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棚敘舊通今說古漫談土地公

鴻源軒圖文廣告 發佈 2022-04-14T13:56:43.839981+00:00

我國幅員遼闊,土地廣大,地沃物富,農耕發達最早,遂以農立國為根基,在農業社會中,「土地公」的地位在農民心中是至高無上至尊至敬之保護神,「土地公」在民間的傳說很多,然而各項傳說都是在說明「土地公」為神親民、愛民、便民、利民,為民服務,大公無私,體恤農民的痛苦,凡農民有求於祂,都儘量幫忙,靈驗異常,傳說中「土地公」是職司廣大土地,農業生產,有關五穀豐登,六畜興旺,驅除瘟疫,保佑農民平安等業務,其權力至大,故農民對「土地公」極為崇拜與尊敬。


我國幅員遼闊,土地廣大,地沃物富,農耕發達最早,遂以農立國為根基,在農業社會中,「土地公」的地位在農民心中是至高無上至尊至敬之保護神,「土地公」在民間的傳說很多,然而各項傳說都是在說明「土地公」為神親民、愛民、便民、利民,為民服務,大公無私,體恤農民的痛苦,凡農民有求於祂,都儘量幫忙,靈驗異常,傳說中「土地公」是職司廣大土地,農業生產,有關五穀豐登,六畜興旺,驅除瘟疫,保佑農民平安等業務,其權力至大,故農民對「土地公」極為崇拜與尊敬。「土地公」經歷代帝王敕封的名稱為「福德正神」,祂的神像多數塑以衣冠束髮,是一位白髮和靄慈祥老者的坐像,也有塑以騎虎加強祂除害的能力,也有僅書在神座牆壁上的畫像,也有僅以木牌刻「福德正神」四字,開亦有「土地公」與「土地婆」塑像一起供奉,但為數極少,據傳說:「土地公」為人仁慈,為使老百姓能安居樂業,主張農民「均富」,凡農民祈求必應。而「土地婆」肚量狹小,為其女兒將來出嫁選擇金龜婿,務須有富甲一方,若農民「均富」,其女兒將來出嫁無法獨特享受,亦無法雇用「奴才」「女婢」奉侍,她遂以「欺貧重富」之主張,凡一般貧民祈求財富或五穀豐收,結果恰恰相反,越求越窮,所以無人願意供拜「土地婆」,據說:只有那些為富不仁的暴發戶,才偷偷拜「土地婆」,故土地公廟如有「土地婆」塑像出現,必被貧窮之人將其「頭」扭下,以洩窮人潦倒之恨。「土地公」和農民有結下不解之緣,因為「土地公」特別愛護農民,而農民對「土地公」也特別親切,老一輩農民瓜棚談古,如數家珍,開口不離「土地公」,例如:廟頭「土地公」,莊社大廟「土地公」,莊頭莊尾「土地公」,厝前厝後「土地公」,埕頭埕尾「土地公」,水頭水尾「土地公」,港頭港尾「土地公」,井頭井邊「土地公」,山頭山尾「土地公」,田頭田尾「土地公」,墓邊「土地公」。無論農村、部落、莊社、大街、小巷、莊頭莊尾、田間、野外、樹下到處皆可見到「土地公」的大小神廟林立。台南縣是個農業縣,耕地面積廣達一〇一.四八三公頃,佔全縣土地總面積二〇一、六〇〇公頃之百分五〇.三三,為全省農業土地最多的縣份,農業人口達五十八萬餘人,佔全縣總人數九十五萬人百分六十以上,大多數民眾均依賴農業維生,台灣現在以發展工業著稱,各項工業長足進步與繁榮,但台南縣還是以農業為「重頭戲」,農業縣民間淳樸,人情味濃厚,農民對「土地公」信仰特別深,供奉也特別普遍,據台南縣民俗學家吳新榮先生在他的「台南縣寺廟神考」中列舉十位「大神」考,第一位就是「土地公」,奉祀數為二五八,連「天上聖母媽祖」都只有他的五分之三,二五八數是指那些大廟,至於莊頭莊尾等的小「土地公」廟,尚不包括在內,可見「土地公」在台南縣農民崇拜的情形。