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山河月明》,賞第一功臣徐達家族墓出土金玉,榮耀不言而喻

怡樂兒 發佈 2022-04-16T10:18:39.298092+00:00

隨著開播,劇中這位明朝開國第一將徐達可以說是驍勇有謀,戰功顯赫,深得朱元璋的信任和重用,「洪武三年十一月丙申,……進封奉天開國推誠宣力武臣魏國公」,徐達死後,朱元璋輟朝臨喪,「追封中山王,諡號武寧,贈三世王爵。賜葬鐘山之陰,御製神道碑文。配享太廟,肖像功臣廟,位皆第一」。

隨著開播,劇中這位明朝開國第一將徐達可以說是驍勇有謀,戰功顯赫,深得朱元璋的信任和重用,「洪武三年十一月丙申,……進封奉天開國推誠宣力武臣魏國公」,徐達死後,朱元璋輟朝臨喪,「追封中山王,諡號武寧,贈三世王爵。賜葬鐘山之陰,御製神道碑文。配享太廟,肖像功臣廟,位皆第一」。朱元璋還稱讚他說:「令行禁止。不居功自傲,不貪圖女色財寶,處理問題不偏不倚,沒有過失。當世有此美德者只一徐達。」

1965年-1983年,南京市博物館在南京太平門外板倉村相繼發掘清理徐達家族墓葬11座,其中有徐達第3子徐膺緒夫婦墓、長孫徐欽夫婦墓和五世孫徐俌夫婦墓,余者墓主不明。2011年,南京林業大學南大山工地內發現徐達第六代孫、錦衣衛指揮僉事徐君敘夫婦墓,徐達六世孫徐世禮夫婦合葬墓,徐達五世孫徐伯寬夫婦合葬墓。北京尚有徐達家族的定國公墓地,在門頭溝潭柘寺鎮魯家灘村西北。

徐達四子,皆由朱元璋賜名,三女皆嫁皇子。長子輝祖,初名允恭,因避諱皇太孫朱允炆的名字被賜名為徐輝祖。襲魏國公。以擁戴建文帝對抗「靖難」之師,遭明成祖幽襟而死,他的長子徐欽繼承了魏國公爵位。

次子添福早卒。三子膺緒,在「靖難之役」中選擇中立,在皇帝姐夫的庇護下,不但未受處罰而且仕途順風順水,官至中軍都督府都督僉事,直到永樂十四年(1416)去世,是兄弟當中壽命最長的。

四子增壽,因「靖難」之役爆發前後與燕王朱棣私通款曲而被建文帝所殺。朱棣進城後,追封徐增壽為定國公,並由他的兒子徐景昌承襲爵位。18年後,朱棣下詔遷都北京,定國公一脈隨遷,一直定居北方。

長女為成祖皇后,次女嫁與朱元璋第十三子代王朱桂為代王妃,三女嫁與第二十二子安惠王朱楹為安王妃。

在明代的諸功臣中,惟有徐達子孫有二公,分居南、北二京,和明王朝相始終。

徐達三子徐膺緒夫婦墓

三子徐膺(yīng)緒名字乃朱元璋所賜,官至驃騎將軍,中軍都督府僉事(正二品)。雖一生碌碌無為,但經歷了家族巨變的他,卻仍然得以在「永樂中以元舅見尊寵」,「皇太子以舅氏甚敬禮之,蓋仁孝皇后既崩,諸舅惟膺緒在。每見,必命坐,款語移時,退必自送之。」其墓誌上提到,徐膺緒死後,「皇上、儲君、親王皆隆親親之恩,遣使祭之,儲君又命有司備給其葬事,哀榮之典,又加盛矣。」

佛像紋金簪

簪頂採用模壓等工藝做成金質佛像,佛像螺髻,著左袒袈裟,作定印結跏趺坐於蓮花座上。

嵌綠松石金指環

鳳穿牡丹金簪

以金絲壘成卷草紋樣襯底,簪頂用金絲盤成立體的如意雲紋,一隻鳳凰翱翔其間,鳳凰與雲紋皆用細如髮絲的金絲壘成,工藝極為講究。

徐達五世孫徐俌夫婦墓

徐俌是明朝開國功臣徐達的五世孫,成化元年(1465)襲封魏國公;成化十五年(1479)掌南京左都督府事,奉祀孝陵;弘治九年(1496)守備南京,掌中軍都督府事;正德五年(1510)加太子太傅(正一品)。

