憐的正能量也一起輸給了我。

相反,那些喜歡我、讚嘆我、表揚我、祝福我、重視我、愛護我、幫助我的人,當他們的正能量被我收到時,我會加倍回饋他們以更加強勁的正能量,所以,他們越來越好。

這就是我發現並深信不疑的一個定律。

如果你們想越來越好,就請從對我好開始。

瓠山才子簡介

瓠山才子,原名康曉雲,出生於甘肅省白銀市會寧縣太平店鎮代家灣村張家岔社,就職於甘肅省嘉峪關廣播電視台。資深媒體記者、編輯、製片人,著名網絡詩人、國學專家、真氣養生大師、論壇大咖、百度名人、文學評論家、瓠山代寫創始人。在國內大型網站或論壇共發表古體詩詞上萬首,現代詩歌500多首,國學論文200多篇,散文100多篇。在《秘書文庫》發表應用文600多篇,為金牌會員。1999年,詩歌《厚土》、《猛回頭》、《往事》、《落山風》選入詩集《南吟北唱》(作家出版社出版)。2007年,詩歌《思念》榮獲《甘肅文學網》優秀作品獎。國學論文《孫悟空原型為巫支祈無疑》等發表於《國學網站》,並被收入《國學文庫》,轉載於 《百家講壇》之《探軼》欄目,又被「漢語國際推廣南方基地廈門大學孔子學院辦公室網站」《中國哲學思想》收錄。在市級以上刊物上經常發表詩文。作品被編入《歷代甘肅詩詞選》(卷一五零)、《全隴詩》(第一七八卷597頁)、《當代中華詩詞庫(甲午卷)》。

如果想鑑賞瓠山才子詩文,請於百度、今日頭條、美篇等網媒搜索「瓠山才子」並點擊連結即可。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