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月明》:北征戰場,各路將領表現如何?

水晶面包侃歷史 發佈 2022-04-15T11:32:21.892063+00:00

電視劇《山河月明》正在北京衛視播出,開場就是洪武北征,推算一下時間和地點,應該是明太祖時期的第二次北征。熟悉歷史的朋友都知道,朱元璋在南京登基之後,在位的三十一年當中,北征次數多達13次,可見朱元璋在掃清北元殘餘勢力上,決心很大。

電視劇《山河月明》正在北京衛視播出,開場就是洪武北征,推算一下時間和地點,應該是明太祖時期的第二次北征。

熟悉歷史的朋友都知道,朱元璋在南京登基之後,在位的三十一年當中,北征次數多達13次,可見朱元璋在掃清北元殘餘勢力上,決心很大。那麼發生在洪武五年的第二次北征,各路將領到底是什麼情況呢?

說第二次北征之前,必須先說一下發生在洪武三年(公元1370)的第一次北征。朱元璋任命徐達為征虜大將軍,對手是北元將領王保保,明軍在徐達的帶領下大敗王保保。王保保部隊有10萬之眾,其中八萬多人均被俘虜,繳獲牛羊更是無數。

明軍這邊大獲全勝,王保保就相當慘了。浩浩蕩蕩的10萬大軍,結果卻一敗塗地,最後隻身帶著妻兒,一路跑到和林。不過王保保不愧是王保保,並沒有因為這次的失敗,而一蹶不振,開始整合軍隊試圖東山再起。

很快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北元又開始騷擾明朝北部諸多邊塞。朱元璋、徐達等人最終決定再度出擊。此時已經登基五年的朱元璋,已經不滿足於將北元政權,趕到漠北那麼簡單,而是有徹底殲滅的野心。

朱元璋最後決定出兵十五萬之眾,徐達率領中路大軍,李文忠率領東路大軍,馮勝率領西路大軍。他們三人各領五萬人馬,計劃分別從雁門關、居庸關、蘭州發兵,最後在和林合兵。

明朝的如意算盤打得很好,徐達為主攻,李文忠為輔攻,馮勝作為疑兵,專門用於分散北元兵力,最後在和林將北元兵力一舉殲滅。

但是戰場上的事總是瞬息萬變,一直都是計劃沒有變化快,所以才有這樣一句俗語,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這也是不得不為之的事情,畢竟戰爭講究機動性。

首先是中路大軍徐達,他的對手是上次的手下敗將王保保。開始的時候徐達進軍很順利,從雁門關出發,一路上在野馬川、土剌河連敗王保保,大軍兵鋒直指嶺北。

這都是王保保故意敗退,目的就是將徐達大軍引到這裡,因為他想在這裡和徐達決戰。在嶺北徐達孤立無援,而王保保早有準備,北元另一猛將賀宗哲早就在這裡埋伏好。結果可想而知,徐達面對王保保和賀宗哲的聯軍,一仗下來就傷亡過萬。

屋漏偏逢連夜雨,徐達的偏將湯和在斷頭山(在寧夏寧朔東北300里處),被北元軍擊敗,也就是說徐達率領的中路大軍,兩線全部失敗。這一場戰爭,可以說是徐達一生戎馬生涯中,唯一的一次敗仗。不過徐達不愧是被朱元璋稱之為「萬里長城」的人物,面對這樣不利的局勢,徐達也沒有一敗塗地,還是通過自己臨危不亂的指揮,成功的將剩餘部隊安全撤離戰場。

作為輔攻的東路大軍李文忠,進軍非常迅速,把「兵貴神速」這四個字,體現得淋漓盡致,從居庸關一路將軍隊開到土剌河。李文忠的對手是哈剌章,哈剌章是元順帝時期丞相脫脫的兒子,他跟王保保一樣,一直力圖恢復北元政權。

哈剌章將部隊帶到阿魯渾河北岸,李文忠一路追來據河死戰。不得不說,李文忠作戰非常英勇,兩軍交戰過程中,雖然自己部隊傷亡很多,但是一直奮勇殺敵,終於戰勝哈剌章。哈剌章不得不接著後退,李文忠並不打算就此放過哈剌章,一路追擊哈剌章的軍隊直到稱海。