「土地公」在我國信徙最廣,但祂最隨和,以住的方面來說:富麗堂宏的祖廟、宗祠、大廟居之,但莊頭莊尾的「土地公」廟僅有二、三坪地祂亦佳之,田頭田尾的小「土地公」廟盈尺見方祂亦無所謂,山頭山尾「土地公」廟亦不嫌孤單寂寞,把水尾,擋風煞的小「土地公」廟,祂把守農村錢財不外流出,與凶神惡煞拼門都毫無怨言。「土地公」最和藹慈祥,也最平民化,四海之內皆兄弟,不分彼此,什麼人和祂打交道祂都歡迎,以莊社大廟來說:整天村童在廟裡「捉迷藏」,老年人們成群抱膝聊天,晚上尚有年青人在廟裡學習「宋江陣」等武館練武,或設立「北管」,「南管」,「牛犁歌陣」演唱,吵鬧聲音從耳,祂老人家還是笑顏逐開。每逢節日盛會,「演戲拜拜」,戲班在廟裡吃、住亂作一團,祂亦不在乎。莊頭莊尾的「土地公」廟冷冷清清,且農民建廟的用意是要土寺公把守莊頭,阻擋瘟神、惡煞不得入莊,而保護合境平安,祂也樂於接受,不但如此,祂反而活的運用,將那些平常不速之客,外來「打鐵」匠及「補鍋」匠,以該土地公廟作為暫時「營養所」,還有那些「叫花子」(乞丐)權作臨時(招待所)之用。至於山頭嶺尾的「土地公」廟,用途更廣,路人行至該處,適遇風雨交加時,作為臨時「避難所」,在北方嚴冬行人遇到風雪大作,土地公廟就是最好的「收容所」,在趕路時,前無村、後無店,土地公廟即是上等的「館驛」,暫宿一宵。「土地公」特別好客,人情味濃厚到極點,來者不拒。據說「土地公」的八字命運,四柱中帶了「食祿」,食祿就是有「吃福」,祂雖然終日為民服務,辛勞備至,但無時無刻,到處都有人家在向祂祭拜孝敬,所以祂有吃不完喝不盡的酒菜。祂雖有「吃福」,但八字中亦帶了「勞碌」,因為命中注定「勞碌」,所以將祂的悲天憫人之心腸,發下為農民保護生命財產的宏願,終日為農民服務,疲於奔命,其精神令人可敬要佩。「土地公」對吃的方面非常隨和,沒有擺出受歷朝帝王敕封「福德正神」的官架子,演戲做醮,生豬生羊,盛大的排場,五牲,三牲酒醴,大排宴席祂吃之,簡單的便茶祂亦吃的津津有味,清香、水果亦授受,在農村莊頭莊尾田野的「土地公」過生日或祭拜日,依農村俗例,祭拜「土地公」都用以竹製成的「菜籃」放置拜祭品,挑至「土地公」廟前,席地大排「菜籃陣」予以祭拜,(農民淳樸避免路途免路途遙遠,搬運椅桌困難及不便,遂以菜籃代之),祂亦大嚼大喝。「土地公」確實「吃福」不淺,農曆二月初二是祂的誕辰,農民們為其慶壽,是日各農村多有演戲,並以三牲厚禮祭拜之,農民並以「竹杖」夾金紙插于田中園頭,以祈豐年,古名為「春祈福」。三月清明「民族掃墓節」,是國人慎終追遠,報本崇德的優良傳統,也是一年中祭掃祖墳的最重要節令,為子女者,為紀念已故父母及祖先的恩德,每年清明節均準備三牲祭品及鮮花到先人墳前祭拜一番,聊表孝思,祭掃祖塋通常還要另備一份牲醴及金紙專門祭拜祖塋之旁,石碑刻為「后土」的土地公,而每一墳墓均有奉祀「后土」,所以「土地公」亦吃不完,喝不盡。