自徐俌十六歲襲封魏國公後,五十餘年中「家法嚴肅,內外斬然」,「待宗族姻黨雖以恩而有節制,竟無敢撓法者」。他「禮國之忠,奉親之孝,事神之敬皆天分,所獨得而力行之」,深得明武宗賞識。徐俌死後,皇上「輟視朝一日」,加贈光祿大夫、右柱國、太傅,諡莊靖,命工部治理喪事。其原配夫人朱氏和繼室王氏並封魏國公夫人。

徐俌墓葬為夫婦合葬墓,他與夫人朱氏、繼室王氏同葬於南京板倉徐氏家族墓地。夫人朱氏是太子太傅成國公朱儀的長女,去世時不過31歲。

出土器物包括雕花白玉帶板、金鑲玉帶板、琥珀發冠、金簪、金鳳冠、金釵、鎏金銀簪、嵌寶石金耳墜、金扣、銀扣等。

琥珀束髮冠

冠以泛紅的金黃色半透明琥珀雕成,簪為金質。冠呈半月形,上部飾五道直梁,並作出凸起的邊緣,前下部用直線作出寬邊,兩側各有一小孔,可插入金簪固定髮髻。記錄明代嚴嵩父子被抄家產的《天水冰山錄》中,有「瑪瑙冠二頂」的記載,這裡提到的「瑪瑙冠」,應與徐俌墓琥珀冠相似的東西。

明王朝官方頒行的冠服制度中並未見到「束髮冠」的記載,可見此類束髮冠是男子在非重要禮節性場合的非定製冠戴。明代男子所用束髮冠的尺寸大多很小,多在「二寸」上下,使用時在束髮冠上罩巾,或加額子,以不露發為常。

秋葵紋玉帶板

這副玉帶以新疆和闐玉琢制而成,共20塊,由長方形銙、長條形銙、桃形銙、鉈尾等幾部分組成。

採用鏤空透雕手法作秋葵紋,分上下兩層,上層為秋葵花葉,下層為根莖,蕾花相映,枝葉相扶,琢工精細,枝莖曲折宛轉,自然靈秀,極富美感。

這種在平面片狀的玉料上雕出上下兩層不同的圖案,被後代鑑賞家們盛譽為「花上壓花」工藝,在鏤雕立體型器物時能恰到好處地把握好表面和內部的完美和諧,這種技術甚至連清代玉匠都自嘆弗如。

不同質地的帶板標誌著佩戴者不同的身份地位,在明代只有皇帝、皇后、嬪妃、太子、親王、郡王、公、侯、駙馬、伯及文武一品官才有資格使用玉帶。

這副秋葵紋玉帶伴隨著徐俌入殮在地下埋藏近500年,出土後依然質細瑩潤、燦然如新,不愧是當時玉雕作品的上乘之作。

鳳凰形金插飾

至今金光燦燦,毫無污染。與一般金簪的簪針末端不同,將其彎曲呈鉤狀。上端亦彎曲連接簪首。簪首造型為一隻凌空飛舞的鳳凰,尖喙,羽冠,丹鳳眼,昂首挺胸,雙翼外張,振翅欲飛,羽毛層層疊疊,尾羽飄拂,佇立於如意形祥雲之上。出土時插戴在徐俌元配朱氏的攢珠如意靈芝鳳冠上。

鳳凰形金插飾工藝非凡,鳳首和鳳爪採用炸珠工藝,先融金為珠,再將狀若穀粒的金珠交錯排列,點焊連綴而成。鳳眼、鳳喙以錘鍱方法加工而成。鳳身系堆壘成形。鳳羽用兩股細如髮絲的金絲擰成一股,彎曲成羽毛狀,層層疊壓。鳳翅、尾羽及雙足下的祥雲用掐絲工藝,先以金絲掐出翼羽、尾羽和雲朵的形狀與輪廓,繼而用累絲工藝將各種捲雲狀的金絲分別在輪廓內平填,形成形狀大小均相同的鏤空紋飾。最後將各個部件進行攢焊,一隻栩栩如生的鳳凰就此成型。

