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樹人育未來——涼山教育事業發展紀實

彝州新聞 發佈 2022-04-14T00:49:25.443247+00:00

初春,西昌,在美麗的邛海濕地之畔,以六所集團總園為基地教研園,形成南北兩線的學前教育聯體,做有情懷、有溫度的「培根」教育人…

鹽源縣中學大課間操。 李萬秀 攝

初春,西昌,在美麗的邛海濕地之畔,以六所集團總園為基地教研園,形成南北兩線的學前教育聯體,做有情懷、有溫度的「培根」教育人……一場特殊的學前教育教研活動,讓西昌市38所公辦幼兒園、39名幼兒園園長拉開了進入人生新階段的重要一課。

立德樹人有道,春風化雨無聲。

雷波縣馬處哈三峽新村幼教點,孩子們正在寬敞明亮的教室里學習講故事。涼山日報全媒體記者 冷文浩 攝

近年來,涼山憑藉脫貧攻堅強勁的東風,依託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經濟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歷史性巨變。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我州搶抓脫貧攻堅接續鄉村振興窗口期和全省教育「鼎興之路」機遇期,圍繞「教育扶貧、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打造教育強州」三條主線,大膽創新,紮實工作,把教育保障放在首位,辦學條件得到極大改善,基礎教育,民族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呈現出了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態勢,為涼山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布拖縣民族小學的學生正在上電腦課。王德 攝

集黨委之「思」釐清發展思路 頂層設計「接地氣」

北起大渡河,南至金沙江,東臨雲南省,西連甘孜州,涼山6.04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住著彝、漢、藏、回、蒙、苗、傈僳等14個世居民族同胞,所到之處,都能看到一張張寫滿幸福的臉龐。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對於一個有著數百萬人口的民族自治州來說,尤為重要。萬丈高樓平地起,作為全州經濟社會發展「大廈地基」中的教育工作,更是我州社會事業發展的重中之重,寄託著數萬家庭對美好生活的期盼。

黨的十八大提出,要堅持教育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近年來,州委、州政府結合國家和省《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實施方案(2018—2022年)》《教育現代化2035》《「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體育強國建設綱要》等要求編制,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地位不動搖,搶抓機遇,匯萬民之智,舉全州之力,推進教育事業改革發展,涼山教育逐步走上高質量發展之路。

2015年,全州試行「一村一幼」「一鄉一園」計劃;2018年5月,國務院扶貧辦、教育部和省委、省政府在我州啟動「學前學會普通話」行動,將「學會普通話、養成好習慣、懂得感恩情」作為培養目標,採取「一村一幼」「一村多幼」「多村一幼」等形式,每個點設1個或多個混齡班,保障農村3至6周歲學前幼兒就近接受學前教育。

2018年,全州啟動控輟保學工作,經全面摸底核查比對,精準鎖定58893名失學輟學適齡兒童少年,制定出台《涼山州義務教育控輟保學「一方案三辦法十制度」》《涼山州控輟保學「一個都不能少」工作方案》,州委、州政府多次召開專題會議,對控輟保學工作進行全方位安排部署、督導考核。

五年來,以《四川省民族地區教育發展十年行動計劃》、大涼山彝區教育扶貧提升工程、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學校改造等項目為載體,累計投入辦學條件改善資金90.74億元。

壓緊壓實縣級人民政府主體責任,全面評估任務,統籌考慮城鄉發展布局、鄉鎮行政區劃調整和易地搬遷安置等因素,優化調整教育布局,科學配置教育資源,著力破解「村空、鄉弱、城鎮擠」問題。

全力解決制約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瓶頸問題。2016年至2021年,納入統計項目5885個,開工5799個,開工率98.54%。完工5499個,完工率93.44%。完成投資81億元,投資完成率88%,辦學條件得到極大改善。

……

「十三五」期間,州委、州政府和州教體系統直面現狀,積極行動,「實現教育均衡」「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流星趕月,驟雨疾風。通過摸索形成的各項重點工作方法,「涼山教育方案」輪廓初顯。

普格縣特補鄉中心校讀書長廊。 賓文才 攝

強政府之「為」創新教育理念 制定措施「過得硬」

處在西南邊遠地區的涼山,由於地理位置、歷史條件等原因的限制,教育事業曾經一度發展滯後。能上學,上好學成為了涼山人民曾經的期盼。

隨著教育改革和脫貧攻堅在這片大地上如火如荼地展開,如今的涼山教育已然不復當年。優美的校園、先進的教育設備、高素質的老師……無論是到縣城還是鄉村,這樣的景象已隨處可見。

心有方向,行有定向。

在實現城鄉教育一體化進程中,涼山有著這樣的思考和做法:城市和農村教育還存在著一定問題,面對老百姓對教育多樣化、優質化的新期待,面對產業轉型升級和城市轉型發展對人才培養的新標準,統籌城鄉教育一體化發展,涼山堅持把發力點轉向「全域優質」「高位均衡」,朝著「優教涼山」一步步躍進。

全州「一盤棋」,全域「一張圖」,科學的布局規劃重塑著教育空間的格局。

截至2021年底,全州中小學(幼兒園)1837所,在校學生126.86萬人(學前教育26.85萬人、義務教育88.89萬人、普通高中7.77萬人、職業高中3.35萬人);全州基礎教育教職工6.7萬人。

育才造士,為國之本;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回顧「十三五」期間,全州教體系統聚力加強基礎教育,提高教育內涵質量,強化義務教育資源統籌,積極推進高中新課程改革、普通高中招生改革、教師評價體系改革等,多措並舉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健全隨遷子女入學政策、教育優待政策、特殊教育提升計劃等,殘疾兒童少年入學率達到93.35%。有效擴大基礎教育點位學位,辦學條件得到進一步改善。全面落實義務教育免試就近入學政策,全州小學適齡人口入學率99.76%,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99.09%。

沿著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涼山教育一路風雨兼程,砥礪前行。

義務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各項事業長足發展,在提高質量、促進公平等方面成效顯著,百姓有了更多的獲得感,教育對經濟社會的貢獻不斷提升。

嶄新的懸崖村小學,托起明天的希望。阿克鳩射 攝

發部門之「力」教育高質量發展「硬體」「軟體」兩手抓

晨曦微露,五星紅旗冉冉升起。參加完每周一舉行的升旗儀式後,在江油職中就讀的布拖縣「9+3」彝族女生吉子麼惹扎在日記中寫道:「國旗升起的瞬間,愛國之情最為濃烈!」

2021年秋季學期,原雷波縣馬頸子鄉八寨九年一貫制學校校長吉木使恩對學校的管理和發展有了新的規劃。

「五年前,這裡還是一片老舊、凹凸不平的水泥地。現在變化真是大呀。」吉木使恩感嘆。眼前是環形塑膠跑道和綠地球場,少年們在球場上風一般飛馳而過,歡聲笑語帶來青春的朝氣。

短短几年,這所邊遠貧困鄉中心學校經歷了「脫胎換骨」的變化。老舊的危房建築變成結實的五層大樓;一塊黑板一盒粉筆的三尺講台變為網絡、投影一體的多媒體教室;書本上空洞的理論知識變成看得見摸得著的實驗器材……在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宏偉目標和全力投入下,各項硬體基礎設施的全面夯實,帶來學生受教育條件的騰飛。

長期以來,我州教育起步晚、底子薄、欠帳多,短板弱項突出,區域兩極分化嚴重、教育教學質量不高、教育發展不充分不平衡的問題十分突出,教師數量不足、教學質量不優兩大短板始終是個困擾,讓全州孩子從「有學上」到「上好學」,始終任重道遠。

面對百姓對教育多樣化、優質化的新期待,給涼山教育科學布局規劃,重塑教育空間格局帶來了前所未有的信心和振奮。對此,涼山州教體局找准「靶心」,重點發力——

——緊緊鎖定「有學上」全力攻堅,教育扶貧全面勝利。啟動「學前學普」三年行動試點,行動共計投入資金11.89億元,累計惠及學前兒童42萬餘人,拓展到全州17縣市所有幼教園(點);「控輟保學」取得標誌性成就。全州共設置檢查點352個,累計排查車輛58萬輛,排查人員215萬餘人,勸阻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外出務工2600餘人,6.2萬名失輟學學生得到實質化解,實現動態清零。義務教育鞏固率從2015年60.4%上升至2020年82.85%。

——緊緊抓住「好上學」奮力建設,辦學條件極大改善。「十三五」期間,全州基礎教育學校建設總投入144億元,徹底消除中小學D級危房。完成348所鄉鎮幼兒園、617所鄉標準中心校建設,淨增教學及輔助用房約150萬平方米,淨增學生宿舍約80萬平方米,大班額大通鋪的情況得到有效化解。全州各級各類學校校舍面積1167萬平方米,其中共有教學輔助用房590.58萬平方米、學生宿舍213.44萬平方米、運動場地870.28萬平方米、占地面積2092.4萬平方米,各類學校辦學條件得到極大改善。

——瞄準「上好學」用力推進,教育質量持續提升。深化招生改革,建立州級高中招生管理平台;推進教學改革,遴選9所普通高中開展與高考綜合改革相適應的分類分層選課走班教學試點;推行評價改革,制定《涼山州普通高中教學質量考核方案》和《涼山州中小學教學質量考核評價辦法(試行)》;強化教學過程管理,制發《涼山州中小學教學常規管理「二十條」》和《涼山州中小學教學質量考核評價辦法(試行)》,向管理、過程、課堂要質量的導向更加鮮明。「三通兩平台」覆蓋率大幅提升,優質資源利用能力全面加強,組織推動20餘所普通高中與北京一零一中學、成都七中等省內外優質學校結對,「全日制網絡遠程教學」課程教學體系加快構建。

——全州基礎教育「比、學、趕、超」的發展態勢基本形成,安寧河流域學校整體提升明顯,西昌、寧南引領全州,會理、德昌緊隨其後,11個摘帽縣亮點頻出。2018年至2020年,全州高考硬上本科線人數從6873人增加至8903人,增長率29.5%。近兩年,全州共有11人被清華大學、北京大學錄取。越來越多的貧困學子通過讀書走出大山、走進名校,正通過自身努力改變命運,用實際行動阻斷貧困的代際傳遞。

——職業教育融合發展成效明顯。堅持把職業教育作為推進教育扶貧的重要手段,州級財政每年安排職教攻堅經費2000餘萬元,用於職業教育基礎能力建設和職業培訓。隨著東西部協作逐步深入,職業教育布局結構持續優化,學科建設日趨合理、技能培訓能力不斷增強,職普比不斷優化,全州16所中職學生達到3.2萬,職業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進一步提升。

——教師隊伍建設邁出堅實步伐。五年來,全州共補充教師1.3萬名,全累計參加國培、省培教師5.6萬餘人次,州級培訓近1萬人次。開展2批次名師推薦評審工作,共推薦產生9名涼山名師,22名四川省級名師、9名省級名班主任、5名省級名校長,名師引領作用得到進一步加強。深入推進「縣管校聘」改革,深化職稱制度改革,6千餘名教育教學成績突出的教師晉升高級職稱。5.1萬人次校長教師拿起書本、走進考場,測試成績逐年提升,以考促學、以考促教、以考提質正成為我州教師能力提升新途徑。

在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努力實現教育現代化的時代,涼山,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把發力點轉向「全域優質」「高位均衡」,朝著「優教涼山」一步步躍進。

揚發展之「效」讓教育成效「多一把衡量的尺子」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伴隨著春色,西昌市洛古波鄉打祖俄普村幼教點內傳來朗朗童音,聲音是那樣悅耳動聽。「現在村上有了幼教點,娃娃們不用到遠處上幼兒園了,方便得很。」家長則木果說。

3月23日下午,隨著「太空教師」王亞平一聲熟悉的問候,西昌市東風幼兒園內「宇宙級」公開課再度開講,由園長宋春霞組織大班的小朋友們,一同在線上觀看了「天宮課堂」第二課的直播。「西昌是航天城,帶孩子參加西昌衛星發射,能近距離科普航天的意義,開闊孩子視野,從小在孩子心中種下夢想的種子!」東風幼兒園大(2)班幼兒楊俊瑞的家長說。

進入新時代,涼山教育事業發展仿佛按下了快進鍵,這得益於州委、州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投入。

「涼山教育用主動求變之心,贏得教育歷史之變。」涼山州教體局相關負責人簡述了涼山州近年來教育各方面的發展成績。

近年來,全州11個脫貧縣圍繞「教育扶貧」加力加勁,著力解決「有學上」問題;安寧河流域6縣市圍繞「提升質量」用心用力,著力拓寬「上好學」途徑,推動教育脫貧攻堅戰圓滿收官,教育扶貧取得歷史性成就。

黨的十八大以來,涼山教育事業的發展,從教師與學生出發,又最終回到教師與學生。其中,有堅守與繼承,也有改革與創新,如百川匯流,最終共同走向讓每一個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的勝境。

「學前學普」取得趨勢性成就,建成幼兒園(幼教點)3895個,累計惠及學前兒童42萬餘人,榮獲「全國脫貧攻堅組織創新獎」;

「控輟保學」取得標誌性成就,6.2萬名失輟學學生得到實質化解,實現動態清零;

資助疊加政策全覆蓋落實,近五年累計投入各類資助補助資金120億元,覆蓋學生126餘萬人;

辦學條件實現跨越式改善,「十三五」期間累計投入辦學條件改善資金94億元,學校「裝不下」的壓力得到一定緩解;

義務教育基本均衡全面實現,全州17個縣市全部通過國家評估認定;

職業教育內涵發展,彝區、藏區「9+3」免費職業教育,累計惠及貧困學子2.2萬名;

教師隊伍建設邁出堅實步伐,近年共補充教師5600餘名,近3萬餘名教師參加州級以上培訓,全州教育事業步入良性發展軌道。

……

「滾石上山,爬坡過坎。」如今,在涼山處處,義務教育,築起更高的跨越起點;職業教育,鍛造青年發展技能;高等教育,提升科學的發展水平;學生資助政策,保障教育大發展;學前教育,打造孩子健康的成長基礎……

立足新階段,為奮力譜寫全州教育高質量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州委、州政府在精準分析形勢任務的基礎上,更加明晰「十四五」時期的「涼山教育戰法」:未來5年,涼山教育事業將以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為主攻方向,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以促進公平和提高質量為關鍵核心,進一步優化教育資源配置,加快提高教育治理能力,加快教育現代化步伐,聚焦教育發展的根本性問題、緊迫性問題和人民群眾關心的問題,著力補短板、強弱項,著力夯基礎、提質量,統籌實施各類工程項目和行動計劃,為推動高質量發展、實現2035年奮鬥目標夯實基礎。

好馬配好鞍,通過「教育扶貧」的奠基,讓涼山教育的騰飛變得輕盈而實在,6.04萬平方公里的雲和路,教育惠民的陽光已然普照萬物……


來源||涼山新聞網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