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臨城下的抉擇,大宋「忠臣」的兩張面孔

南北鎮撫司 發佈 2022-04-16T20:31:03.055789+00:00

明代萬曆二十三年(公元1595年)進士曹學佺,雖然是一位學者和詩人,卻性格剛烈,為人正直。在明末大變革期間登場的眾多人物中,像曹學佺一樣忠於初心,三觀嚴正的士人,非常罕見。

明代萬曆二十三年(公元1595年)進士曹學佺,雖然是一位學者和詩人,卻性格剛烈,為人正直。在明末大變革期間登場的眾多人物中,像曹學佺一樣忠於初心,三觀嚴正的士人,非常罕見。

也許是歷經亂世更替,看多了禮崩樂壞的世態炎涼,曹學佺提筆寫下了「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千古名句,直指人心。

後來的曹學佺,在大明滅亡後,依然積極從事抗清活動。公元1646年,南明隆武帝朱聿鍵兵敗被殺,此時曹學佺已老邁,依然採取自盡殉國的方式,以這種成仁取義的儀式,來回歸自己的初心。

時間退回到南宋恭宗德祐元年,也就是公元1275年的下半年。那時的兩浙西路湖州府通判名叫蹇材望,此人老家是現在的四川省綿陽市三台縣。千里迢迢的跑湖州來做官,其實並不是什麼喜事,因為早已風雨飄搖的南宋朝廷已經大限將至了。

關於元軍主力即將兵臨湖州的傳聞傳遍了大街小巷,面對人心惶惶的市面,堂堂的州府二把手蹇材望,總是信誓旦旦的表示,自己身為宋室地方命官,必將盡忠職守,死而後已!

這位通判大人不但話說得漂亮,而且還專門做了一面大錫牌,上面刻:「大宋忠臣蹇材望。」同時他還把銀子做成兩片,與錫牌串在一起,上面寫上:「如有人找到我屍體的,請代為埋葬,祭奠時靈牌上寫『大宋忠臣蹇材望』即可。這些銀子就作為我的喪葬費了。」

蹇材望就這麼著天天掛著大錫牌子和銀片子,叮叮噹噹的在湖州城裡來回晃蕩,只等著元軍的到來。當然元軍來了,湖州守軍也基本上沒能力守住。

湖州城裡自古河道密布,蹇材望早就說,只要元軍入城,他就隨時可以跳河自盡。每天見人就是這一套說辭,無論鄉里百姓,還是同僚和朋友,蹇材望貌似這是在道別呀,相當悲壯!凡是知道的人,無不對他這種慷慨赴死的氣節充滿了敬佩。

到了德祐二年,公元1276年正月初一,狼終於來了。浩浩蕩蕩的元軍開進了湖州城。這個時候宋廷的衙門已經人去樓空,蹇材望也已不知所蹤,大家都覺得這位通判大人,必定是跳河殉國了。

然而令所有人大跌眼鏡的是,沒過多久,人們都看到一位大元制式穿戴的人騎馬而來。大傢伙定睛一看,好傢夥!這不就是那個「大宋忠臣蹇材望」嗎?!

原來,這廝在元軍入城的前一天就主動趕到元軍大營投降了,然後搖身一變又以「大元湖州府同知」的身份,帶著元軍入城接收。從忠臣到漢奸,這身份切換自如,無縫銜接,留出提前量,蹇材望就是一個精緻的利己主義者。

兩宋三百餘年,文人大家輩出。而到了王朝末路,除了死守六年襄陽的呂文煥,高唱正氣歌的文天祥,以及慷慨赴死的陸秀夫與張世傑之外,還有更多的就是如蹇材望這樣的貨色。他們平時偽裝的道貌岸然,言語牢牢抓住人們的痛點,而一旦風雲驟變的時候,本性會驅使他們現出了原形。

再讀本文開頭曹學佺的千古名句,五味雜陳。不禁要問,大是大非面前,這些人的聖賢書都讀到哪兒去了呢?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