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見光紫外光X射線等電磁波是兄弟姊妹,為什麼脾氣這麼不一樣?

問風問雪問星辰 發佈 2022-04-17T20:12:32.277693+00:00

電磁波是以波動的形式傳播的電磁場,按頻率分類包括有無線電波、微波、紅外線、可見光、紫外光、X射線和γ射線。1865年,麥克斯韋預測出電磁波,德國物理學家赫茲於1888年在試驗中證實。一、電磁波的物理性質電磁波與傳播方向是垂直的,是橫波。

電磁波是以波動的形式傳播的電磁場,按頻率分類包括有無線電波、微波、紅外線、可見光、紫外光、X射線和γ射線。

1865年,麥克斯韋預測出電磁波,德國物理學家赫茲於1888年在試驗中證實。

一、電磁波的物理性質

電磁波與傳播方向是垂直的,是橫波。

只要本身溫度大於絕對零度的物體都可以發射電磁波,因為不存在溫度等於或低於絕對零度的物體,所以所有物體都可以發射電磁波,所有的物體每時每刻都在進行電磁輻射。

電磁波在真空中速率固定,速度為光速。

人眼可感受、接收到的電磁輻射波長約380到780納米,此波段電磁波稱為可見光。

變化的電場產生磁場,變化的磁場產生電場。

電磁波通過不同介質時,會發生折射、反射、繞射、散射以及吸收等,不同頻率的電磁波在同一種介質中傳播時,頻率越大,折射率越大,速度越小。

二、不同電磁波的作用

電磁波的區別僅在於頻率或波長有很大差別。光波的頻率比無線電波的頻率高、波長短,X射線和γ射線的頻率則更高,波長更短,但它們的作用截然不同。

無線電波是從波長約幾千米開始,至達到1毫米以下的超短波(或微波)。中波和短波用於無線電廣播和通信,微波用於電視和無線電定位技術(雷達)。

可見光的波長範圍很窄,從可見光向兩邊擴展,波長比它長的稱為紅外線,紅外線的熱效應特別顯著。

波長比可見光短的稱為紫外線,它有顯著的化學效應和螢光效應。紅外線和紫外線都是人類看不見的。

X射線和γ射線的波長更短,頻率更高,產生放射性輻射。

三、目前還存在的難題

1、不同頻率的電磁波存在什麼樣的聯繫。

2、不同頻率的電磁波,在真空中傳播都是光速,為什麼一致?

3、電磁波的折射、反射、繞射、散射及吸收等的本質原理。

4、X射線、γ射線發射及輻射產生的原因和作用問題。

5、電磁波與電的關係。高壓電路,特別是超高壓輸電線路附近產生電磁波輻射,電生磁的本質原因。

以上難題需要從本質上進行了解,也就是電磁波們是不是兄弟姊妹,為什麼脾氣這麼不一樣,它們的父母是誰?

從現象看本質,從宏觀理解微觀,就需要用大道至簡、道法自然的理論。

四、認識物質粒子

1、粒子自旋,是其內稟屬性,這是科學證明的。

2、質子、中子都由三個夸克組成,呈三角體結構。這是物理理論。

3、夸克禁閉是一種物理現象,描述夸克不會單獨存在。由於強相互作用力,原子核內的夸克連在一起是撞不開的。

4、科學家們在大型強子對撞機中通過碰撞原子核,已經證明夸克是流體液滴狀,沒有固定的結構。

5、物質有巨大能量,愛因斯坦質能方程及核反應實踐,質量會轉化為能量釋放出來,釋放的能量相當於質量乘以光速的平方。(還有其他證明,本篇不再細列)

6、磁鐵這種物質有磁力線,並且鐵與磁鐵放在一起,鐵也有了磁性,磁鐵加熱至高溫因原子運動加劇混亂會失磁。說明磁力線是粒子的內部產物,因磁鐵的分子排列機制,能夠泄漏出來。

反過來理解,夸克是由無數個磁力線一樣的線環繞而成,像線團一樣,因原子排列或屏蔽,包括電子參與後,大多不顯現。

結論:現代物理學和量子理論告訴我們,基本粒子的特徵:一是強烈旋轉,二是有巨大能量,三是能量態,是像線團一樣的絲,沒有固定的結構。

五、質子和中子的結構

三個夸克組合成質子或中子。

這樣旋轉的能量態的線團球,三個套合在一起,不能被撞開,按自然的排布方式,是以下兩種狀態。

一是質子的狀態

二是中子的狀態(這種狀態晃蕩,不穩定)