農曆八月十五日也是祭拜「土地公」之日,(亦有以八月十六日祭拜之),古稱為「秋報福」,各農村多演戲酬謝「土地公」,慶祝五穀豐收,農家以金紙系竹杖,插予田園中,古謂之,「報賽」,現在台南縣農村仍可看到此番情景「祈秋報」,農民祭拜「土地公」,均以大付五牲酒醴及做「紅龜粿」暨大月餅祭拜之。因農民視「土地公」為農收主宰,俗俚云:「若得罪「土地公」即飼無雞,田園五穀亦歉收」,「吃果子要拜樹頭」,淳樸的農民以五穀既然豐收,飲水思源,備醴豐祭以報,認為是天經地義應該的事,況中秋為團圓佳節,尤其在秋收之後,天氣涼爽,月亮在中秋之夜又是最為圓皓,美景良宵,祭拜「土地公」後會飲賞月,是農民最大的享受與樂趣。農曆十二月十六日謂之「尾牙」,商人、工廠均祭拜「土地公」,並設宴酬謝夥友。農民更是大事豐祭「土地公」,酬謝其一年來加被「五穀豐登」,「六畜興旺」,農民終年辛勞勤儉,際此秋收冬藏已了,農閒時間,賴神作福,來個慶祝豐收暢飲。現在舉凡辦理任何工程、風水、厝宅開工時,均有舉行「動土」儀式祭拜「土地公」,祈求其幫忙工程進行平安順利,至工程完成,為酬謝「土地公」亦舉行「謝土」大事祭拜。歷代天子諸侯,歷年祭拜山川社稷,山神土地,見論語「季氏旅於泰山」,為酬「土地公」扶助社稷亦祭拜「山神土地」一番,自古迄今「宗廟」,「祖祠」,每年春秋二祭,均有在「福德前」祭拜讀祝文的規例,且祭禮至誠至敬,嚴肅隆重。「土地公」在我國農民心目中認為它是「萬能」,故農民一生無論好壞大小事情(包括「陰司地府」)一切都要依賴它,自孕婦懷胎時,住家四周即不得隨便挖掘土地,否則「動土」對胎兒不安或致流產。至長大成人務農為生,更要依靠土地公幫忙五穀豐收,至年老死亡,遵古法定慣例,人已斷氣死亡,即由其子孫持缽到溪邊或井邊「請水」置銅錢或銀幣於溪、井水中,向「土地公」說明其所請之水為欲滌洗亡者身驅清淨,其投錢謂向「土地公」購買該水,謂之「請水」,請水回家後,即將該水替亡者之頭臉四肢抹之,然後換「壽衣」,壽衣換畢,即燒銀紙於「腳尾」,謂之燒「腳尾錢」,該「腳尾錢」即系請「土地公」帶亡者往「陰間」向「閻羅王」報到一路上各關卡使用,謂之「買路錢」,因為亡者人地生疏,而「土地公」有陰陽通使,端賴「土地公」「人頭熟」,為亡者打通關卡順利到達陰司。其次亡者「出殯」,抬棺「發引」至墓地,先頭部隊一定「放紙錢」在路上,謂之請「土地公」帶亡者去墓地埋葬,在下葬時,必備三牲酒醴一份祭拜「土地公」,建築「墓厝」或「盧墓」,亦均在墳墓邊以石碑刻「后土」字樣,或另蓋一「後圭祠」予以祭拜,每年清明祭掃時亦必另備牲醴一份拜之,蓋「后土」就是大家通稱「土地公」,它是照願墳墓之神,所以不能怠慢的。「土地公」有何能而會使廣大的農民信賴,且歷久不替呢?追根到底就是「土地公」它愛民、利民、便民,任勞任怨,默默勤奮而為農民服務,陰陽通使做得非常徹底,與農民打成一片,所以農民對它信守不渝,它的「無我」精神,的確值得後人效法,你說是嗎?瓜棚談古,敬請指正。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