即使是平填、焊接等細微之處也處理得一絲不苟,乾淨利落,精細至極,而累絲工藝的運用,使得首飾造型更加輕盈秀麗,富有立體感,堪稱金銀器手工製作所能達到的精細之最。

這種成對的鳳凰形金插飾一般插於鳳冠兩旁,是鳳冠的一部分。鳳頭外展,鳳喙中空並銜接長串珠結,垂至肩部。

嵌寶石金耳環

耳環呈水滴狀,下置圓形金托,內嵌一顆紅寶石。金托下垂掛幾片金葉,葉下又有金托,內嵌一顆橢圓形藍色寶石。紅藍寶石的鑲嵌部分類似茄形。製作精美,具有很高的藝術和歷史價值。

這種形制的耳環與《天水冰山錄》中提到的「金廂珠寶茄耳墜」類似。茄子的形狀長而不圓,上小下大,果實與花萼連在一起看上去就像一個人戴著一頂官帽,在古人的心目中,有著暗喻「加官進爵」的吉祥含義,茄子的形象屢屢出現在飾物中也就不足為奇了。

葫蘆形金耳環

耳環下綴一隻葫蘆,葫蘆的頸部有葉五片,瘦長形似蕉葉。葉片上方金絲纏繞,連接五個金珠;葫蘆空心,束腰,上小下大,稜角突出;葫蘆底部飾一錢紋。

葫蘆耳環是明代耳環最為流行的樣式,在《天水冰山錄》中,記載了各色葫蘆形耳環的名稱,有金珠寶葫蘆耳環、金光葫蘆耳環、金摺絲葫蘆耳環、金累絲葫蘆耳環金葫蘆耳環等。葫蘆耳環與「頭面「相配,是貴族婦女盛妝時的必備飾品。

牡丹蓮紋金釧

金釧盤成七圈,用金絲相連並調節鬆緊,金釧的一端淺刻牡丹、夏蓮、秋菊、冬梅等四季花卉,富麗堂皇,雍容華貴。

嵌寶石花葉形金冠飾

嵌綠松石金簪、嵌貓精石金簪

嵌寶石金簪

片狀條形簪身上寬下窄,上部三分之一處微微向後彎曲,圓形累絲寶石碗四個順序排列,分別鑲嵌紅寶石兩顆、藍寶石一顆、綠松石一顆。

還有這些金飾

藥神采靈芝金耳環(徐達家族墓6號墓)

這副耳環製作工藝複雜精湛,採用了花絲、鑲嵌、錘鍱、焊接等多種工藝。耳環的上部作穿戴用的細長彎鉤,鉤下連綴一頂花蓋,每一個花瓣素邊框,內焊接金托,托上原鑲嵌有寶石,現佚。耳環的底端是一花托,製作方法與花蓋相同。所嵌寶石亦佚。花托上立有一仙人,頭挽高髻,頸帶項圈,身著衣裙,雙手環繞飄帶。背負一柄藥鋤、一個藥簍,藥簍裡面插著靈芝。整個形象栩栩如生,小巧玲瓏,凝聚了高超的技藝。

根據耳環所飾人物身後背簍攜帶有靈芝的細節,揚之水先生考證,此處塑造的形象實際上是「毛女」。毛女是中國神話傳說中的仙女,原名玉姜,本是秦時宮人,後因採藥入山,以松葉為食,而漸漸身輕得道,世人稱之為毛女。

出土這對金耳環的墓葬並未發現可證實墓主人準確身份的墓誌,但隨葬品非常豐富,包括金簪、金鍊飾、金戒指、金頭飾、銀帶扣、白玉腰帶等,根據出土文物的級別和出土地點推測,墓主人應為徐氏家族的一員。

嵌寶石花蝶形金飾件(徐達家族墓6號墓)

襯底用金片、金絲採用錘鐷、編結等工藝製成花葉形,上嵌紅藍寶石,但大部分已脫落。

菊花形金簪(徐達家族墓6號墓)

簪帽為方形,作雙層花瓣狀,均用金絲編結而成。

勾亭金耳墜(徐達家族墓出土)

由鉤和亭兩部分組成,長方形亭為重檐,頂由金絲編結成13瓣花形,一面有屏風,三面為雙扇門,門可啟閉。亭下部有望柱和花板。

相關閱讀

明朝首輔位極人臣,墓葬卻十分簡樸,但件件都是生前心愛之物

石景山雍王府,埋著明朝最倒霉的親王,陪葬的永樂青花瓶價值上億

北京金山下的明代妃嬪墓:金簪鳳首似戴禮帽,3塊漢白玉作用成謎

什麼?九龍九鳳冠=14328個華為p30pro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