哈剌章面對李文忠的窮追猛打,終於被激怒,要跟李文忠決一死戰。畢竟稱海是哈剌章熟悉的地方,而且他的援軍也越來越多,最後李文忠不得不班師。從稱海班師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方面要對付伏兵的打擊,還在沿途遇到迷路、缺水等情況,可以說整個班師過程非常艱難。

而作為疑兵的西路大軍馮勝部,可就跟徐達、李文忠的遭遇完全不一樣。馮勝有一個「亡命徒」先鋒,他就是在此戰中七戰七勝的傅友德。傅友德一開始並不是跟著朱元璋打天下,而是一直在陳友諒那裡效力。

傅友德在陳友諒的漢軍時,一直跟徐壽輝交好。利益薰心的陳友諒為了自己獨掌大權,殺死徐壽輝自己稱帝。從這以後傅友德開始對陳友諒心存不滿,找到時機就主動投誠朱元璋。

後來朱元璋跟陳友諒決戰時,傅友德表現得非常勇猛。在武昌陳友諒率先占領制高點高冠山,很多將領都不敢上前攻打。只有傅友德帶領數百名士兵衝鋒,很快傅友德面頰中箭,但是仍然繼續衝鋒,後來肋骨又中箭,拔劍之後還是繼續衝鋒,終於拿下高冠山

言歸正傳,這次北征時,馮勝給傅友德五千精兵。傅友德連續攻打西涼、永昌均大獲全勝。通過這兩戰,馮勝充分相信傅友德的帶兵能力,於是將主力部隊交給傅友德統領。

傅友德得到統兵權之後,更是勢如破竹,元軍將領面對傅友德這個「亡命徒」,根本不敢抵抗,直接投降。最後在別篤山,遇到元軍主力部隊岐王朵兒只班,傅友德這一戰打得毫無懸念,直接將朵兒只班部隊擊潰,在亂軍當中,朵兒只班隻身一人逃走。

最後結果就是馮勝、傅友德的部隊不但全身而退,更是繳獲牛羊、馬匹、駱駝無數。

綜合來說,這一次北征以失敗告終,而這次北征的將領最終結局也很讓人唏噓不已。

李文忠是朱元璋的外甥,因為瘟疫李文忠的母親,在他十二歲的時候就去世了。李文忠跟隨父親李貞,輾轉投奔朱元璋。朱元璋十分疼愛李文忠,還請先生交李文忠讀書。

李文忠長大後就成為朱元璋的臂膀,屢立戰功。李文忠在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因病去世,年僅46歲。他是朱元璋開國功臣中,為數不多的得以善終的人。

徐達是朱元璋小時候的好朋友,而且為人謹慎,從不居功自傲。即便如此,關於徐達的死還是有爭議。

徐達病逝於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享年54歲。有一種說法是徐達生背疽,不能吃鵝肉。後來徐達病重,朱元璋派人來看望徐達,特意帶給徐達蒸鵝,徐達吃後很快就死了。

不管徐達死因里子怎麼樣,面子總歸是好的。死後被追封為「中山王」,贈三世皆王爵,朱元璋還親至葬禮表示哀悼。

馮勝和傅友德可就沒那麼走運。馮勝先是落草為寇,然後投奔朱元璋。朱元璋晚年時期,因為太子早逝,猜疑心特別重。就因為馮勝和女婿朱橚(皇五子)會面,被朱元璋猜忌而被賜死,這一年是洪武二十八年(公元1395年)。

傅友德的結局就更加撲朔迷離,莫名其妙就被賜死。傳說朱元璋雞蛋裡挑骨頭,先讓傅友德手刃自己的親生兒子,然後又逼迫傅友德自殺。傅友德在萬念俱灰下悲痛離世。這一年是洪武二十七年(公元1394年)。

其實不管是傅友德還是馮勝,他們的冤死都屬於「藍玉案」的後遺症,朱元璋此時的心態已經是「人人皆敵」,看誰都像長了一副反骨。

伴君如伴虎,面對朱元璋這樣的開國皇帝更是如此。想一想他們的結局,覺得有時候開國功臣死得早,未必是壞事!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