六、電子產生與存在狀態

我在電子的產生這篇中,詳細講了電子如何產生,以及存在狀態,這裡簡單點一下。

麥克斯韋將電、磁統一了起來,旋的環因為強烈旋轉,具有磁力線和電導線的作用,電和磁都是旋環的表現。

質子、中子的三個夸克旋轉時切割磁(磁力線),發電機也是這樣切割磁力線的,切割時磁力線的片段肯定會被打彎拉伸,折彎的片段互相連接,最後首尾相連。

這樣切割出來的結果,同時整體旋轉,形成了有波動頻率的強旋電磁環,成為一個個很小的電子。

旋環(磁力線)是光滑的,人是不能直接感知的。電子生成時才有了振動能量和頻率(電磁波)。

電子有一個很重要的停止機制(上篇電子的產生詳細講了),從直觀上看,電子是環,可以將電子理解為小齒輪。電子被旋環帶進去,在交叉切割處很擁堵,像是到了十字路口,電子的自然聚合,等於是在十字路口架上了天橋。道路順暢,不再切割磁力線,電子就不再產生,穩定平衡了。

同時,在夸克的核內旋環里聚集了許多電子。

能非常直觀地知道,電子是一個個大小不一的振動的小旋環堆在一起,組合成的,沒有固定結構,電子沒有固定結構是科學常識。

電子是夸克組合成質子時生成的副產品。發電廠發的電與物質粒子生成的電子是一樣的。

電子的存在狀態:因出生的層次和位置不同,電子就在自己位置和層次的旋環內聚集,不同層次的電子具有不同的振動頻率。

七、電子斷開生成電磁波

不同的位置的電子振動頻率和波長不同,斷開時形成的電磁波也不一樣。電磁波的父母是電子,它們是兄弟姊妹,但因生成的位置不同,有截然不同的脾氣,越大越溫柔,越小越暴躁。

從分級上看:

紫外線、可見光、紅外線,是由外層電子環切開,成為電磁波飛出。

X射線,質子與中子的夸克內層兩端的電子,是因停止機制而存在的電子,斷開後飛出形成的電磁波。

γ射線(伽馬射線),因為中子不穩定,與其他夸克發生首尾碰撞,是原子核中的反應。在與旋轉方向相反的旋環相撞時,很劇烈,爆炸湮滅,其夸克內層電子β粒子飛出,發生β衰變,衰變過程中電子斷開,成為γ射線,因為屬於核內電子,頻率非常高,有很強的輻射。

八、對現實的指導意義

1、波粒二象性。電磁波是以量或段的形式存在,光的反射、折射現象,我在光的本質中詳細講了,不能說明其有粒子性。

2、電磁波在真空的速度。速度固定是因為時空結構存在。時空結構在物質中是磁力線,在物質外是暗物質。

電磁波的速度是光速,其實質是時空結構的改變速度,與電磁波及其所攜帶的振動頻率無關。

3、電磁波產生時有振動頻率,傳播中因與時空結構本質相同,光滑無反應。

接收物質存在與發射的電磁波相同或相似的振動頻率電子,振動體感應產生共振,振幅增大,發生膨脹,發熱。

4、輻射原理。電磁波輻射,是近30年才被認識的,是一種新的環境污染,仍處於認識和研究階段。

核內電子釋放時,使部分電子斷裂。因為核內電子的振動頻率很高,因此產生的X射線和γ射線是超高頻電磁波。如同光電效應的效果,細胞核和基因主要由夸克構成,像接收機一樣,細胞核的原子核內電子碰到超高頻電磁波,飛出或斷裂,造成了細胞核和基因燒傷和折斷,使細胞核和基因的結構改變,這是產生放射性輻射的本質。

核爆炸發生後,殘缺的夸克存在於環境中,不平衡、不穩定的夸克體旋轉生熱並膨脹,同時有的互相切割磁力線,因為有部分是遺留的內核,切割形成的電子振動頻率很高,有的電子斷開,發出X射線和γ射線,導致核爆炸後長期存在放射性輻射。

關鍵字: